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朱學恒針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暨台大物理系孫維新教授在youtube上貼的〈科博館孫維新教授破除2012末日七大迷思〉影片發文,而回文中則指出孫維新在某次活動中「擺官威」;該文從頭到尾沒有什麼邏輯,我不知道他想表示什麼,大概只是想抒發他個人不滿的情緒。孫教授也隨即在自己的Facebook上發了一則很長的訊息,主旨是回應朱學恆指出他「擺官威」這件事情。
孫維新老師是一位在學術涵養以及人格胸襟上都不可多得的教授,二十年來對於推廣台灣科普教育不遺餘力。我小學的時候有部公視的科普教育影片叫做《航向宇宙深處》,就是由孫教授主導策畫。我大學的時候,孫教授到台大開通識課,課名為認識星空,讓我喜不自勝,畢竟能親炙兒時偶像的大師風範啊!孫教授後來為台大物理系延聘,我也去修了物理系選修的普通天文學──即使對非物理系的學生而言會有一定的進入障礙。至於朱學恒,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剛好翻譯到魔戒因而走紅的譯者,翻譯水準並不出采,中文實力只能說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轉型成「熱血憤青表率」與「媒體名嘴」之後,只能依靠情緒煽動起某些與其立場相同者的憤怒或者仇恨,但仍無法掩飾其思想之空洞、論述之匱乏。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幾乎第一時間就做出直覺反應:「孫老師不會有錯,一定是朱學恒的問題。」然而我很快意識到了孫老師之所以大篇幅回應朱學恒發言的理由,因為老師不希望任何人以背景資訊去判斷事情的是非真偽,要讓理性去明辨真相。此事並非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大作。
仔細了解孫老師的發文以及找了朱學恒FB來看之後,我有改變想法嗎?沒有。朱學恒充滿情緒不知所云的思想與孫老師理性寬厚的風度對比,實在是雲泥之判。但是,即使沒有改變結論,「願意去了解事物的本質」,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現在台灣社會非常缺乏理性的力量,只問一個人立場、身分,而不問其思想脈絡。以反廢死而言,我與朱學恒的立場相同,但我從沒有任何一秒認同過朱學恒的態度以及論述。朱學恒的想法太過粗淺,只是把所有廢死者的想法都打為弱智,但這並不會改變某些重要的事實,例如死刑是否只是用仇恨與恐懼去限制人不去殺人。我認為廢死刑的人反而應該要站出來要求朱學恒以理性思考。有了這樣的夥伴,還需要敵人嗎?如果今天朱學恒攻擊的對象不是孫維新教授這樣知名且形象良好的公眾人物,也許我們就會因此錯過去了解真相的機會。當我們遇到與己立場相近的對象時,更要警覺自己的理性是否會因為彼此相通之處而藏匿掩蓋。
孫老師在講述科學史的發展時,曾這麼說:「科學就是不斷推翻過去的結果,不斷將其解釋的框架變大。今日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不意味著不存在,只能說是我們目前的科學框架不夠大。」而當台大理學院的教授們質疑專研超能力的李嗣涔校長之學術貢獻時,孫老師不改其志,他說:「我可以在情緒上不能接受這些事情,我自己也會覺得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事情,但是不能因為目前科學無法解釋就否定了這些事情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有人願意進行研究以辨其真偽,那也值得認同。」
他說:「迷信與迷不信是一樣的事情。」這句話,道盡了理性主義的精髓。
猶記得某次認識星空課後,我向老師指出一個無關緊要的內容錯誤,順便跟老師聊起占星學。我說,去掉市面上亂七八糟的十二星座不看,其實占星學本身有其嚴謹的理論以及象徵系統,其實並不那麼「反科學」。孫老師只是很溫和地說:「即使不科學也無妨。這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不科學,例如信仰與宗教,但我們不能說這些東西不重要,對吧?」那時候我還並沒有真切地體會,直到後來才豁然開朗,原來真正的理性主義與信仰並不衝突,理性思考的終極意義在於「包容」。原來孫維新老師給予我的吉光片羽,正是啟蒙(Enlightenment)。
孫維新老師拍了這段影片,我想動機也是如此。你知道我知道朱學恒知道世界末日發生的機率極小,但我們多數人並未真正用科學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末日將臨可能是怎樣的景況。孫老師一方面推廣天文科普,另一方面更藉此機會教育,希望大家能真正用理性去思考所有謠言的真偽。迷信與迷不信是一樣的事情。認定謠言就是謠言的人,永遠看不清世界的各種可能性,而那不是真正想探究事實的人該有的精神。也許蒙昧之人只能看到影片中孫老師的辯才無礙,但我想清明之人更可以看到孫教授追尋真理的理性主義精神。
延伸閱讀
朱學恒批私底下愛耍官威? 孫維新反駁:我跟你不熟
台大教授孫維新破末日迷思 朱學恒要他多做功課惹議
孫維新教授於官方FB的完整回應
科博館孫維新教授破除2012末日七大迷思 (youtube影片)
朱學恒FB
孫維新老師是一位在學術涵養以及人格胸襟上都不可多得的教授,二十年來對於推廣台灣科普教育不遺餘力。我小學的時候有部公視的科普教育影片叫做《航向宇宙深處》,就是由孫教授主導策畫。我大學的時候,孫教授到台大開通識課,課名為認識星空,讓我喜不自勝,畢竟能親炙兒時偶像的大師風範啊!孫教授後來為台大物理系延聘,我也去修了物理系選修的普通天文學──即使對非物理系的學生而言會有一定的進入障礙。至於朱學恒,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剛好翻譯到魔戒因而走紅的譯者,翻譯水準並不出采,中文實力只能說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轉型成「熱血憤青表率」與「媒體名嘴」之後,只能依靠情緒煽動起某些與其立場相同者的憤怒或者仇恨,但仍無法掩飾其思想之空洞、論述之匱乏。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幾乎第一時間就做出直覺反應:「孫老師不會有錯,一定是朱學恒的問題。」然而我很快意識到了孫老師之所以大篇幅回應朱學恒發言的理由,因為老師不希望任何人以背景資訊去判斷事情的是非真偽,要讓理性去明辨真相。此事並非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大作。
仔細了解孫老師的發文以及找了朱學恒FB來看之後,我有改變想法嗎?沒有。朱學恒充滿情緒不知所云的思想與孫老師理性寬厚的風度對比,實在是雲泥之判。但是,即使沒有改變結論,「願意去了解事物的本質」,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現在台灣社會非常缺乏理性的力量,只問一個人立場、身分,而不問其思想脈絡。以反廢死而言,我與朱學恒的立場相同,但我從沒有任何一秒認同過朱學恒的態度以及論述。朱學恒的想法太過粗淺,只是把所有廢死者的想法都打為弱智,但這並不會改變某些重要的事實,例如死刑是否只是用仇恨與恐懼去限制人不去殺人。我認為廢死刑的人反而應該要站出來要求朱學恒以理性思考。有了這樣的夥伴,還需要敵人嗎?如果今天朱學恒攻擊的對象不是孫維新教授這樣知名且形象良好的公眾人物,也許我們就會因此錯過去了解真相的機會。當我們遇到與己立場相近的對象時,更要警覺自己的理性是否會因為彼此相通之處而藏匿掩蓋。
孫老師在講述科學史的發展時,曾這麼說:「科學就是不斷推翻過去的結果,不斷將其解釋的框架變大。今日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不意味著不存在,只能說是我們目前的科學框架不夠大。」而當台大理學院的教授們質疑專研超能力的李嗣涔校長之學術貢獻時,孫老師不改其志,他說:「我可以在情緒上不能接受這些事情,我自己也會覺得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事情,但是不能因為目前科學無法解釋就否定了這些事情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有人願意進行研究以辨其真偽,那也值得認同。」
他說:「迷信與迷不信是一樣的事情。」這句話,道盡了理性主義的精髓。
猶記得某次認識星空課後,我向老師指出一個無關緊要的內容錯誤,順便跟老師聊起占星學。我說,去掉市面上亂七八糟的十二星座不看,其實占星學本身有其嚴謹的理論以及象徵系統,其實並不那麼「反科學」。孫老師只是很溫和地說:「即使不科學也無妨。這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不科學,例如信仰與宗教,但我們不能說這些東西不重要,對吧?」那時候我還並沒有真切地體會,直到後來才豁然開朗,原來真正的理性主義與信仰並不衝突,理性思考的終極意義在於「包容」。原來孫維新老師給予我的吉光片羽,正是啟蒙(Enlightenment)。
孫維新老師拍了這段影片,我想動機也是如此。你知道我知道朱學恒知道世界末日發生的機率極小,但我們多數人並未真正用科學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末日將臨可能是怎樣的景況。孫老師一方面推廣天文科普,另一方面更藉此機會教育,希望大家能真正用理性去思考所有謠言的真偽。迷信與迷不信是一樣的事情。認定謠言就是謠言的人,永遠看不清世界的各種可能性,而那不是真正想探究事實的人該有的精神。也許蒙昧之人只能看到影片中孫老師的辯才無礙,但我想清明之人更可以看到孫教授追尋真理的理性主義精神。
延伸閱讀
朱學恒批私底下愛耍官威? 孫維新反駁:我跟你不熟
台大教授孫維新破末日迷思 朱學恒要他多做功課惹議
孫維新教授於官方FB的完整回應
科博館孫維新教授破除2012末日七大迷思 (youtube影片)
朱學恒FB
網友推薦前來拜讀...
回覆刪除這篇的旁徵博引、理性論述,值得敬佩!
。。。。。。。。。。。。。。。。。。。。。。。。
Ps. 若能把朱的名字「恒」正確編寫,就更臻完善了~
(或許作者仍有在魔鬼細節上精進的空間^^)
感謝指正,已經修改。
刪除打錯別人的名字是不可原諒的錯誤,這已經不能說是魔鬼細節了。實在是不好意思,以後我會更加注意,也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正。
您的勇於任事、力求精確...復又即時承認修正的態度,讚!!
刪除> 因為太多人以訛傳訛,特別是最該注重一切的媒體,很難哪~
> 若因該事件(及貴篇),大家更懂得獨立思考分析判斷,殊勝萬幸 ♥
怪怪的。
回覆刪除1+1=2 (十進位)很粗淺。
1+1=10 (二進位)也很粗淺。
看到阿拉伯數字就覺得對方跟自己是一樣的是一回事。
知道1+1答案是2卻看不懂答案是10又是一回事。
讓知道答案是2的人能看懂答案是10則是另一回事。
用十進位當基礎,認為1+1答案算出來是10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確定你有分清楚這四件事情嗎?
個人看起來的感覺
"以反廢死而言,我與朱學恒的立場相同"像是上面四回事的第一種
"朱學恒的想法太過粗淺,只是把所有廢死者的想法都打為弱智"像是上面四回事的第二種
"廢死刑的人反而應該要站出來要求朱學恒以理性思考"像是上面四回事的第三種
"今天朱學恒攻擊的對象不是孫維新教授這樣知名且形象良好的公眾人物"像是上面四回事的第四種
這四回事串在一起連貫下來就是理性思考?
廢死與否本來就是價值觀的選擇,理性考量也是建立在價值觀選擇上,就像無期徒刑比死刑便宜的論述中,認為死刑誤判造成的成本比無期徒刑來的大,所以支持廢死,這就未必是關鍵的條件,因為成本會變動,譬如說殺人魔老囚犯的醫療費用成本到底要怎麼算?他需要器官移植的話可不可以?如果需要器官移植那他要排第一個還是最後一個?排在他後面的好青年是否可以插隊?那就又牽涉到價值觀.我才會認為廢死本來就是價值觀的選擇,公投決定就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