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管理]《征服情海》一個金童加上兩個二貨,居然也是創業最佳團隊?

《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是1996年好萊塢的一部小品浪漫喜劇,在該年度的奧斯卡獎上獲得五項提名一項得獎、金球獎上則是三項提名一項得獎。本片至今在爛番茄網站上有85%新鮮度,在IMDb上維持7.3分,相當不容易。事實上,這部電影在推出的時候只是小品規格,5000萬美金預算並不算高,最後卻創下2.7億美金票房,算是小兵立大功。本片之所以成功,除了劇本不俗以外,男主角湯姆克魯斯(Tom Curise)的明星光芒更是重要因素;該年度同時還有湯姆克魯斯的重要作品《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可以說是確立他好萊塢一線男星地位的一年。

《征服情海》描述年輕的王牌運動明星經紀人傑瑞馬奎爾(Jerry Maquire, 湯姆克魯斯飾演)因為寫了一篇「提升與客戶關係品質更甚於獲利」的文章,而遭到公司解雇,旗下的明星球員也都紛紛改投其他經紀人。傑瑞在突然失去工作、社會地位與女朋友之後,決心自己創業,繼續當球星經紀人。然而,願意跟著傑瑞創業的只有兩個人,一位是二線美式足球球員羅德(Rod Tidwell, 小古巴古丁飾演),一位是不起眼的公司會計桃樂絲(Dorothy Boyd, 芮妮齊薇格飾演)。兩人受到傑瑞的理論感動,決心將未來賭在傑瑞身上。

好吧,一個金童加上兩個二貨要創業,有搞頭嗎?



讓我們先從這三個成員的背景與特質來看。

傑瑞雖然過去曾是最頂尖的球星經紀人,但他的創業實力到底有多少,其實是個問號。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的運作,必須高度依賴明確而細膩的分工;越是一個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分工「通常」就越清楚。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企業內的明星員工,往往是在某一方面表現非常出色的人,但是對於組織運作的細節以及其他業務卻近乎無知。傑瑞身為經紀人,其工作內容其實透過溝通並且聯繫各種資源,把球員變成產品,一邊推銷給球隊談判出更高的簽約金,另一邊推銷給媒體與企業賺取更高的廣告代言費。

創業初期,創業家面對的是各種大小瑣事,這對於擅長做特定事項的「專家」而言,反而是相當艱鉅的挑戰。傑瑞是出色的經紀人,自己成立小型經紀公司看似能掌握核心能力,但缺少了大公司的品牌光環以及行政部門支援,初期營運仍相當困難。許多一流的員工自己創業都不容易成功,大抵因為如此。

單親媽媽桃樂絲對於傑瑞而言是必要的夥伴,因為她有能力處理行政雜務以及財務報表, 讓創業初期需要解決的麻煩事情變得簡單許多。像桃樂絲這樣能穩定運作系統的行政職,價值很容易被低估,但是在創業初期又非常必要;只能說傑瑞非常幸運,否則他可能光是因為得處理這些行政流程,就耗去所有心力。

最後一位是美式足球員羅德。其實我非常懷疑羅德能不能算是「員工」,或者應該當作是「客戶」。如果從經紀公司與球星的關係來看,經紀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生涯規劃服務,球星則支付相對應的費用或者傭金,因此球星應該是「客戶」。但對於羅德這個名氣不大的二線球員而言,大型經紀公司提供給他的服務內容顯然與提供給一線球員的服務內容不同;羅德需要有個真心想捧紅他的經紀人,讓他能夠晉身更高收入的球星之列。簡而言之,經紀人與球員的關係可以雙贏。假設羅德能夠透過傑瑞的操作而拿到更多薪酬,羅德與傑瑞就能共享其利,雙方的關係更像是「事業夥伴」。

三個人的功能互補,但是性格與行事作風的差異,仍讓運作變得相當困難。

傑瑞其實並不擅長處理太親近的人際關係,雖然理論很棒,在嚴峻的社會考驗下卻不斷遭遇挫折。桃樂絲原本期待傑瑞是個真正的「金童」,但卻發現他的自信無非三分實七分虛,即使有滿腔理想與熱血,卻沒有能力實踐。羅德期待傑瑞能讓他的事業一飛衝天,但卻始終缺乏球員最該有的紀律以及抗壓性,不斷推卸責任、無法正視自身的問題。

創業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在沒有組織結構與文化制度的框架下,創業團隊成員的優點與弱點、情感與情緒,帶來的效果都會放大。三個人對彼此都有期待,但卻無法順利發揮才能,甚至成為彼此的壓力源,最後就會進入惡性循環。

但《征服情海》畢竟是喜劇,最後三個人在彼此磨合之後,終於都能克服自己的弱點,逐步展現才能,讓彼此的運作變得更加流暢順利。「磨合」對於創業團隊而言是絕對關鍵的事情,即使是把一群明星等級的高手放在一起,也不表示這群人就能夠順利運作──甚至是,一群越是明星的等級的高手,更可能因為彼此工作習慣都太過固著,反而更難改變。影響磨合是否能順利的關鍵,跟彼此的能力無關,而是跟彼此的信任程度有關。傑瑞、桃樂絲與羅德的革命情感,建立了非常堅強的信任基礎,即使三個人會彼此吵架,都不容易讓關係真正斷裂。

一個鍍金的金童加上兩個二貨,有沒有搞頭?有搞頭。前提是,這三個人的能力必須彼此互補,而且在精神上彼此互信。好吧,這事情確實不容易,但請別忘了《征服情海》的啟示:人生永遠存在喜劇結局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管理]《模仿遊戲》不是把一群人放在一起就會變成團隊
[管理]《小小兵》你找得到你期待的完美老闆嗎?
[管理]《蟻人》你看懂部屬的「使用說明」了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心之谷──少年少女的神話

《心之谷》(日文原名為《耳をすませば》,英文名為"Whisper of the Heart",原意為側耳傾聽)是吉卜力工作室於1995年推出的年度動畫電影,也是近藤喜文唯一一部正式執導的院線動畫電影。近藤喜文製作過相當多知名動畫作品,例如《巨人之星》、《魯邦三世》、《清秀佳人》,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螢火蟲之墓》、《魔女宅急便》、《兒時的點點滴滴》、《紅豬》、《海潮之聲》、《平成狸之戰》、《魔法公主》等大作,可以說是宮崎駿手下最強的大將。可惜的是,1997年的《魔法公主》後,近藤喜文在1998年遂因主動脈剝離猝逝,使吉卜力工作室遭受重大打擊,宮崎駿隨後也宣布退休。 宮崎駿改編少女漫畫的動畫劇本,最知名的就是《心之谷》與《來自紅花坂》,前者由愛徒近藤喜文執導,後者由其子宮崎吾郎執導。雖然兩者都是宮崎駿的劇本,也同樣描述一段青春愛情故事,但導演的天份在兩部片中一覽無遺。宮崎吾郎說故事毫無重心、節奏完全失當,水準比學生作品還糟;相對地, 近藤喜文完美地重塑劇本的靈魂,每一個細節都引人入勝 。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