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周六的選舉將至,《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與《觀政見》平台這個月的短期合作也將告一段落。雖然這次合作時間很短、雙方合作的文章篇數不多,甚至只針對台北市候選人撰文,但我相信這絕對只是個開始。我希望《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能扮演投石引玉的角色,讓更多優秀的寫手願意回歸政見、從政策面看待每一位候選人。
周六過後,柯文哲與連勝文這兩位的其中一位將成為下一任台北市長,而這兩人的政見絕對是跨越所有縣市最完整、全面且精采的論辯。兩人在許多小政策上雖然相同,但就大方向而言,這兩位的概念截然不同。我認為,連勝文與柯文哲這場選戰,是戰後嬰兒潮世代對抗後1976世代價值觀的對決──換言之,這是一場世代衝突。
我在〈親愛的嬰兒潮世代,請祝福,但切莫道歉──回應「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以及〈從太陽花學運看世代信任危機〉直指「世代衝突」是近年社會運動的核心。這場台北市長選戰,無獨有偶地也延續了上半年太陽花學運的調性,以正規選舉的規模翻上台面。最有趣的是,從兩人的政見看來,1970年出生的連勝文代表了戰後嬰兒潮世代,而1956年出生的柯文哲代表的卻是後1976世代。
連勝文主打傳統國民黨的安定牌,多數政策都延續自現任台北市長郝龍斌,論述完整、明確,有相當合理的財務規劃。我認為連勝文心中的「政府」像是一個「大型企業」,因此他強調效率,用一種能夠平衡收支的思考模式來思考台北市的未來。連勝文抱持著傳統大政府思維,認為政府應該鉅細靡遺地替人民解決一切問題,因此他的政見格外重視細節,連執行方式都能談得很清楚。這完全是上個世代的政治想像。
柯文哲於選戰前三天發表了完成度高到讓人讚嘆的線上政策白皮書,我認為他提出最重要的概念就是「I-Voting」與「參與式投票」。柯文哲想像的政府,不是一種廟堂之上的政府,而是全民政府。過去直接民主之所以無法實踐,最大的主因就是時間與金錢成本過高;然而,網路時代終究會在兼顧安全可信與廉價即時之間取得新平衡,讓直接民主成為可以實踐的現實。柯文哲看見的政府,絕對不是連勝文所信仰的傳統政府,而是一種高度透明化的公共運作模式。
如果說連勝文認為政府是一座城市的大腦,由少數決策者與政治代表處理資訊並且傳達各種指令;柯文哲則認為所有人民才是一座城市的大腦,每一個人都是神經突觸,只要能彼此高速交換資訊,就大幅提高決策品質。這是一場世代之爭,同時也是開放與封閉、未來與過去的路線之爭。當然,創新具有風險。任何人都不會知道,歷史的轉折點會發生在什麼時候,太過貿然嘗試任何新概念,都可能面臨相當大的風險與危機。在2014年的此刻,連勝文選擇打出一張穩穩妥妥的安全牌,柯文哲卻企圖反轉目前台灣政治僵局而下了一手險棋,不論你做出怎樣的決定,你都應該清楚自己到底選擇了怎樣的未來、又拒絕了怎樣的未來。
未來,從來離我們都不遠。
延伸閱讀
親愛的嬰兒潮世代,請祝福,但切莫道歉──回應「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
從太陽花學運看世代信任危機
柯P新政白皮書
周六過後,柯文哲與連勝文這兩位的其中一位將成為下一任台北市長,而這兩人的政見絕對是跨越所有縣市最完整、全面且精采的論辯。兩人在許多小政策上雖然相同,但就大方向而言,這兩位的概念截然不同。我認為,連勝文與柯文哲這場選戰,是戰後嬰兒潮世代對抗後1976世代價值觀的對決──換言之,這是一場世代衝突。
我在〈親愛的嬰兒潮世代,請祝福,但切莫道歉──回應「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以及〈從太陽花學運看世代信任危機〉直指「世代衝突」是近年社會運動的核心。這場台北市長選戰,無獨有偶地也延續了上半年太陽花學運的調性,以正規選舉的規模翻上台面。最有趣的是,從兩人的政見看來,1970年出生的連勝文代表了戰後嬰兒潮世代,而1956年出生的柯文哲代表的卻是後1976世代。
連勝文主打傳統國民黨的安定牌,多數政策都延續自現任台北市長郝龍斌,論述完整、明確,有相當合理的財務規劃。我認為連勝文心中的「政府」像是一個「大型企業」,因此他強調效率,用一種能夠平衡收支的思考模式來思考台北市的未來。連勝文抱持著傳統大政府思維,認為政府應該鉅細靡遺地替人民解決一切問題,因此他的政見格外重視細節,連執行方式都能談得很清楚。這完全是上個世代的政治想像。
柯文哲於選戰前三天發表了完成度高到讓人讚嘆的線上政策白皮書,我認為他提出最重要的概念就是「I-Voting」與「參與式投票」。柯文哲想像的政府,不是一種廟堂之上的政府,而是全民政府。過去直接民主之所以無法實踐,最大的主因就是時間與金錢成本過高;然而,網路時代終究會在兼顧安全可信與廉價即時之間取得新平衡,讓直接民主成為可以實踐的現實。柯文哲看見的政府,絕對不是連勝文所信仰的傳統政府,而是一種高度透明化的公共運作模式。
如果說連勝文認為政府是一座城市的大腦,由少數決策者與政治代表處理資訊並且傳達各種指令;柯文哲則認為所有人民才是一座城市的大腦,每一個人都是神經突觸,只要能彼此高速交換資訊,就大幅提高決策品質。這是一場世代之爭,同時也是開放與封閉、未來與過去的路線之爭。當然,創新具有風險。任何人都不會知道,歷史的轉折點會發生在什麼時候,太過貿然嘗試任何新概念,都可能面臨相當大的風險與危機。在2014年的此刻,連勝文選擇打出一張穩穩妥妥的安全牌,柯文哲卻企圖反轉目前台灣政治僵局而下了一手險棋,不論你做出怎樣的決定,你都應該清楚自己到底選擇了怎樣的未來、又拒絕了怎樣的未來。
未來,從來離我們都不遠。
延伸閱讀
親愛的嬰兒潮世代,請祝福,但切莫道歉──回應「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
從太陽花學運看世代信任危機
柯P新政白皮書
貼兩本書給分析師參考,但也許你早已讀過:
回覆刪除1. To Big To Know
http://areadinglion.blogspot.com/2014/11/too-big-to-know.html
數位網路改變了一切! 當網路把許多顆腦袋連結在一起?誰是那個最聰明的人?
網路本身成為了最聰明的人!
透過彼此連結的交流和激盪,總和的結果比起任何單一個體更聰明。
2.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http://areadinglion.blogspot.com/2014/11/blog-post.html
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作者稱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
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一方專家,書籍內容也都是立基於大量統計資料和實證研究。我想對於台灣的長遠未來而言,哪一種選項比較好,應該頗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