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4的文章

漢堡王(Burger King)贏了股價輸了「酷」

假設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各種簡化的單一指標,我們用來判斷企業執行長優劣的指標該是什麼? 十幾年來營運規模與成長力道始終輸給麥當勞(McDonald's)的漢堡王(Burger King)最近有了新氣象,去年六月才剛當上執行長的史瓦茲(Daniel Schwartz)在一年內成功使獲利提升99%,股價也因此成長16%──而同期間,麥當勞獲利持平,股價下跌3%。惹人注意的是,史瓦茲年僅33歲,而他上一份工作在華爾街。 史瓦茲整頓漢堡王的手法也確實相當「華爾街」。他為了降低固定成本,大刀闊斧地將全球直營店的比重降低到1%不到,並減少員工的各種福利;同時,他也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將漢堡王的菜單上製作繁複的餐點去除,並且增加沙拉與冰沙等餐點以吸引女性與兒童顧客。這兩大營運改革方針確實提昇了漢堡王的獲利,但問題是:長期而言,這些策略是否還能發揮效用?

10元硬幣換的不是燒肉,而是可以用來打卡的照片

隸屬王品集團的烤肉店原燒迎來十周年紀念日,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展開行銷活動,宣布只要拿著原燒創辦年度的93年10元硬幣,就能在全台灣24家原燒分店兌換一份餐點。這個行銷活動顯然相當成功,估計總共吸引五萬人次排隊,同時更讓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這個活動引來許多討論,其中知名律師呂秋遠在他個人臉書專頁上發表了看法,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活動,認為去排隊的民眾不過是用時薪70元的代價替王品做廣告──不要錢的最貴。 呂秋遠說得對,人類是不理性的生物,但不理性的決策並不表示其沒有邏輯或者道理。不理性就是人性,而人性往往有邏輯脈絡可循。我們不妨這麼想:除了一份餐點之外,這些願意徹夜排隊人到底「賺」到什麼?人類的需求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層次,一種是物質層次,另一種是精神層次;物質的滿足容易計算衡量,而精神的滿足卻往往因人而異,說穿了,不過就是個「爽」。

調漲最低工資是萬靈藥?經濟學錯了嗎?

最近一篇〈 經濟學錯了!西雅圖調高基本工資兩倍,成長速度躍升第一名 〉試圖說明調整基本工資如何帶來更好的經濟發展;當然,這個結論對於現在的台灣網路氛圍而言實在是再政治正確不過,因此有許多人紛紛在臉書跟推特上不斷轉發。然而,我們暫且不論其結論是否為真,這篇文章的邏輯脈絡根本是千瘡百孔、破綻百出,讓人不忍卒睹。嚴格說來,這篇文章可以拆成幾個層次來討論:第一、富人應該致力於降低貧富差距;第二、拉高基本工資可以降低貧富差距;第三、拉高基本工資可以提升企業績效以及區域經濟發展。讓我們來看看,經濟學對於這三個結論的敘述,到底哪些是「錯的」。 關於第一點的結論,我個人不僅完全支持,甚至曾在〈 你以為巴菲特為什麼支持富人稅? 〉一文章提到相同的概念。從歷史看來,幾乎所有王朝與帝國之所以面臨自我崩解的主因都跟社會不流動、財富過度集中於少數人口、貧富差距過大相關。我非常同意並且理解Nick Hanauer對於可能發生平民暴動的憂慮,當全球化、自動化與網路革命使貧富差距擴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時,任何人都應該不難理解,這個結構勢必會走向某種程度的崩壞。事實上,經濟學老早就意識到貧富差距對於經濟結構的影響甚大,即使是最右派的經濟學家也都會承認貧富差距過大對於經濟發展有害,不然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就不會是所有總體經濟學必上的內容了。那麼,當我們都同意「貧富差距過大對社會發展有害」時,是否意味著我們該接受「拉高最低薪資是最佳解法」這個結論?答案顯然並非如此。

三星衰退誰之罪

2014年第二季對於三星(Samsung)而言是艱困的一季。三星過去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始終拿下三成以上市占率,雖然獲利不如主打高階的蘋果(Apple),但對於市場的影響力仍可謂舉足輕重;然而,2014年第二季,三星受行動部門銷售下滑以至於獲利大幅衰退超過兩成,智慧型手機市占率更從32%大幅下滑至25%。同時間,智慧型手機單季的銷售量卻攀升到2.95億隻,安卓系統市占率更達到84.6%,較去年成長23%。這意味著,三星的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