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果然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天就風行雷厲地拆除了忠孝西路公車道,果真讓台北市民看到迥然不同的新氣象;然而,柯文哲的強勢作風同時也逼哭了市長室秘書,造成市長得親自找秘書的難堪局面。我們暫且不探討柯文哲的人格是否太過乖張、被嚇跑的秘書是否缺乏抗壓力,單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有幾點意義。
第一,柯文哲一上任就立刻接連出招,確實有利於讓台北市政府的官僚體系上緊發條,短期而言這會提高士氣。組織改革最困難之處在於,如何讓組織上下都迅速感受到危機意識,並且能聚精會神地把所有能量集中於單一目標。最能馬上生效的手段,就是改革者剛進入組織的時候,趁著彼此還沒有太多人情壓力以及決策包袱的時候,立刻下重手。柯文哲顯然很清楚這點,而他也做得非常成功,讓所有人都相信「這人是玩真的」。當柯文哲用一周的時間證明許多事情只是「最高主管願不願意承擔一切責任」、只是「政治人情的權衡與斡旋」時,我相信許多擅長依靠逢迎拍馬、唯唯諾諾的公務員,現在看到不假辭色的柯文哲,早就如履薄冰了。
第二,相對的,恐怕柯文哲還未能「一將功成」,台北市政府的公務員就先「萬骨枯」。我們應該先理解,柯文哲其實也可以不經市政府流程自備私人秘書,私人秘書的待遇與工時本來就因人而異,不論再怎麼辛苦,只要柯文哲能給出相對應的酬勞就行。找秘書這事情本來就是小事,小事應當化無,而非化大,柯文哲如果能自己找個私人秘書搭配市府秘書,平衡工作量以及工作時間,這就完全不是個問題了。其次,台北市政府各部會的政務官與事務官幾乎都跑不了,而柯文哲這種精力超級充沛、要求鉅細靡遺的領導風格,勢必會讓許多部屬心神俱疲。這種有功無賞、有錯要罰的管理態度,長期而言,會使組織士氣更加低落。特別是許多原本已經壓力過大的部門,可能引發連優秀的人也待不下去的反淘汰機制。
對內部管理如此,對外部管理亦然,台北市政府未來工程發包恐怕淪落到水清無魚的地步。拆除公車道的合理成本該是多少呢?是前市長郝龍斌估計的一千萬嗎?是柯文哲原本預估的六百萬嗎?還是最後的施工成本四百萬呢?事實上,我們很難用一種單一的標準去定義什麼叫做「合理」的工作效率,同時我們也很難評估什麼叫做「合理」的成本。當然,一個可以用一晚四百萬完成的工程,假使用到三晚一千萬自然會讓眾人質疑,但這個「一晚四百萬」如果會讓施工人員心力交瘁,甚至增加過勞死的機率呢?我當然不贊成政府工程變成人人垂涎以待卻只有靠關係者才能標得的肥缺,但我同樣不贊成政府壓榨下游包商。
第三,除了公務員普遍被認為太過閒逸以外,各部門之間工作量與人員配置不均,更是台北市政府效率不彰的主因。例如近十年來隨著社會救助法放寬補助條件,社會局該處理的案件數增加,但配制的公務員人數成長卻趕不上案件增加速度,就有人員不足的缺憾。許多部門需要配置人力、許多部門需要減少人力,只有適當增、裁員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我在〈人民當家二十年,台灣人是好老闆嗎?〉曾探討過,台灣人面對「企業」跟面對「政府」的時候往往兩套標準,在面對企業時總把自己投射成「員工」,而在面對政府時卻把自己投射成「老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這次柯文哲找不到秘書的事件中,輿論多數傾向「公務員被操到哭是理所當然」。
柯文哲必須意識到,政府組織最大的限制來自於公務員的保障──換言之,這是一個賞罰都相當有限,甚至無法輕易炒掉任何一位不適任事務官的組織。即使今天柯文哲是總統,要想改革公務員獎懲制度都相當困難,更何況他只是地方首長,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跟法律對著幹。當然,柯文哲在上任第一天就敢無視行政程序,立即拆除忠孝西路公車道,或許他真的敢超越獎懲制度,但這樣真的是人民之幸嗎?我們應該期待更好的制度、更好的組織文化,並非期待一個違反行政程序、違反法律的草莽英雄。
從結果看來,柯文哲市長還是找到了秘書,但這位蔡姓秘書能撐多久,沒人知道。榮譽感、成就感與使命感,固然都是驅使一個人積極努力的精神動能,但主管如果總以最高的標準要求每一位部屬、凡事都沒有討論的空間,這不叫做管理,叫做奴役。我樂於讚揚柯文哲大刀闊斧的決心與魄力,卻更加期待柯市長能在法律與行政條文的可行空間內,設計出兼具效率與彈性的制度,讓整個市政府能發揮強的戰鬥力。畢竟,如果取消北市府下午茶時間,員工的效率就能以相對應的時間比例提升,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低效率的組織了。
世事總要在過與不及之間取得平衡,嚴以律己自然甚好,但如何寬以待人更是智慧。管理二字說到底,不過就是待人接物。柯文哲真的準備好了嗎?時間終會證明,我們現在也只能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人民當家二十年,台灣人是好老闆嗎?
第一,柯文哲一上任就立刻接連出招,確實有利於讓台北市政府的官僚體系上緊發條,短期而言這會提高士氣。組織改革最困難之處在於,如何讓組織上下都迅速感受到危機意識,並且能聚精會神地把所有能量集中於單一目標。最能馬上生效的手段,就是改革者剛進入組織的時候,趁著彼此還沒有太多人情壓力以及決策包袱的時候,立刻下重手。柯文哲顯然很清楚這點,而他也做得非常成功,讓所有人都相信「這人是玩真的」。當柯文哲用一周的時間證明許多事情只是「最高主管願不願意承擔一切責任」、只是「政治人情的權衡與斡旋」時,我相信許多擅長依靠逢迎拍馬、唯唯諾諾的公務員,現在看到不假辭色的柯文哲,早就如履薄冰了。
第二,相對的,恐怕柯文哲還未能「一將功成」,台北市政府的公務員就先「萬骨枯」。我們應該先理解,柯文哲其實也可以不經市政府流程自備私人秘書,私人秘書的待遇與工時本來就因人而異,不論再怎麼辛苦,只要柯文哲能給出相對應的酬勞就行。找秘書這事情本來就是小事,小事應當化無,而非化大,柯文哲如果能自己找個私人秘書搭配市府秘書,平衡工作量以及工作時間,這就完全不是個問題了。其次,台北市政府各部會的政務官與事務官幾乎都跑不了,而柯文哲這種精力超級充沛、要求鉅細靡遺的領導風格,勢必會讓許多部屬心神俱疲。這種有功無賞、有錯要罰的管理態度,長期而言,會使組織士氣更加低落。特別是許多原本已經壓力過大的部門,可能引發連優秀的人也待不下去的反淘汰機制。
對內部管理如此,對外部管理亦然,台北市政府未來工程發包恐怕淪落到水清無魚的地步。拆除公車道的合理成本該是多少呢?是前市長郝龍斌估計的一千萬嗎?是柯文哲原本預估的六百萬嗎?還是最後的施工成本四百萬呢?事實上,我們很難用一種單一的標準去定義什麼叫做「合理」的工作效率,同時我們也很難評估什麼叫做「合理」的成本。當然,一個可以用一晚四百萬完成的工程,假使用到三晚一千萬自然會讓眾人質疑,但這個「一晚四百萬」如果會讓施工人員心力交瘁,甚至增加過勞死的機率呢?我當然不贊成政府工程變成人人垂涎以待卻只有靠關係者才能標得的肥缺,但我同樣不贊成政府壓榨下游包商。
第三,除了公務員普遍被認為太過閒逸以外,各部門之間工作量與人員配置不均,更是台北市政府效率不彰的主因。例如近十年來隨著社會救助法放寬補助條件,社會局該處理的案件數增加,但配制的公務員人數成長卻趕不上案件增加速度,就有人員不足的缺憾。許多部門需要配置人力、許多部門需要減少人力,只有適當增、裁員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我在〈人民當家二十年,台灣人是好老闆嗎?〉曾探討過,台灣人面對「企業」跟面對「政府」的時候往往兩套標準,在面對企業時總把自己投射成「員工」,而在面對政府時卻把自己投射成「老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這次柯文哲找不到秘書的事件中,輿論多數傾向「公務員被操到哭是理所當然」。
柯文哲必須意識到,政府組織最大的限制來自於公務員的保障──換言之,這是一個賞罰都相當有限,甚至無法輕易炒掉任何一位不適任事務官的組織。即使今天柯文哲是總統,要想改革公務員獎懲制度都相當困難,更何況他只是地方首長,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跟法律對著幹。當然,柯文哲在上任第一天就敢無視行政程序,立即拆除忠孝西路公車道,或許他真的敢超越獎懲制度,但這樣真的是人民之幸嗎?我們應該期待更好的制度、更好的組織文化,並非期待一個違反行政程序、違反法律的草莽英雄。
從結果看來,柯文哲市長還是找到了秘書,但這位蔡姓秘書能撐多久,沒人知道。榮譽感、成就感與使命感,固然都是驅使一個人積極努力的精神動能,但主管如果總以最高的標準要求每一位部屬、凡事都沒有討論的空間,這不叫做管理,叫做奴役。我樂於讚揚柯文哲大刀闊斧的決心與魄力,卻更加期待柯市長能在法律與行政條文的可行空間內,設計出兼具效率與彈性的制度,讓整個市政府能發揮強的戰鬥力。畢竟,如果取消北市府下午茶時間,員工的效率就能以相對應的時間比例提升,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低效率的組織了。
世事總要在過與不及之間取得平衡,嚴以律己自然甚好,但如何寬以待人更是智慧。管理二字說到底,不過就是待人接物。柯文哲真的準備好了嗎?時間終會證明,我們現在也只能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人民當家二十年,台灣人是好老闆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