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你以為巴菲特為什麼支持富人稅?

巴菲特是位讓人尊敬的投資大師,其縝密的思慮與深遠的眼光總能切入問題本質。許多人會以為,充滿智慧的巴菲特之所以支持課徵富人稅是因為其善良的性格,然而這個想法一半正確一半錯誤。巴菲特具有善良的本性是正確的命題,然而巴菲特支持富人稅並非因為善良,而是因為支持富人稅是對富人而言最佳的策略

攤開歷史,每一個朝代的末期都很像: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底層的人數不斷增加,四處皆是路有凍死骨。為了生存,累積的民怨再也無法透過軍隊鎮壓,只要一次水患、一度荒年,人民就揭竿起義。革命並不只是重新分配了權力,更重新分配了財富,畢竟朝代更迭無不是飢寒起盜心財富重新分配遠比權力重新分配來得更有意義──雖然權力與財富時常互為因果表裡

在民主政治中,每一次的選舉都是革命。但選舉只能重新分配權力,卻不會重新分配這些財團與富人的財富。我在臉書上時常會看到一些人遇到貧富差距相關的主題就喊著要革命。當然這些人可能完全不理解民主正是一種透過選舉取代革命的政治制度,但這些人的仇恨並非毫無根據。如果說共產主義本質上是一種讓人失去努力動機的經濟制度,那麼現在的台灣社會遭遇到的就是一樣的窘境:努力不會讓人得到更多。如果沒有家世背景、沒有充足的幸運,多數有才華的人也不過被埋沒在缺乏策略眼光與管理能力的老闆之下。

在資本私有化──或者說資本主義──這套遊戲規則底下,不論成者敗者都必須理解:資本主義是個用唯物觀點檢測人性素質的制度。資本主義不只是合理化富者對貧者的剝削,當人以為物質就是一切的時候,物質就會讓人失去一切。富者幫助貧者不應該基於同情,那也絕非一種先驗的責任;如果一種行為無法使行動者得到自利的結果,那必然不可能廣被接受。因此,巴菲特之所以支持富人稅,認為富人之所以應該幫助貧者,乃因為這是能充分維持現有結構的有利模式

給全天下的富人一些忠告。不要忘了人類具有忌妒的天性,即使你謀財的手段正當;不要以為這個世界會跟你一樣,把孩子繼承財富看做理所當然的事情;不要預設飢貧的人應該溫良恭儉讓,因為生存是人類最強大的本能。盡你所能讓你所生活的社會更美好,才是真正能保護你擁有財富的完美策略

留言

  1. 這是否跟父母給點糖給小孩
    要小孩不要來吵大人
    是一樣的道理?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巴菲特是在維持一種資本主義式的平衡,他必須讓「錢」這個遊戲規則持續走下去。如果繼續加大貧富差距,那麼人們可能就會想起「錢不是一切」這件事,忽視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而這會破壞富人的權力與地位。當社會不再以擁有的錢多寡或者賺錢能力來評斷一個人的時候,富人這個詞也就變得無意義了。

    尤其在這個華爾街玩家人人喊打的時代,富人更得謹言慎行,才能確保自身的利益啊!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彭明輝教授,您還是少談點經濟吧

兩年前我看彭明輝的部落格,從一年多以前我開始不看。我不知道彭教授這段時間發生什麼事情,但他的文章越來越荒腔走板,幾乎到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一個理工出身的教授對於國家現況之悲憤因此想提出更多有意義的經濟、社會與政治見解,其實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事情;然而,如果不懂一項學問,卻自以為是高手地對其指指點點,理論、推論與結論都錯誤百出,我認為還是先潛心研究再發言,這才叫做「學者的態度」。彭教授對經濟學的錯誤認知與詮釋已經到了任何一個有辦法內化六學分普通經濟學課程的大學生都有辦法反駁的程度,這其實是非常誇張的事情; 他對經濟學的偏差理解,甚至不是什麼不同派系之間的差異,而是打從最基礎的知識建構就徹底錯誤 。 就以彭教授本月才發表的《 台灣人比韓國人更像奴隸 》來說好了,簡直是讓人看了下巴都要掉下來,完全是到了奇文共賞的水準。 我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彭教授過去可以寫出好文章,但這一年多以來的水準墮落到這種程度,完全就是一個不懂經濟學的人卻又濫用經濟學名義說自己想說的話 。 以這段全文最重要的理論論述為例:「 最極端的市場有兩種:完全競爭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前者利潤等於零而工資極大化;後者工資極小化而利潤極大化;前者是亞當史密、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夢想國度(經濟意義下最自由而平等的國家),後者是經濟上的奴隸制度。 」從這段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彭教授完全不懂經濟學所謂「市場」概念。 經濟學所談的「市場」包含很多種「市場」,最基本的兩大市場就是「消費市場」跟「勞動市場」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 兩大市場都是在談企業與一般民眾的關係,但是民眾在此有兩種角色,第一是消費者,第二是勞工 。 就消費市場而言,廠商是供給方、消費者是需求方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利益會最小消費者利益最大;完全壟斷市場中的廠商利益最大消費者利益最小。 就勞動市場而言,勞工是供給方、廠商是需求方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利益會最大勞工利益會最小,完全壟斷市場中廠商利益最小勞工利益最大。換言之,彭教授說的「完全競爭市場利潤等於零工資極大化,完全壟斷市場工資極小化利潤極大化」,完全是把兩種市場混在一起所得到的結論──這個結論非但完全不是經濟學理論,同時也完全不符合現況。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