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惹火盧貝松難道是正面行銷?

法國大導盧貝松為了新片《Lucy》到台灣取景,原本該是件美事,沒想到卻惹起爭議。英國每日郵報如此報導"While the attire might be far from what someone living in the conservative country of China might usually wear, it seemed the perfect choice for Scarlett’s character Lucy."這篇報導引起國內媒體不滿,特別是立場向來敵視中國的自由時報更是語氣激烈地回應「(每日郵報)不只將台灣視為中國一部分,還將台北市描述成『中國的保守偏鄉地區』,慘將台灣連三級降格加污名化;這不但與原本邀外國影人來台拍片,藉以行銷台灣的美意不符,甚至還成反效果」、「由於思嘉片中角色是替黑幫工作的運毒犯,故事背景又是在台北,雖然故事可以杜撰,但若觀影者未來誤以為是在中國拍攝,那麼『台北101』將被誤認為中國的建築物,而台北市則成了中國的偏鄉地區,且還是藏毒之鄉」。

但諷刺的是,自由時報這篇報導的視角以及台灣媒體近日來對盧貝松劇組的緊迫盯人,完全顯示了台灣人真的就像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首先,自由時報對於台灣被誤以為中國偏遠鄉鎮之憤怒固然讓人能夠理解,但是其論述之視野狹小卻讓人無法忍受。國際等級的劇組來台灣拍片,並不是為了「行銷台灣」好嗎?難道劇本設定都要以吹捧台灣、展現台灣之美為核心,我們才應該支持這些劇組嗎?不是這樣子的吧!沒想到時至今日,仍有如此主流的媒體用這種片面又粗劣的邏輯在思考事情,台灣一直「號稱」以一流國家為目標,但我實在想不出有哪個一流國家的主流媒體會寫出這種報導。其次,盧貝松已經嚴正聲明不要打擾劇組工作進度,台灣媒體卻還千方百計窮追不捨甚至還發生媒體車衝撞劇組車的事件,搞到盧貝松發火、劇組不得不大玩躲貓貓,這種行為除了「白目」以外再無其他更精準的詞彙可以形容。據說盧貝松到台灣取景是因為李安向他推薦自己的家鄉,假設真是如此,我還真不知道李安該怎麼面對盧貝松。

台灣人的好奇心非常粗淺,這點完全顯現在媒體素質上。追逐明星是人性的本能,但如果不能給與相對的尊重與包容,反而用「言論自由」掩蓋缺乏缺乏同理心與思考力,遲早只會被看破手腳。我們向來自稱「充滿熱情與人情的寶島」,但過度的熱情與人情,從國際標準看來的確也不是一流城市的樣子;每日郵報說台北是保守鄉鎮的確是太過分,但事實上也不算多一流。我相信台灣人的素質可以更好,但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只是嘴裡怪罪媒體,卻又不自覺以「嗜血程度」作為標準挑選新聞節目。

新聞只是一時,話題只是一時,電影內容只是一時,然而台灣媒體的言論跟行為,卻會讓每一個盧貝松劇組的成員永遠記憶深刻。電影界很小,話傳得很快。台灣在世界電影界除了李安之外本來就沒有什麼國際曝光度,現在台灣媒體這麼一搞,電影界很快就會知道「原來台灣真的還蠻鄉下」。未來有哪個大型劇組還會來台灣拍片?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台灣媒體國際觀之狹隘,本身就是最負面的行銷。

延伸閱讀

留言

  1. 粗淺的好奇心~於我心有戚戚焉~~

    回覆刪除
  2. 看到新聞時我就想到一定不會是好事,台北已經成為負面印象的表徵。販毒或者是病毒的發源地,電影裡刻板印象的場景。台灣人自以為美好的形象,在國際社會裡不是那麼回事吧!

    回覆刪除
  3. 形象美不美好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國外大導演要不要來台灣拍攝,也一點都不重要,這些都是投射了台灣人的自卑心理。好萊塢式的電影工業,在台灣這種非國際主流的國家,是根本不用想的。一個小島,以領土來說是小國,以人口與GDP來說是中等國,如何把資源投放在值得發展的項目上,才是重點。台灣的電影比較適合發展成以劇本跟清新感,描繪未來華人社會的夢想,走比較軟性又帶藝文氣息的路線。畢竟你沒有國內市場,人種與文化又非西式主流,小成本大創意導演個性濃厚又不脫娛樂性的路線,才比較有機會。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反對你所說的,但是有點事後諸葛的味道,這幾年大賣的片子不就是像你所說的,在東南亞市場還有點吸引力。但以國際影片拍攝提振觀光與台灣電影製作的方向是兩回事。

      刪除
  4. 惹火盧貝松的是香港媒體而非自由時報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心之谷──少年少女的神話

《心之谷》(日文原名為《耳をすませば》,英文名為"Whisper of the Heart",原意為側耳傾聽)是吉卜力工作室於1995年推出的年度動畫電影,也是近藤喜文唯一一部正式執導的院線動畫電影。近藤喜文製作過相當多知名動畫作品,例如《巨人之星》、《魯邦三世》、《清秀佳人》,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螢火蟲之墓》、《魔女宅急便》、《兒時的點點滴滴》、《紅豬》、《海潮之聲》、《平成狸之戰》、《魔法公主》等大作,可以說是宮崎駿手下最強的大將。可惜的是,1997年的《魔法公主》後,近藤喜文在1998年遂因主動脈剝離猝逝,使吉卜力工作室遭受重大打擊,宮崎駿隨後也宣布退休。 宮崎駿改編少女漫畫的動畫劇本,最知名的就是《心之谷》與《來自紅花坂》,前者由愛徒近藤喜文執導,後者由其子宮崎吾郎執導。雖然兩者都是宮崎駿的劇本,也同樣描述一段青春愛情故事,但導演的天份在兩部片中一覽無遺。宮崎吾郎說故事毫無重心、節奏完全失當,水準比學生作品還糟;相對地, 近藤喜文完美地重塑劇本的靈魂,每一個細節都引人入勝 。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