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寫於四周年:可能,我們都是這麼前進的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滿四週年了,至今部落格瀏覽量超過300萬次、FB粉絲團超過1萬人,也算是迎向新的里程碑。我的部落格以分析性的文章居多,能夠在眾多內容媒體中得到超過一萬人的支持,真的備感榮幸,感謝各位持續閱覽與分享我的文章。

同時,我也34歲了。

出社會之前的計時方式,是跟著學校走的,7歲上小學、13歲上國中、16歲上高中、19歲上大學、23歲上研究所;出社會之後,計時方式變成以五年為一個單位,25歲、30歲、35歲、40歲,每到一個時間點,整個社會就會一同提醒你:「你現在到這個年紀了,你應該要如何如何才『對』。」




我時常想到《玩具總動員3》。這部片我沒寫影評,但是我非常喜歡。我時常會想到胡迪最後決定跟安弟道別、跟其他玩具一同留在小女孩家的心情。安弟不再玩玩具,胡迪不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夥伴,他會遇上一個真正珍惜的女孩或者男孩,一起在真實的人生闖蕩。胡迪會是安弟架上的裝飾,高高擺著,卻不會有任何實際的功能。

大概時間到了,每個人都得長大,學著接受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

34歲的我,工作表現還不錯、朋友越來越多、依然是黃金單身狗、而且部落格時常偷懶沒有每周更新,整體而言是比30歲的時候成長很多,但這五年以來,我的改變真的夠大嗎?明年的此刻,我會覺得這幾年來的生活沒有遺憾嗎?

可是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被社會預設的「35歲的樣子」侷限。該買車、該結婚、該有小孩、該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要完成這些社會期待,實在是太累了。但這可能就是每一個時代的所有人的課題吧,一方面想成為社會期待的那個樣子,那另一方面又無法不聽從內心真正的渴望。

當初寫這個部落格的一大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自己一方面能把世界看得更透徹,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越來越理解自己。這四年以來,我覺得自己確實在這兩件看似矛盾的事情不斷來回,也確實從中得到力量。一方面忍不住想拒絕長大,但另一方面還是讓自己慢慢長大了。

可能,我們都是這麼前進的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心之谷──少年少女的神話

《心之谷》(日文原名為《耳をすませば》,英文名為"Whisper of the Heart",原意為側耳傾聽)是吉卜力工作室於1995年推出的年度動畫電影,也是近藤喜文唯一一部正式執導的院線動畫電影。近藤喜文製作過相當多知名動畫作品,例如《巨人之星》、《魯邦三世》、《清秀佳人》,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螢火蟲之墓》、《魔女宅急便》、《兒時的點點滴滴》、《紅豬》、《海潮之聲》、《平成狸之戰》、《魔法公主》等大作,可以說是宮崎駿手下最強的大將。可惜的是,1997年的《魔法公主》後,近藤喜文在1998年遂因主動脈剝離猝逝,使吉卜力工作室遭受重大打擊,宮崎駿隨後也宣布退休。 宮崎駿改編少女漫畫的動畫劇本,最知名的就是《心之谷》與《來自紅花坂》,前者由愛徒近藤喜文執導,後者由其子宮崎吾郎執導。雖然兩者都是宮崎駿的劇本,也同樣描述一段青春愛情故事,但導演的天份在兩部片中一覽無遺。宮崎吾郎說故事毫無重心、節奏完全失當,水準比學生作品還糟;相對地, 近藤喜文完美地重塑劇本的靈魂,每一個細節都引人入勝 。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