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產業轉型注定失敗

台灣的勞動市場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相同的人才在台灣領到的薪水僅約在香港或者新加坡的四分之一。這通常發生在高階勞動市場,例如高級研發人員或者中高階主管。然而,有趣的永遠不是現象,而是人們如何詮釋一個現象。台灣老闆對此的解釋是「員工能創造多少產值就付多少薪水」,換言之,台灣老闆並不認為是自己給太少,而是員工本身無法幫他賺更多。許多人否定這樣的說法,認為員工的產值高於薪資,真正的主因是台灣老闆對於薪水太過吝嗇、壓榨勞工。

事實上,兩種說法可能並存,員工甚至無須否定老闆的說法。把台灣老闆的說法作為假設,一個台灣員工在台灣公司可以創造出一百萬新台幣的價值,在海外卻可以創造出四百萬新台幣的價值,這表示兩家公司能夠發揮出員工的潛能不同。換言之,這表示台灣企業主承認自身的管理能力顯然有段差異。

我始終認為,台灣產業轉型不可能成功的最大主因,就是台灣民間企業主的管理實力普遍低落。我並沒有想否定政府的角色與重要性,政府絕對是因素之一,但在台灣產業已經成熟到某種程度、人均GDP已經高達某種水準之後,企業本身的能力才是國家是否能走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就以台灣電子業來說吧,過去聯電跟台積電曾能分庭抗禮,如今台積電仍居於產業之首,聯電卻早就失去產業重要地位,這就是不同企業領導者的策略眼光跟執行能力之差異所帶來的結果不是嗎?再從世界各大一流企業來看,例如麥當勞、GOOGLE、LV、BENZ等,多數皆不是依靠政府「規畫」才創立出偉大的事業,但這些企業的存在卻實實在在地拉高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與經濟水準。就以許多台灣人最喜歡嘲諷的HTC來說吧,2010年與2011年就貢獻台灣出口成長不少;2012年與2013年台灣出口不振,也與HTC銷售失速相關。
台灣的現況,就像是平均80分的好學生。原本還能看著自己與前方的平均90分的一流學生群不斷拉近距離,但隨著時間經過,這段距離不但沒有縮減,反而還讓跑在後頭的人趕上。在產業還不成熟的時候,國家策略的確會有很強的影響力,但當產業逐漸成熟之後,除非台灣願意接受政府採取南韓或者新加坡這種大破大立的手段,否則政府唯一能幫上的忙就是盡可能不要阻礙企業發展。然而,台灣人民在短、中期內顯然不可能允許政府大權在握,唯一的可能就是讓企業自由發揮。糟糕的是,像台灣這種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經濟體,在民間企業的管理能力普遍不佳的情況下,即使換掉一、兩個CEO也無法扭轉乾坤。

台灣人一向太過輕忽管理的重要性,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人始終擅長的就是管理傳統製造業的那套方式,只是把人當作一種工具。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讓人發揮潛能、發揮創造力,同時平衡創新可能對組織帶來的破壞力,才是真正的管理難題。國家的競爭力絕對與人的素質相關,如果台灣諸多中、小企業家的管理能力始終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準,那麼台灣產業始終停滯於此就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說到底,台灣實行民主政治將近20年、採取中小企業為主的自由經濟超過50年以上,如果政府與企業都沒有效能,結論只有一個:人民普遍素質沒有提升。我們投票選出政府,我們考試成為公務員,我們創業成為中小企業主,我們購物成為消費者,為什麼我們可以認為「政府」與「企業」的衰敗與我們無關?諷刺的是,我們總抱怨政府與企業重視表面、重視短期結果,但這種近利苟且的心態正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我們厭惡怠惰的官員、貪婪的奸商,但事實上我們就是他們,是我們鬆散的價值觀成就了他們的怠惰與貪婪。

我們自然可以替換不適任的管理者與執行者,我們可以改革制度與法律,但不見得能解決最本質的問題。就像好學生可以把一流學生的讀書計畫貼在案前以表操課,但如果對知識的熱情、對成就的渴望以及對自我的紀律完全不同,即使能學得了型態,也學不得神韻,結果自然天差地別。以這個角度看來,台灣大談產業升級已經十年,卻沒有打算讓自己的心態與社會價值觀也跟著改變,最後必然徒勞無功。更糟的是,台灣的價值體系從民主化之後就開始不斷崩解,目前又還看不到重組的方向。物質吞噬精神,人民卻毫不自省自覺,這場災難才只是剛開始而已。

留言

  1. ~~台灣的價值體系從民主化之後就開始不斷崩解,目前又還看不到重組的方向。物質吞噬精神,人民卻毫不自省自覺,這場災難才只是剛開始而已。 ~~ 滿懷念希特勒 還有 大東亞共榮圈的嘛, 別擔心, 對面很快過來了

    回覆刪除
  2. 一針見血,國家的衰弱是來自於人民的衰弱,每每企業主大言不慚的表示公司的產能多高、政府多爛的時候,卻能無視工作超時但薪水倒退,甚至要使用黑心原料。
    而大學畢業生抱怨起薪過低的同時,卻無法反省自己連作業都不想寫,考試成績開根號乘以10後還是讓教授無法將成績交給教務處;搞到助教要挑出比較能看的作業當範本影印好然後發給每組的組長並督促學生補交作業。
    台灣人真的很強,尤其是我們的傳統產業,但是我們需要自省,才能升級。

    回覆刪除
  3. 精闢入理!! 個人從事廣告業20多年, 真沒見過幾個願授權, 肯負責的管理者!

    回覆刪除
  4. 所以,您建議怎麼做?

    回覆刪除
  5. 確實!你想過什麼日子來自於你對自己的期望!我們的教育花了太多時間學習知識!卻很少鼓勵追求自我與獨立思考.我們社會氛圍歌頌投機取巧的商人.看不起追求專業卓越的人士.

    回覆刪除
  6. 民主化之前不就是是戒嚴期嗎?那時哪來的價值體系呢?就算是現在的民主體制也是破洞百出,只是個空殼。如果所有的理論論述到最後都把手指向「人民」,那未免也太容易了,還要分析師幹麻?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然您又期待分析師些甚麼呢?展開新文化運動,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嗎?

      刪除
    2. 莫名其妙,干你甚麼事,哪邊涼快哪邊去吧你。

      刪除
    3. 景容,我本以為這個回答是針對你寫的東西,正在叫好... XD

      刪除
  7. 所以,結論是「人民水準不夠、不配擁有民主」?

    之前的一些文章還滿有見地的,可惜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民主本來就很要求人民水準
      就跟專制很要求領導者水準一樣

      刪除
  8. 這讓我想起秦國商鞅變法。秦國是秦孝公力主變法圖強,才有後來一統中國。所以,推給底層只求生活的短視老百姓。這無法解決問題。當年希特勒也是在德國人民短視認為納粹黨為他們帶來幸福而鑄下差點讓德國滅亡災難。

    回覆刪除
  9. 本篇的分析鞭譬入理、深得我心!台灣的產業真的要正視本身管理效能的問題,才能與世界一流企業並肩~

    回覆刪除
  10. 選舉的時候「人民是頭家」「總統是伙計」,不過很多頭家四年才管一次公司和伙計在幹嘛,這種公司的下場是?

    回覆刪除
  11. 說的好 臺灣人民素質的確是差 但又自我感覺良好不肯改變

    回覆刪除
  12. 全世界民主制度國家都在抱怨民主制度不夠完善!制度本來就需要與時俱進
    台灣人素質不差.但我們確實缺乏核心的價值觀與自我認同!

    回覆刪除
  13. 格主的確點出台灣中小企業面臨的天險,但要改進並不是短短幾年可以見效,而政府的不作為又讓進步的速度顯得龜速。

    回覆刪除
  14. 你可以更具體的解釋你所謂[台灣的企業主管理能力很差嗎]
    你提出了一個可供參考的分析點,但最終你卻沒講要如何改善,只是一味的把過錯推到人民身上!照你的說法,歐洲各大國根本不可能成為強國,因為他們的犯罪率那麼高,相較之下,至少揹著後背包大白天走在台灣街上還不需要擔心被搶的問題~請問你覺得誰的人民素質比較高呢?我的意思不是我們的一定比他們好,只是覺得如果甚麼都推到人民身上那根本不可能解決問題!

    回覆刪除
  15. 台灣人一向太過輕忽管理的重要性,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人始終擅長的就是管理傳統製造業的那套方式,只是把人當作一種工具。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讓人發揮潛能、發揮創造力,同時平衡創新可能對組織帶來的破壞力,才是真正的管理難題。國家的競爭力絕對與人的素質相關,如果台灣諸多中、小企業家的管理能力始終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準,那麼台灣產業始終停滯於此就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這段的意思就是他們只會cost down
    剩的什麼通通都不會自然轉型失敗也是正常的

    回覆刪除
  16. 學長,我想跟你討論你這篇文章中一個基本但又是最核心的觀念,就是所謂的「台灣人」,台灣人究竟指的是什麼?我們當然可以說台灣人就是指這座島上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正視其中因為權力關係不同而造成的差異,以你這篇文章為例,提到台灣人,有時候是說企業主,有時候是說勞工,有時候是政府官員,有時候是人民,至少這四種。當然這四種都是台灣人,只是若要更深入的詮釋現象(如你第一段所言),我想是非常有必要進一步釐清該負責任的是企業主還是勞工、是政府官員還是人民,還是大家都有責任?如果大家都有責任,每個人的責任都一樣嗎?還是某些群體應該負大部分的責任?

    我姑且針對倒數第二段的一段話來說明我的看法,你提到「說到底,台灣實行民主政治將近20年、採取中小企業為主的自由經濟超過50年以上,如果政府與企業都沒有效能,結論只有一個:人民普遍素質沒有提升。」我暫且預設你的結論正確,也就是「人民普遍素質沒有提升」,假設這是對的,那誰應該負責任?從你的文章看得出來,就是「台灣人必須負責任」,因為你在同一段提到「我們就是他們」,因為人民爛所以政府爛。

    我反對這個推論,原因就如我過去向你提過的,就是將責任歸咎在人民身上不符合事實,也無法解決問題。我們若皆同意人民素質的提升非常重要,那麼是誰有責任促成、或者是至少塑造一個有利的客觀環境,在制度上開放人民政策參與的空間?

    我只舉一個例子,就是人民的意見表達,近年來我們看到不乏有人希望這個國家變得更好,因此走上街頭,政府有鼓勵人民表達意見嗎?我們看到的是許多戒嚴時期設下的門檻,到現在依然存在,政府曾經承諾修改集會遊行法,但是在立法院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完全沒有要修的意思,我們問警察現行的法律有沒有什麼問題,警察也覺得很好啊現在法律很周延,因為人民幾乎所有行為都可以用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

    當然,願意上街表達意見的是少數人,但是其他的多數人會看著他們遭到什麼樣的待遇和結果,政府對於集會遊行的限縮,讓人民走上街頭的成本提高,引發寒蟬效應的結果就是付諸行動的人被影響了,而觀望的群眾也被影響了。

    回過頭來看人民素質不佳的問題,我倒覺得最末段倒數第二句的「人民」改成「政府」,更能直指問題核心。人民確實厭惡怠惰的官員,但是除了厭惡之外,人民為何無法進一步對官員課責?因為政府設下重重關卡讓人民無法課責。在人民素質不佳這一點上,就算人民的確如你所言是「缺乏自省」(即使我不同意),但是政府要負的責任要比人民更多的多,原因就在於政府不是單純的不思改進,而是積極的反對人民素質提升,政府希望人民管得越少越好,希望人民被動接受政府政策,政府不希望,也不允許人民替換不適任的管理者與執行者(以中央民意代表為例,1994年大幅提高罷免門檻之後,憲法賦予人民的罷免權在這個部分已經實質上被剝奪了)。

    回覆刪除
  17. 我想回應moca最後一段的問題,你說政府不希望,也不允許人民替換不適任的管理者與執行者,並舉了罷免全門檻的提高做為佐證,這部分我有不同意見
    民主國家中,監督政府最有力的工具是選票,而不是罷免,如果民意代表能被輕易的罷免,那這個國家很容易流於在選舉和罷免的輪迴中,說到底,我認為政治上真正的問題是台灣的選舉文化過度低級,選民政治素養不足,在很多地區選舉綁樁,賄選是司空見慣的事,所以才會選出一堆亂七八糟的人進入國會

    回覆刪除
  18. 彥夫你好:我之所以提到罷免,是因為原文的最後一段提到「我們自然可以替換不適任的管理者與執行者」,如何替換?除了定期的改選之外,當然還有不定期的罷免,你提到監督政府最有力的工具是選票,但是其實選舉跟罷免都是透過投票運作的,也都是監督政府的工具。

    為什麼我們除了選舉之外,還需要有罷免機制?原因正如盧梭對代議制度的批評:「人民只有選舉時才有自由,選後便成了奴隸」,國父孫中山也有相同主張:「彼踞國家機關者,其始藉人民之選舉,以獲此資格,其繼則悍然違反人民之意思以行事,而人民亦莫如之何。」為了解決此一問題,孫中山認為必須強化民權,除選舉權之外另予罷免之權:「查民權最發達最完全者則為瑞士國。其人民對行政且有選舉權、罷免權,前者所以舉賢才,後者可以救濟誤選。」換言之,罷免係為人民行使選舉權之外,非常之課責工具,人民不僅可藉罷免行動行使政治抵抗,亦可掙脫定期選舉易生之流弊。

    試想,如果我們只有選舉權,沒有罷免權,只有定期的課責,沒有非常的救濟誤選制度,那麼我們算是「可以替換不適任的管理者與執行者」嗎?我對此存疑。當然,因為罷免具有破壞性,如你所言,若流於浮濫,極容易造成政治動盪,所以必須設下諸多門檻,包括提議人數與連署人數、連署時間,以及罷免案通過之投票門檻與罷免次數限制。最初的罷免規定(投票人數達總人數三分之一以上,贊成票達總票數二分之一以上),這個門檻我想已經是合理的門檻,在舊制中,未曾有任何國會議員遭到成功罷免,1994年門檻提高到現行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當時就有學者為文批評這使人民罷免權幾近完全無法實踐。

    而你最後提到的選舉文化、選民素養的問題,我同意你的看法,不過這與制度應該分開來談,也就是說,我們確實是要檢討選民素養如何提升,但另一方面,該有的體制也應該要建立好。

    而且,國會有許多不適任的民意代表,他們都是人民用選票支持出來的,所以人民有責任,這點我同意。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這些人也是通過黨內初選提名,利用黨的資源參選的,許多地方派系與政黨之間更是關係密切。簡而言之,人民有責任,但是應該把全部的責任歸咎給人民嗎?這是我在上一篇回應中想要表達的。

    回覆刪除
  19. 別以人民不能做主為藉口就算人民能過自己作主,台灣人民的素質即自私的心態 也往往僅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而非對社會國家有利的選擇,所以說是人民爛得程度 跟官員是一樣的,都是只為自己想而已吧
    只是台灣人跟官員一樣都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問題,不肯正視自己素質不夠的事實

    回覆刪除
  20. 其實不用講那麼多,一個例子就可以證明是人民的素質問題了
    紅線停車
    一個紅線禁止停車並且嚴格執行,就可以招致商家的不滿而透過民代施壓.這可以看出幾件事情
    1.成本轉移到--看看偷倒廢水的跟支持紅線停車的是同一個想法,停車跟廢水處理的成本,直接轉移到這個社會上
    2.民代施壓,這種人一定會當選,那是因為選民有這個需求,而非政黨問題,政黨要派選的上的人去參選才會選上,那這種人特別容易當選,因為選民的需求是這樣的
    所以,責任還是在人民自己的身上,而非政府本身或政黨本身

    回覆刪除
  21. 馬丁路德:
    [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國庫的殷實、城堡的堅固或是公共設施的華麗,而在於公民的文明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

    回覆刪除
  22. 低工資代表台灣的企業可以忍受低利潤,接香港、新加坡不願意接的單。對台灣的市場競爭力有一定的幫助。印度就是靠著大量的低價勞工撐起IT產業的一片天。

    回覆刪除
  23. 1。台灣高等教育墮落,2。重理工輕法商人文,3。教育部管太多不鬆綁,4。台灣文化太傳統保守落伍。大學不是僅僅蓋幾個大樓,編幾個課表,請幾個老師而已。

    回覆刪除
  24. 問題根源在於高教失敗(含教育部無能)。你看台灣的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吧!出國念書才知道從前念的是假的,台灣的大學給你的只是文憑,不是能力。我在 McGill 念 CPA,沒有標準答案,訓練的是思考方法,找答案(某個範圍之內都是答案)的能力,Competencies,Critical Thinking.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