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沒有硬實力,就沒有軟實力

這幾年來,台灣充斥著一種文章,其中心思想是:「台灣悠閒的『小確幸』生活,就是足以立國的『軟實力』。」彷彿只要我們還能安安穩穩地喝杯下午茶,經濟跟政治上的困境就會自然消失。我想,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高雅生活方式的法國人要是聽到這段話,大概都不禁啞然失笑。

讓我們先從「軟實力」這個詞彙談起。軟實力(soft power)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爾(Joseph Samuel Nye, Jr.)最早於1990年代提出,爾後在2004年出版專書《柔性權力》(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軟實力是什麼呢?根據奈爾的定義,軟實力是一種能夠「產生吸引力的資產」,主要類別包含「文化」(culture)、「政治價值」(political values)跟「政策」(policies)。這個概念影響深遠,並使向來只專注於經濟與軍事這種硬實力的國際關係學界產生反思與爭辯。

2004年奈爾正式出版《柔性權力》英文版專書時,我正好還在念大學;我想這段時間修習過任何重要國際關係或者外交相關課程的學生,都會對這個概念印象深刻。軟實力是個非常浪漫的想法,就像我有位大學同學相信只要全球主要國家的領導人是女性,彼此就會在一場甜美的下午茶會之後使一切衝突消滅於無形一樣浪漫。要知道,硬實力──經濟與軍事──從來都不浪漫。國際關係與經濟是相當生硬無情的領域,貫穿國際關係史跟世界經濟史的共通概念甚至就是「弱肉強食」。因此,軟實力這個概念之所以能迅速在國際關係領域擴散開來,一方面除了這是一種對傳統本質的反動,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其某種浪漫的理想主義色彩。

讓我意外的是,十年之後,這個概念居然開始在台灣大行其道,而且還被支解到如此殘缺不全。

奈爾強調軟實力與硬實力並不互相矛盾,隨後更進一步提出了「巧實力」(smart power)的概念,直指在國際關係中,軟實力與硬實力各有擅場,兩者必須交互使用才能收得最大效果,例如他認為以阻止北韓的核武計畫而言,硬實力顯然比軟實力有用得多。換言之,奈爾並未真正扭轉傳統國際關係中以「硬實力」為主的邏輯,毋寧說軟實力是一種與硬實力對立的概念,倒不如說軟實力是一種補充了硬實力的概念。從本質看來,軟實力是種「把硬實力當做基本要素」的大國思維,而這並不讓人意外。奈爾是哈佛大學的重量級國際關係學者,其研究本來就是專門針對美國量身打造,能真正用這種邏輯思考的國家並不多見。換言之,台灣這個軍事無力、經濟疲軟的小型政治實體硬要套用這種大國邏輯,實在相當不倫不類。

暫且不論台灣不足的硬實力,單就「文化」、「政治價值」跟「政策」來看,台灣真的具有軟實力嗎?奈爾對文化的定義是「對他國具有吸引力,甚至能引發政治效果」。台灣的文化並不差,但說真的也沒有好到放諸全球都獨一無二。從觀光業來看,到台灣旅遊的旅客有將近八成五來自東北亞(中、港、澳、日、韓),歐洲與美洲合計則不到一成,顯示台灣只對飛航時間短的周圍國家具有吸引力。就政治系統而言,台灣的民主政治雖然在制度上已經粗有架構,但以更深層的價值而言,卻時常顯得左支右絀、自我矛盾。就政策而言,那更是只能看到醜惡的政治角力以及其被後的利益糾葛,目前還看不到太多真正具有堪當國際表率的先驅洞見。

用這種國際標準來看台灣的軟實力恐怕太過殘酷,且讓我們再把標準降低,只看「文化吸引力對經濟的影響」。假設台灣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具有某種強大的吸引力,那麼這些軟實力替台灣帶來什麼呢?台灣有很好的咖啡店、很不錯的設計、很優質的農產品,但台灣人粗劣的管理能力卻無法把這些卓越的特質轉化成經濟利益。真正的「軟實力經濟」是一種精神價值跟現實物質互相回饋、彼此增強的循環,但台灣人口口聲聲宣稱的「軟實力」卻只是「物質消費」而非「價值創造」。

面對中國,台灣的軟實力真能扭轉乾坤嗎?如果台灣的軟實力不過是種資源消耗式的虛浮榮景、台灣的小確幸不過是種富過三代始知吃穿的安適逸樂,我們眼前的享受,會不會根本只是「隔江猶唱後庭花」?認清現實吧,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純以軟實力立國,哪個國家不是用槍砲捍衛自己的信念、領土與生活模式?認清現實吧,每一個軟實力堅實的強國,背後都有加倍強悍的硬實力。「軟實力」確實是一帖安慰劑,讓台灣人得以維持薄弱的面子與不堪的自尊,天真地以為只要我們還能在強大的敵國崛起之後還能不費吹灰地偏安一隅。

自信跟自我感覺良好只有一線之隔,那條線叫做「自知」。喊著小確幸的那些人是哪種,我想不辯自明。

留言

  1. 我想拿職業棒球做比喻.
    談到運動比賽,大家都知道東西方人體格的不同.尤其是在體重與身高上面.
    台灣的棒球風格介於日本(台灣的棒球源出於日本,所以自然傳承了日本棒球風格)與美國(強力棒球)之間.但是棒球之細膩性與纏鬥性又不如日本;亞洲人天生體格與身高又不如歐美人.所以.最初從台灣去美國大小聯盟去受訓的都是瘦巴巴的,需要接受重量訓練.即使每天要接受肌耐力訓練負重訓練,東方的棒球員還是經不起很硬的操練,傷痕累累(如王建民腳踝扭傷連帶對角上方的肩膀也受傷)東方人為了與西方人比賽加重體重與肌耐力訓練,宿命來說就是會比輸人,應比出勝負,就是導致東方球員受傷開刀生崖壽命減短.
    以這種現象來比較缺失,也許台灣要走類似日本球風會比較佔便宜,但是台灣人有辦法,有耐心毅力的去練就成日本那種纏鬥性與細膩的棒球風格嗎?我想事在人為.
    不過大環境來說:按照台灣目前的薪資是留不住年輕有為的人才,日本也一樣.這是美國的策略(各階層各面向在美國是人才濟濟),也是磁吸效應.(隨手寫的,有不痛及連貫的地方還請指教)

    回覆刪除
  2. 關於纏鬥性,在台灣或國際比賽上我沒有看過一個球隊為了將對方的投手"累死"在投手丘上(讓對方多頭幾個球都好)而細新選擇打每一個球,真的沒有過.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雲端情人(Her)──我們都寂寞

《雲端情人》(Her)是第八十六屆奧斯卡獎最多提名獎中相當獨特的存在,不同於主流商業片,非常具有獨立製片的色彩。本片為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自編自導的作品,個人風格極強;這類電影通常容易流於自溺,但史派克瓊斯卻成功地使這部電影超脫於一般小品。 圖、西奧多啟動了O.S.One,也開啟一趟特別的生命之旅。 精神與愛情、肉體與慾望、死亡與永生 所謂的好故事,就是讓讀者摸不到劇情接下來會怎樣發展,但當底牌掀開了之後卻又一切合乎邏輯與鋪陳。《雲端情人》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絕對名符其實。人與電腦相戀的情節設定並不讓人陌生,特別是許多日本動漫都有類似的情節;但《雲端情人》每一幕的鋪陳都讓觀眾感到新鮮。 《雲端情人》的第一幕開始於寂寞。單身已久的男主角西奧多(Theodore)是一位專職替人撰寫信件的上班族,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西奧多擁有非常特別的能力,只要看著寄信人與收信人的照片,透過細膩的表情與動作就能理解對方的情感,替寄信者寫出文情並茂的信件。西奧多傳遞他人的情感,卻壓抑自己的情感。西奧多寂寞,靠著隨機搜尋的電話性愛宣洩慾望,卻遇不到讓他有感覺的女聲,一段失敗的激情電愛瞬間變成黑色喜劇。寂寞的西奧多因著廣告購買了超智能的擬人作業系統O.S. One。西奧多專屬的O.S. One替自己取名為珊曼莎(Samantha),不僅聰明、充滿好奇心,而且還擁有人性。一場人與程式的愛情故事就此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