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敘利亞戰亂難民成為歐洲領袖最棘手的問題,但事實上,移民問題早就是這兩年來歐洲各國選舉的主要議題,義、英、法及北歐諸國都曾出現過反移民效應。在這次敘利亞難民議題中,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原本拒絕接受難民,但在敘利亞3歲男童艾蘭庫爾迪(Aylan Kurdi)逃難失敗,陳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震驚世界之後,也不得不在輿論壓力下鬆口改變政策。
當然,這次敘利亞難民潮主要是歐洲的問題,與亞洲沒太大關係,但我們如果這麼假設:現在有大規模的難民想逃進台灣,你會支持政府接納這些移民嗎?
從人道救援的角度看來,我們當然得救。拒絕救援的歐洲諸國所面對的批評,不只是來自歐洲內部的德國、法國,來自美洲的批評也不少。歐洲人大可無視遠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人的批評,認為這些美國人反正不關自己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是,配套措施呢?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預估今年將接收80萬難民,這個數字是去年的4倍;德國隨即宣布編列33億歐元(約1200億新台幣),補助獲准移民的難民。錢只還是表象,更深層的問題是:當一個國家突然增加將近1%的外來移民,這些移民沒有工作、住所,還攜帶著不同的性格特質與生活模式,文化上的衝突勢必無法避免。
台灣應該要接納難民嗎?我認為,還是免了吧。台灣人的善良敦厚不能說是假的,但也大概僅止於在大眾交通工具上讓讓座、在路上買買喜憨兒餅乾,如此而已。真正的問題是,台灣人面對「異己」的態度並不夠具有包容性──顯性歧視是比過去少了很多,但隱性歧視從沒消失過。
看看台灣人是怎麼處理遊民的吧!台灣人連同居一國、文化脈絡相同的遊民都視作「異己」、議題延宕20年都完全沒有進展,怎麼可能處理得了難民議題?
日前台北市萬華區舉辦中元普渡大會,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幾位市議員皆到場;市議員鍾小平致辭時建議市長柯文哲,要把「遊民載到陽明山上」,甚至說出「遷就他們(遊民),那麼萬華人呢」這種相當驚人的話。
我相信抱持鍾小平這樣想法的人,並非少數。事實上,絕大多數台灣人都沒有真正接觸過遊民,都只是用外表去想像遊民是怎樣的人──不論認為遊民都是一群天性懶散的人,或者認為遊民的悲劇都是社會因素造成的結果,純以外在因素解釋或者內在因素解釋,都是偏見。而面對我們不理解的事情時,我們思考出的解決方案,就會停留在表象,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德國人面對難民議題的最新觀點,認為難民移民雖然對於國家而言是一種挑戰,但同時也視作機會。德國教育部長約翰娜萬卡(Johanna Wanka)表示,德國教育是高效率而且能抵抗危機的優質體系,將提供難民們相關的職業訓練,使這些新住民能夠順利找到工作,融入德國社會。在這些難民移入德國之前,德國人就已經先把他們當做自己人了;反觀台灣則是把分明是自己人的遊民當做外人,近年來讓人記憶猶新的遊民與政府的新聞,居然是應曉薇「用水柱驅除遊民」。
遊民、新住民的問題在台灣仍未真正受到重視,在歐洲面臨難民潮的當下,或許我們可以想想:如果歐洲人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包容他們未來的國民,我們又應該如何與我們的同胞相處呢?
延伸閱讀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僅限於白種人與日本人
當然,這次敘利亞難民潮主要是歐洲的問題,與亞洲沒太大關係,但我們如果這麼假設:現在有大規模的難民想逃進台灣,你會支持政府接納這些移民嗎?
從人道救援的角度看來,我們當然得救。拒絕救援的歐洲諸國所面對的批評,不只是來自歐洲內部的德國、法國,來自美洲的批評也不少。歐洲人大可無視遠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人的批評,認為這些美國人反正不關自己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是,配套措施呢?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預估今年將接收80萬難民,這個數字是去年的4倍;德國隨即宣布編列33億歐元(約1200億新台幣),補助獲准移民的難民。錢只還是表象,更深層的問題是:當一個國家突然增加將近1%的外來移民,這些移民沒有工作、住所,還攜帶著不同的性格特質與生活模式,文化上的衝突勢必無法避免。
台灣應該要接納難民嗎?我認為,還是免了吧。台灣人的善良敦厚不能說是假的,但也大概僅止於在大眾交通工具上讓讓座、在路上買買喜憨兒餅乾,如此而已。真正的問題是,台灣人面對「異己」的態度並不夠具有包容性──顯性歧視是比過去少了很多,但隱性歧視從沒消失過。
日前台北市萬華區舉辦中元普渡大會,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幾位市議員皆到場;市議員鍾小平致辭時建議市長柯文哲,要把「遊民載到陽明山上」,甚至說出「遷就他們(遊民),那麼萬華人呢」這種相當驚人的話。
我相信抱持鍾小平這樣想法的人,並非少數。事實上,絕大多數台灣人都沒有真正接觸過遊民,都只是用外表去想像遊民是怎樣的人──不論認為遊民都是一群天性懶散的人,或者認為遊民的悲劇都是社會因素造成的結果,純以外在因素解釋或者內在因素解釋,都是偏見。而面對我們不理解的事情時,我們思考出的解決方案,就會停留在表象,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德國人面對難民議題的最新觀點,認為難民移民雖然對於國家而言是一種挑戰,但同時也視作機會。德國教育部長約翰娜萬卡(Johanna Wanka)表示,德國教育是高效率而且能抵抗危機的優質體系,將提供難民們相關的職業訓練,使這些新住民能夠順利找到工作,融入德國社會。在這些難民移入德國之前,德國人就已經先把他們當做自己人了;反觀台灣則是把分明是自己人的遊民當做外人,近年來讓人記憶猶新的遊民與政府的新聞,居然是應曉薇「用水柱驅除遊民」。
遊民、新住民的問題在台灣仍未真正受到重視,在歐洲面臨難民潮的當下,或許我們可以想想:如果歐洲人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包容他們未來的國民,我們又應該如何與我們的同胞相處呢?
延伸閱讀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僅限於白種人與日本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