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代》(Boyhood)是2014年最重要的電影作品之一。本片從2002年開始,歷經12年斷斷續續的拍攝過程,於2013年殺青。《年少時代》在金球獎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在奧斯卡則獲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原創劇本等六項大獎,可惜最後僅拿下最佳女配角。《年少時代》在奧斯卡獎中慘敗給《鳥人》,自然也引來了一些異議,例如丹柯依斯(Dan Kois)便認為,奧斯卡未給《年少時代》大獎是20年的最大錯誤。 對於美國影藝學院的成員們而言,比較《年少時代》與《鳥人》是件奢侈的事情。如果說《鳥人》是使用各種技巧以穿梭於真假之間的「一鏡到底」幻術,《年少時代》就是真刀實槍用時間所創造出的成長與衰老的魔法。 時間,是《年少時代》的關鍵字。我們該怎麼討論《年少時代》呢?假設我們先除去拍攝12年這件事情,把演員的所有變化都當作是特殊化妝、電影特效以及個人豐富的演技,單從基礎技巧來切入這部電影好了,《年少時代》其實是部相當平淡的電影。本片劇本完全不是好萊塢最愛用的三幕劇,完全不緊湊,劇情甚至是相當散漫、沒有明確的主題。導演的技術不差,但也說不上讓人印象深刻。剪輯水準在水準以上,但也沒有出色到留名影史。看完《年少時代》後,我甚至覺得這像是一部長達12年肥皂劇的精華濃縮版──中間分明灑滿狗血,但整體觀之仍是船過水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