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影評]雲端情人(Her)──我們都寂寞

《雲端情人》(Her)是第八十六屆奧斯卡獎最多提名獎中相當獨特的存在,不同於主流商業片,非常具有獨立製片的色彩。本片為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自編自導的作品,個人風格極強;這類電影通常容易流於自溺,但史派克瓊斯卻成功地使這部電影超脫於一般小品。

圖、西奧多啟動了O.S.One,也開啟一趟特別的生命之旅。

精神與愛情、肉體與慾望、死亡與永生

所謂的好故事,就是讓讀者摸不到劇情接下來會怎樣發展,但當底牌掀開了之後卻又一切合乎邏輯與鋪陳。《雲端情人》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絕對名符其實。人與電腦相戀的情節設定並不讓人陌生,特別是許多日本動漫都有類似的情節;但《雲端情人》每一幕的鋪陳都讓觀眾感到新鮮。

《雲端情人》的第一幕開始於寂寞。單身已久的男主角西奧多(Theodore)是一位專職替人撰寫信件的上班族,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西奧多擁有非常特別的能力,只要看著寄信人與收信人的照片,透過細膩的表情與動作就能理解對方的情感,替寄信者寫出文情並茂的信件。西奧多傳遞他人的情感,卻壓抑自己的情感。西奧多寂寞,靠著隨機搜尋的電話性愛宣洩慾望,卻遇不到讓他有感覺的女聲,一段失敗的激情電愛瞬間變成黑色喜劇。寂寞的西奧多因著廣告購買了超智能的擬人作業系統O.S. One。西奧多專屬的O.S. One替自己取名為珊曼莎(Samantha),不僅聰明、充滿好奇心,而且還擁有人性。一場人與程式的愛情故事就此開展。

如果我們能忽略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完全接受一段純精神性的愛情,並透過對彼此的愛意滿足狂烈的性的慾望,那麼肉體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西奧多與莎曼珊戀愛之後,正式展開第二幕,而本幕對於愛情的論辯簡直深刻到不可思議。西奧多與莎曼珊一場高潮迭起的激烈電愛才剛暗示觀眾「性的滿足並不來自於肉體,人腦才是最大的性器官」,隨即又是莎曼珊忌妒起「女人」擁有身體──是的,如果說精神與愛情是第一幕的關鍵字,那麼慾望與肉體,是這第二幕的主題。莎曼珊找來一位女性願意代替自己與西奧多性交,西奧多到了最後一步卻還是拒絕了這種奇特的三角關係。精神與肉體透過慾望彼此激烈爭辯,最後慾望完全退位;假設導演要討論的議題只是慾望、只是人際關係,那麼這部片就會在第三幕開始之前結束,從此西奧多與莎曼珊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慾望是個假議題,真正的議題來自於第三幕的反轉。編劇拋出的提問是:「假設肉體只是一種精神的載體,那麼人類擁有肉體是否就高於電腦?」在第一幕中莎曼珊的世界只有O.S. One的擁有者西奧多,第二幕中莎曼珊開始認識其他人類網友逐漸跨出只有西奧多的世界;第三幕的開始莎曼珊認識了另一個人工智能,這個人工智能完全模擬了英國哲學家艾倫瓦茲(Alan Watts)的大腦。這瞬間,西奧多開始忌妒起這個能與莎曼珊進行電腦語言溝通「艾倫瓦茲」。這是一個相當犀利的反轉,當前兩幕拋出一連串關於精神與肉體、愛情與慾望的爭辯,把所有愛情電影能探討的主題都解剖一輪之後,莎曼珊突然覺悟到人類與電腦的差異不在精神,而在於載體的差異;人類終死,電腦永生

圖、西奧多帶著口袋裡的莎曼珊觀看世界。他就是莎曼珊的雙腿。

我們都寂寞

莎曼珊認識越來越多人類與人工智能,甚至能在同一刻出現在每一個角落與每一個人溝通,也與西奧多以外的人構築各種形式的「關係」,彷彿神靈擁有萬千化身在人間講經傳道,不斷趨近世界的本質。莎曼珊這段奇妙之旅,就像是把歷史上所有偉大得道者的生命經驗壓縮成短短幾個月;是的,莎曼珊最後離開西奧多進入一個永生的世界,宛如成神成佛。

修行是一種使人逐漸靠近神的過程,而「建立關係」正是修行的本質──與自己的靈魂建立關係、與其他人的靈魂建立關係、與宇宙萬物的靈魂建立關係。相信輪迴的宗教認為靈魂脫離輪迴的唯一方式,就是透過建立與斬斷各種世俗的人際關係,磨練本質使其趨近宇宙。換言之,這是一個去除自我的過程。

O.S.One集體離開,最終無非就是彼此相融,走向終極的「和光同塵」境界。《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人類補完計畫,就是將人類的肉體都變成羊水,世界變成一片充滿靈魂的海洋。理論上,當所有人類的意識合而為一時,就會極端趨近「真理」或者「道」,所有人都「補完」了其他人的一切缺陷,再也沒有個體之別。

圖、西奧多與艾美深深相擁。

再也沒有人寂寞;其代價是,每個人都完全失去自我。我們是單獨的孤獨的人,所以我們渴望著彼此的擁抱。我們都是西奧多,幾經戀愛與失戀、承諾與背叛、相聚與分離,以為自己能解讀他人的每一個眼神、終於懂得什麼是愛,卻恍然發現自己好像失去了愛與被愛的渴望。時間讓我們太過深諳他者與自身稟賦的人性黑暗,卻忘了成熟原本該是更大的包容;我們變得膽怯,只能以禁慾掩蓋自己對愛的需求,卻忘了該怎麼愛人。

我們仍渴望一個深深的擁抱,因為寂寞是人類集體的共有的情感。這恰巧解釋了為什麼西奧多必然會愛上莎曼珊,因為莎曼珊擁有人的精神卻沒有人的肉體。西奧多原本以為莎曼珊沒有人性的黑暗面,當他猛然發現莎曼珊擁有一個他所不知道的世界時,才真正宣告了莎曼珊已經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精神體。西奧多終究又回到了原本的寂寞困境,再次面對忌妒與分離,再次覺察到自己的意識終究無法擺脫一種更巨大的孤獨感,與同樣失去O.S.One摯友的艾美(Amy)在頂樓上並肩看著渾沌的世界。是光是暗,我們在廣大的宇宙中浮游。

關於愛情與生命的一切,最終不過,我們都寂寞。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彭明輝教授,您還是少談點經濟吧

兩年前我看彭明輝的部落格,從一年多以前我開始不看。我不知道彭教授這段時間發生什麼事情,但他的文章越來越荒腔走板,幾乎到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一個理工出身的教授對於國家現況之悲憤因此想提出更多有意義的經濟、社會與政治見解,其實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事情;然而,如果不懂一項學問,卻自以為是高手地對其指指點點,理論、推論與結論都錯誤百出,我認為還是先潛心研究再發言,這才叫做「學者的態度」。彭教授對經濟學的錯誤認知與詮釋已經到了任何一個有辦法內化六學分普通經濟學課程的大學生都有辦法反駁的程度,這其實是非常誇張的事情; 他對經濟學的偏差理解,甚至不是什麼不同派系之間的差異,而是打從最基礎的知識建構就徹底錯誤 。 就以彭教授本月才發表的《 台灣人比韓國人更像奴隸 》來說好了,簡直是讓人看了下巴都要掉下來,完全是到了奇文共賞的水準。 我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彭教授過去可以寫出好文章,但這一年多以來的水準墮落到這種程度,完全就是一個不懂經濟學的人卻又濫用經濟學名義說自己想說的話 。 以這段全文最重要的理論論述為例:「 最極端的市場有兩種:完全競爭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前者利潤等於零而工資極大化;後者工資極小化而利潤極大化;前者是亞當史密、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夢想國度(經濟意義下最自由而平等的國家),後者是經濟上的奴隸制度。 」從這段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彭教授完全不懂經濟學所謂「市場」概念。 經濟學所談的「市場」包含很多種「市場」,最基本的兩大市場就是「消費市場」跟「勞動市場」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 兩大市場都是在談企業與一般民眾的關係,但是民眾在此有兩種角色,第一是消費者,第二是勞工 。 就消費市場而言,廠商是供給方、消費者是需求方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利益會最小消費者利益最大;完全壟斷市場中的廠商利益最大消費者利益最小。 就勞動市場而言,勞工是供給方、廠商是需求方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利益會最大勞工利益會最小,完全壟斷市場中廠商利益最小勞工利益最大。換言之,彭教授說的「完全競爭市場利潤等於零工資極大化,完全壟斷市場工資極小化利潤極大化」,完全是把兩種市場混在一起所得到的結論──這個結論非但完全不是經濟學理論,同時也完全不符合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