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4的文章

連勝文的「大型企業」政府v.s柯文哲的「全民」政府,你投誰?

隨著本周六的選舉將至,《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與《觀政見》平台這個月的短期合作也將告一段落。雖然這次合作時間很短、雙方合作的文章篇數不多,甚至只針對台北市候選人撰文,但我相信這絕對只是個開始。我希望《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能扮演投石引玉的角色,讓更多優秀的寫手願意回歸政見、從政策面看待每一位候選人。 周六過後,柯文哲與連勝文這兩位的其中一位將成為下一任台北市長,而這兩人的政見絕對是跨越所有縣市最完整、全面且精采的論辯。兩人在許多小政策上雖然相同,但就大方向而言,這兩位的概念截然不同。我認為,連勝文與柯文哲這場選戰,是戰後嬰兒潮世代對抗後1976世代價值觀的對決──換言之,這是一場世代衝突。

[管理]主管要求員工有熱情,合理嗎?

近十年來,「熱情」(passion)成為職場學中的關鍵辭彙,不管是企業家、創業家、人力銀行以及所有媒體,都不斷耳提面命地提醒職場新鮮人,面對工作要有熱情。工作熱情是什麼?這應該是一種強烈的內在動機,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能量,是一種工作佔生活比重達到90%才算剛好平衡的自我要求。我們都同意熱情是一個影響工作表現的重要因素,然而,台灣的主管時常會告訴員工自己過去有多認真努力,即使加班熬夜都不抱怨辛苦,接著要求員工應該「有熱情」,這是合理的嗎? 這問題並不如表面上如此單純,是非對錯,得視情況而定。假設主管跟部屬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主管基於一個前輩的立場鼓勵晚輩積極向上,甚至願意支持員工尋找自己的熱情,那麼就完全合理。很可惜的是,台灣多數主管在部屬面前談論「工作熱情」的時候,往往在暗示「你應該加班但不應該要加班費」、「你應該隨時接受各種不合理的突發要求」、「你應該替別人承擔他們的責任」或者「你不應該要求獎勵」。換言之,「熱情」轉化成了「台灣式責任制」的最佳論述,讓員工分明被當面賞了熱辣辣的巴掌還得點頭稱是。 事實上,如果用最嚴格的標準來看,任何主管都不應該對員工說出「你應該對工作有熱情」這句話,如同馬英九不該說「請消費者抵制不肖廠商」。消費者是該抵制不肖廠商,但馬英九手上握有行政權與立法權,就不該只是訴諸消費者行為;任何人都該對工作有熱情,但主管握有人事權、獎懲權以及建立各種制度的權力,就不該要求員工該內生熱情。

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政見比較系列──經濟政策

台北市是台灣的最大城市,同時更是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每一任台北市長的經濟政策對於全台灣的影響都相當重大。讓我們來關心這次台北市長候選人們所提出的經濟政策。 連勝文 1.開源方面,可以嘗試將臺北市政府的資產證券化,同時,臺北市政府也可以成立控股公司,又或者可以發行公債,與可交換債。PFI 民間融資提案方式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善用民間的資源與資金,來解決政府的財政問題,同時協助公共建設。節流方面,邀請具有財經背景的臺北市政府首長,專門負責各局處的預算。要嚴格檢視預算執行中是否還有節省的空間?預算執行的效益如何?目標是用最少的預算創造最大的資源。 2.透過網路的力量,善用網路參與,讓市政府的財政預算透明化。凡是政府缺乏彈性,做不好或者是管不好的事情,我們就交給更專業的人來做。 3.成立都市更新與住宅的公司,讓專業人士協助政府完成供應住宅,以及觀禮規劃各方面的工作。 4.鼓勵創新,為了鼓勵市府的同仁用創新精神勇於任事,以捐出的薪資成立市府員工創新獎,鼓勵市府同仁能夠用更創新的想法,更好的創意,參與市政工作。 5.引入大數據的概念,建立、優化市府目前的資料庫,透過精準的數據分析,做出更好的決策。 6.市場社區再造:將規劃至少十億的金額,進行公有市場、商場的整修、改建計畫。 7.保留部分預算,供市場自治會以團體提案,公開評選的方式爭取,以鼓勵自發提案、創新發想。以使用者參與方式進行,藉由在地攤商、自治會的參與、對話,為傳統市場找到新路。 8.將市場內之閒置空攤整合為較完整之空間,以凝聚人氣,便利承租攤商利用。亦可由自治會認養活化,如改為顧客休憩區、兒童遊樂區、市集活動區、公廁綠美化區,都可以更有效為市場帶來人潮,增加市民前來消費之動力。 9.輔導攤商行銷升級 多方拓增客源。協助攤商,以更現代化的方式經營顧客關係,用新世代的武器來維繫傳統市場固有的「人情味」。 10.四年任內至少吸引外資 500 億,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在台北市。 11.持續推動重大建設(雙子星大樓、台北大巨蛋)。 12.打造台北市的頂尖產業聚落,發展內湖、南港為新都心,產值再翻倍。並在士林、北投發展生技園區,以及信義、中正的金融雙核心。 13.發展台北重要策略產業,來帶動 GDP 成長(生技醫療、觀光、文創設計)。 14.在校園裡塑造國際化的環境,包括增加英語情境中心、交換學生要...

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政見比較系列──食安政策

食品安全是台灣這幾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從麵包、麻辣鍋這些特定的品牌與食品項,到起雲劑、食用油這些泛用的添加物與原物料,我們日常所吃喝的食品,幾乎無一倖免。《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一直相當在乎食安問題,也從許多面項探討過食安問題。食安問題必須從三個面向去看:政府、廠商與消費者。消費者得到的資訊最少,卻也是長期影響市場生態的關鍵;廠商能充分掌握內部資訊,但對於原物料的資訊卻可能跟消費者一樣稀少,小廠商甚至可能是完全的被害者;政府握有公權力,必須能對不良廠商做出適當懲處,並對所有廠商以及消費者揭露資訊。因此,對於政府而言,是否能順利發揮功能的前提就是:充分掌握資訊。 事實上,食品安全議題應該由中央政府主責,不應該由地方政府主責,這是因為任何單一行政區域與其人口都沒有大到能百分之百自給自足,針對任何行政區控管都很難產生效果。台灣的食物高度仰賴進口,中央政府握有海關的控制權,可以從源頭控制各種進口食物的品質,同時也能透過立法拉高所有食品製造商的規格,由此雙管齊下才能見效。然而,這並不代表地方政府首長就毫無施力的可能性,特別是台北市人口密集、都市發展成度高,向來就是政策指標,因此觀察台北市政府的政策具有相當大的意義。 就這次台北市長候選人的食安政見看來,相當可惜也叫人意外的是:只有連勝文與柯文哲兩位候選人提出相關政策。讓我們來看看兩位候選人對食安議題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政見比較系列──居住政策

台北市長選舉倒數計時,將於今年11月29日舉行投票,《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將在這個月連續針對台北市候選人的政見提出我個人的分析與觀點。由於選舉公報尚未公布,以下候選人政見均參考自《 觀政見 》,由候選人官方網站加上新聞資料綜合整理而成。這次合作計畫是由《觀政見》團隊提出,我個人也覺得非常有意思,在未來一個月之中,我將會針對各大政見主軸進行討論與分析。 首先,我想談的是居住。房價高漲是台灣近十年來最嚴重的問題,以目前各候選人提出的住宅政見看來,大都把重點放在「興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以及「補貼青年住宅」這兩個大方向上;屋齡超過30年以上老房子比重高的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等地區,其候選人還會強調「加速都更」。我認為,目前台灣的住宅困境除了價格過高以外,真正的問題是物件供給不符合需求──特別是台北市,還有整體供給量不足的問題,這是促使台北市房價遠高於其他地區的主要原因。 讓我們看看這次台北市長候選人們,目前針對住宅問題提出了哪些政見。

台灣人連中元節都不過了,過什麼萬聖節

上周末恰逢萬聖節,一時之間,整個台北市都陷入一場西洋魔怪的百鬼夜行。新聞不斷報導今年最夯的裝扮冰雪女王愛爾莎以及鬼娃安娜貝爾,臉書上盡是扮裝或者不扮裝的周五夜既萬聖夜的派對合照,彷彿「萬聖節」在台灣向來是個歡慶的傳統節日。但問題是,台灣本來就有自己的傳統鬼節中元節(或稱盂蘭盆節),但中元節卻越來越沒有影響力,只有長輩與公司行號還會記得在此日普渡眾靈。 萬聖節最早是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爾後被天主教文化吸收,並輾轉在基督教文化中流傳。多數天主教與基督教會並不特別排斥萬聖節,但也有部分教會組織認為萬聖節是撒旦的節日,嚴格禁止教徒參與任何相關活動。說到底,萬聖節之所以在各個先進國家逐漸普及,並非受到宗教影響,反而與美國流行文化以及其商業價值有極大的關聯。 套用我同事說法:「這一切都是商人的陰謀。」這句話或許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