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香港佔中,為何多數台灣人漠不關心?

香港佔中事件引發大規模衝突,相對於台灣年初的太陽花運動完全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當國外媒體都以大篇幅報導中國這次的強制趨離行動,並以「天安門事件」做為對比時,最應該重視香港與中國關係變化的台灣,卻似乎並未投以相對應的關注。以平面媒體而言,事件爆發隔日的9月29日,除了中國時報以外的三大報皆以頭條報導;電視媒體則普遍淡化處理,同時引來張大春在個人臉書的劇烈抨擊;從各家網路媒體平台看來,相關新聞的點閱率相當低迷,到了下午幾乎掉出熱門新聞榜。不論媒體是否透過版面排序影響了讀者的閱讀偏好,只要沒有完全封鎖訊息,面對如此重大的資訊時,台灣讀者應當非常積極地主動搜尋,而非等待媒體餵養資訊。

我們要問,台灣怎麼了?太陽花運動時,台灣是多麼渴望國際注目,而當時香港給了台灣多少關注多少聲援;事隔數月,台灣人對於香港佔中的衝突卻又顯得如此事不關己。我們應當理解,為什麼香港佔中事件對台灣人如此重要?除了台灣與香港的地理位置接近以及兩者與中國的歷史糾葛同樣複雜以外,更重要的是,近十年來中國對台灣與香港的策略具有某種相同的邏輯。換言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許多台灣人認為台灣是個國家但香港不是,因此香港遭受中國鎮壓,並不表示台灣也會遭受相同對待。這一方面來自於某種政治上的優越感,另一方面也來自於對中國對港台政策的不理解。

香港回歸中國時,鄧小平給出了五十年不干涉其政治體制的承諾,該承諾歷經數任中國領導人都還勉強守信,但鷹派的習近平上任之後卻逐漸強化對香港的政治管控。香港對於逐漸施力的中國政府漸趨不信任,民怨便爆發於中國干涉特首普選的此刻。習近平名為掃貪實為政治鬥爭的做法,不僅使中南海的權力更加集中於鷹派手上,同時也明確地點出其國家政策就是更扎實的中央集權──現在的中國不允許香港一國兩制,那麼台灣當然可以質疑中國過去跟台灣談的「一國兩制」平衡點可能隨之崩解。

我們正在見證歷史。六四天安門事件已經二十五年了,這段時間裡,中國從貧窮到富裕、從共產到資本、從鷹派到鴿派再從鴿派到鷹派,中國處理大規模學生運動的手法也從過去的槍砲坦克到現在的辣椒水催淚彈。中國變了嗎?某種程度上,中國確實變聰明了一些。習近平知道,他現在要是來個武力鎮壓,即使他能成功將香港變成中國的一部分,那也僅只是物質性地收回了香港,香港人將永遠痛恨中國。一開槍,中國就徹底輸了。我們看見的是,香港佔中逼得習近平進退維谷──要是無法果斷處理這事情,分離主義將興起;但要是用武力處理這事情,分離主義更將興起。

香港佔中對台灣而言是個絕佳的契機也是轉機。假設中國分離主義大規模興起,中國政府面對的壓力就非同小可,此時即使要用武力鎮壓恐怕都難以收效;就算我們不想得這麼大、這麼遠,此次事件正是拉近台灣與香港關係的絕妙機會。未來兩地若能互為聲援,對於向來缺乏國際夥伴的台灣而言將十分受用。

台灣民眾普遍認為「外國的事情與我無關」,這種心態不僅是短視,同時更是自私。台灣充滿一種嚴重的、集體的、自我中心的傲慢。我們期待外國人看見自己,只要國外有什麼媒體報導關於台灣的新聞,立刻就會顯現出一種「台灣果然非常國際化」的欣喜若狂;相反的,人民對於國際事務卻普遍冷感,雖然不受網路管制卻不主動利用網路吸收重大國外資訊,就連被動接收台灣媒體提供的國外新聞都興趣缺缺。美國與伊斯蘭國(ISIS,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的軍事衝突與台灣無關、俄羅斯對中國交易將改以人民幣交易與台灣無關、西班牙要求憲法法院禁止加泰羅尼亞進行獨立公投與台灣無關,那麼,台灣的政治困境與經濟僵局又與世界其他國家有何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認同或者不認同香港佔中,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要理解香港佔中這個事件的意義。眼看著香港佔中越發擴散,CNN、BBC等重量級媒體紛紛以頭條與專題報導,但台灣不僅嚴重缺少深度報導與評論,仍只有大學生與知識份子關注這議題,終究太過少數。台灣人,是該看看世界長什麼樣子了。

留言

  1. 台灣民眾普遍認為「外國的事情與我無關」-->請問你這是有甚麼調查根據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住鄉下,我父親就常常這麼說,他說台灣的事都報不完了,還去報導國外的事情

      刪除
    2. 不用調查阿!!!
      你可以試著跟你朋友聊國際情勢 你就懂了
      或是你可以問你10個朋友 什麼是fed 誘惑是什麼是伊波拉
      現在的發展狀況如何
      你就能體會......

      刪除
  2. 沒什麼根據,只是流量會講話⋯⋯

    借我推 圖輯隊的國際新聞 http://world.yam.com/search.php?tag=%E9%A6%99%E6%B8%AF%E7%88%AD%E6%B0%91%E4%B8%BB

    回覆刪除
  3. 聽上班同事間的討論就可以知道。聽同學間聊天也可以知道。知識分子畢竟還是少數。

    回覆刪除
  4. 需要調查嗎?電視節目和咖啡店男女都馬在討論那個女明星臉或奶比較白。

    回覆刪除
  5. 感覺太小看中共對於統一的決心了,對於疆獨的結果,或許可以當一個參考了。中共有絕對的決心解決統一的問題,香港有甚麼條件可以成功呢?他是大陸領土的一塊,台灣一直說自己是獨立國家,那為什麼去管中共國內事務呢?台灣不只是內部矛盾,連外部都矛盾。不過,會寄望香港佔中成功,而衍伸出台灣也跟著興起,倒是一個滿新的想法,但是這個是寄望別人的成功,而來演繹出台灣的成功嗎?那說真的,這也太取巧了吧?致香港人生命於何處呢?對岸不是像台灣是一個軟政府,他可是真的會對人民開槍的政府,台灣人的越關心,或許會讓香港人有錯覺,覺得自己會成功。就像六四一樣!當然,只是個人意見!我想大家都錯估中共是怎樣的政府了吧?

    回覆刪除
  6. 回覆
    1. 用這種手段進行抗爭,通常掌權後就會比他們對抗的對象成為更加變本加厲的他們。

      刪除
  7. 我想,不是台灣不願意、主動去關心香港,而是台灣媒體把大多的時間讓給了藍綠紛爭(給各自支持的黨派讚聲)及大陸交好還是保持距離上。大陸的身影太大了,以致於將其他國家的視線給涵蓋住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雲端情人(Her)──我們都寂寞

《雲端情人》(Her)是第八十六屆奧斯卡獎最多提名獎中相當獨特的存在,不同於主流商業片,非常具有獨立製片的色彩。本片為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自編自導的作品,個人風格極強;這類電影通常容易流於自溺,但史派克瓊斯卻成功地使這部電影超脫於一般小品。 圖、西奧多啟動了O.S.One,也開啟一趟特別的生命之旅。 精神與愛情、肉體與慾望、死亡與永生 所謂的好故事,就是讓讀者摸不到劇情接下來會怎樣發展,但當底牌掀開了之後卻又一切合乎邏輯與鋪陳。《雲端情人》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絕對名符其實。人與電腦相戀的情節設定並不讓人陌生,特別是許多日本動漫都有類似的情節;但《雲端情人》每一幕的鋪陳都讓觀眾感到新鮮。 《雲端情人》的第一幕開始於寂寞。單身已久的男主角西奧多(Theodore)是一位專職替人撰寫信件的上班族,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西奧多擁有非常特別的能力,只要看著寄信人與收信人的照片,透過細膩的表情與動作就能理解對方的情感,替寄信者寫出文情並茂的信件。西奧多傳遞他人的情感,卻壓抑自己的情感。西奧多寂寞,靠著隨機搜尋的電話性愛宣洩慾望,卻遇不到讓他有感覺的女聲,一段失敗的激情電愛瞬間變成黑色喜劇。寂寞的西奧多因著廣告購買了超智能的擬人作業系統O.S. One。西奧多專屬的O.S. One替自己取名為珊曼莎(Samantha),不僅聰明、充滿好奇心,而且還擁有人性。一場人與程式的愛情故事就此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