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影評」標籤的文章

[影評] 阿拉丁──迪士尼的女性意識進入新高峰

迪士尼正式改編了1992年動畫版本的《阿拉丁》,真人版本的《阿拉丁》除了保留原本經典的劇情與音樂,同時更加入全新劇情。《仙履奇緣》與《黑魔女》,在原作本來時長就偏短的情況下,幾乎就是全新故事;前年的《美女與野獸》與今年的《阿拉丁》,原作長度大約90分鐘(90年代的迪士尼非常喜歡90分鐘這個長度),幾乎都保留主幹、僅增加30分鐘的劇情。

[殘念影評]一屍到底──有頭有尾沒中間

《一屍到底》(One Cut of the Dead)是2018年的日本喪屍主題喜劇。本片僅300萬日幣的低製作成本,首周票房不佳,但口碑帶動後勢看漲,最後票房超過23億日幣,是以小博大的典範。 但這部片為什麼被我分類到殘念影評呢?或者說,殘念影評跟影評的差異是什麼呢?未來只要是某些技術上的問題(特別是劇本問題)特別嚴重的電影,就會被我分類到這個類別。而《一屍到底》的問題,就是劇本。 先來談談《一屍到底》做得好的部分。本片最好的地方,就是「概念」(concept)──把影視製作背後的秘密翻給觀眾看。前37分鐘是真正一鏡到底、完全靠走位跟設計的低成本喪屍片,後面59分鐘才告訴觀眾,這部在電視播放的短片背後的故事。許多人可能不理解一鏡到底的難處在哪裡、難度有多高?沒關係,《一屍到底》拍給你看。導演兼編劇兼剪接的上田慎一郎特別設計了許多橋段,讓觀眾在歡笑中理解,「喔,原來一鏡到底會有這麼多問題啊!」除了概念之外的優點,就是在一鏡到底的走位設計跟執行很到位,再其他的,就只能說乏善可陳。 是電影,還是96分鐘的綜藝節目? 從電影分類來說,我認為這部片不屬於任何類型。勉強硬要分類的話,應該屬於喜劇,再參雜一些驚悚與親情的元素,但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做得不夠扎實。 本片採取倒敘法,前半小時先給你看「表演」,之後一小時再給你看「表演背後的故事」。順敘法「先讓你看故事、再讓你看表演」的故事很常見,例如《歡樂好聲音》(Sing)、《歌喉戰》(Pitch Perfect)都是。本片之所以選擇倒敘法,主要是想讓觀眾先看一次最後的演出,再讓觀眾看見中間發生哪些事情,也就是同一段時間的事情讓觀眾看兩次, 說白點,前半是電影本身,後半是電影花絮,而導演的重點是後面的花絮 。 嚴格說起來,我覺得這部片長僅96分鐘的「電影」,其實更像日本綜藝節目,把概念充分展現給你、在中間適當插入各種笑點、最後再讓你稍微有點感動,即使有很多細節都遺漏了也無所謂。當然,從成本跟製作成果的品質看來,這在日本可能也算是中等規模的綜藝節目。 沒有「主戲」的戲劇 追根究柢,我認為導演的表現還可以,真正的問題出在《一屍到底》的劇本上。 從電影的最後一場戲的設計「看起來」,上田慎一郎想表現的主題是「父女親情」,但是親情這個主題完全被「概念」壓過去了。通常,概念超越主題的電影,大都被歸類成...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

[影評]通靈少女──為什麼「他」必須死?

《通靈少女》(The Teenage Psychic)是2017年的臺灣迷你劇集,同時也是公共電視台與HBO Asia首次合作的跨國影集。系列影集為六集,題材有新意、敘事手法流暢,優秀的口碑帶動收視率,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 故事主線,描述天生具有通靈能力的女高中生小真(郭書瑤飾演)一邊就學、一邊在宮廟當「仙姑」(即靈媒),從一開始對這個身分的困惑以及無奈,透過逐漸解決各種生死的難題,最後終於能認同這個身分的青春期少女成長故事。 劇情主調輕鬆活潑,男女主角的甜蜜愛情青春喜劇卻在最後一集翻轉,男主角阿樂(蔡凡熙飾演)車禍身亡。許多人無法接受這個結局,甚至有人批評爛尾,但導演兼編劇的陳和榆在受訪時候說:這個結局是一開始就決定的。 到底,男主角阿樂為什麼必須死?

[影評]羅根(Logan)─不老不死的終結

《羅根》(Logan)於2017年初上映,是Marvel的《X戰警》(X-Men)系列中、《金鋼狼》(The Wolverine)三部曲的終章。本片上映後,在IMDb跟爛番茄網站上都拿到相當不錯的分數,甚至有影評將本片譽為「《X戰警》系列最佳作品」。 《羅根》的主題是「傳承」,雖然屬於《X戰警》系列,但其本質並非英雄電影,而是帶有強烈公路電影氣息的西部片。 「西部片」不容易定義,可以視作是時代片的一種特殊變形,時間地點設定是明確的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舊美國西部,風格大都為以槍戰為主的動作片。導演詹姆士曼高德(James Mangold)本身就很喜歡西部片,為了怕觀眾看不出這是一部西部片,還特別直接置入了1953年《原野奇俠》(Shane)的片段,並大量引用台詞。將超能力英雄的故事拍成西部片是一步險棋,但《羅根》做了相當好的結合。

開始輸的時候,最痛

這兩周被討論最多的電影,莫過於韓國電影《屍速列車》。 《屍速列車》是一部2016年的韓國災難電影,IMDb上有8.0分,爛番茄網站有93%新鮮度,評價不俗;根據IMDb的資訊,本片成本約850萬美金(100億韓元),截至9/4之全球票房約為8400萬美金,預計投資報酬率將超過10倍,是一部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電影。 台灣人瘋狂討論《 屍速列車》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票房,《屍速列車》打破韓國電影在台灣的票房紀錄,創下三天票房破億的佳績;第二是品質,《屍速列車》在電影技術的表現上,讓太少看韓國電影的台灣人猛然大吃一驚:原來韓國電影現在已經是這種水準了?韓國能拍出這種電影,台灣能嗎?答案是讓人絕望的。我在2013年的文章〈 台灣電影不成工業:從李安看大尾鱸鰻 〉疾呼,台灣電影業必須要轉型成「工業」而不是持續作手工業,電影人必須要真正重視管理、重視技術、重視品質,低成本低技術含量的電影走不了太遠。

[影評]《X戰警》系列──你可以不戰鬥,但必須是個戰士

《X戰警:天啟》(X-Men: Apocalypse)是一部2016年改編自同名漫畫X戰警(X-Men)的超級英雄電影,與2011年《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以及2014年《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為三部曲作品,三個故事分別設定為1962年、1973年與1983年。 X戰警故事的共通主題是「歧視」,這三部曲提出的質疑是:「當你遭受歧視時,你該用怎樣的方式面對?妥協,或者迎戰?」X教授(查爾斯查維爾,Charles Xavier / Professor X)代表的是妥協,萬磁王(艾瑞克藍希爾,Erik Lensherr / Magneto)代表的則是迎戰。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正是兩套政治思維──這也就是兩人後來各自成立的陣營彼此衝突的主因。最有趣的是,查爾斯與萬磁王雖然看似水火不容,但兩人又有相當深厚的情感,最理解彼此的,也只有彼此。在《未來昔日》中,變種人陣營遭受人類滅絕式攻擊時,兩人不僅再次成為戰友,而且還能無間合作,正說明了「兩人彼此為對方的陰暗面」。 photo credit: 20th Century Fox

[影評]《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地獄的配色,是紅與黑

「 本文同步獨家刊登於ViewMovie 」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以下簡稱正義曙光)是2016年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主角是DC漫畫(DC Comics)最具代表性的角色──蝙蝠俠(Bat Man)和超人(Superman)。本片上映首周票房突破1.6億美金,截至4月4日為止累積票房超過2.6億美金,表現相當出眾;然而,本片評價與出色的票房落差甚大,在爛番茄網站上拿到了29%新鮮度,IMDb上則為7.3分,在專業影評與一般觀眾之間都有相當兩極的評價。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讓我們先從劇本本身開始討論起。 《正義曙光》開場確實吸引人。本片提出了一個大哉問:假設超級英雄跟天災、人禍(或者外星人禍)對抗時,殺死了你珍惜的人,你還能把「他」或者「她」視作英雄嗎?更抽象點看來,本片試圖挑戰的哲學難題是: 如果這世界上存在著一種絕對的力量,你應該相信這股力量背後的動機可能是一種完美的正義嗎? 權力,真的可以無害嗎? (圖片來源與連結︰https://davidandstan.files.wordpress.com/2014/12/bvsruins.jpg)

[管理]《高年級實習生》──老闆比員工年輕50歲,沒問題嗎?

《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是2015年的美國好萊塢喜劇片,首周在IMDb上即拿下7.6分,表現不俗。本片的導演、編劇、製片皆為南西梅耶斯(Nancy Meyers),因此充滿濃濃的女性意識,說故事的方式也相當細膩;如果硬要挑缺點的話,就是細節太多,稍嫌繁瑣了一些。本片最大功臣是男主角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他完全以個人演技支撐起全片;女主角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在本片的演技並不突出,但氣場驚人,能跟勞勃狄尼洛對戲仍維持存在感,相當不容易。 本片敘述年輕的女性創業家兼執行長茱莉(Jules Ostin, 安海瑟薇飾演)啟動了「高年級實習生」計畫,找來70歲的班(Ben Whittaker, 勞勃狄尼洛飾演)當她的助理實習生。班過去在電話簿公司工作了一輩子,最後以副總裁(VP)的身分退休,在老年喪妻之後仍想追求成長以及與人的連結關係,因此積極重新投入職場。

媒體還能怎麼活?從《蟻人》的湯瑪士小火車談起

不管你是否看了《蟻人》,請容我劇透一段不太重要的小劇情。蟻人與黃蜂人在兒童房裡戰鬥,蟻人丟出手上的變大道具沒打中黃蜂人,卻意外打中了玩具軌道上的湯瑪士小火車;湯瑪士小火車突然變得跟真實火車一樣大,衝出窗外,把街道上一群警察都嚇壞了。這一幕相當幽默,湯瑪士小火車圓滾滾的笑臉瞬間舒緩了戰鬥的緊張感, 這是一段非常成功的操作。一方面,湯瑪士小火車串接了劇情;另一方面,湯瑪士小火車成功製造出一個小高潮讓觀眾發笑;最後,這更是湯瑪士小火車成功的置入性行銷。換言之,這根本是電影、觀眾以及廣告商的三贏。我相信湯瑪士小火車的製造商應該付了錢,才讓片商剪入幾乎總共超過5秒鐘的湯瑪士小火車畫面──如果沒有,那只能說《蟻人》的片商漫威工作室(Marvel Studios)簡直佛心來著。 但不論付費與否,從湯瑪士小火車得到的廣告效益看來,絕對是最大贏家。

[管理]《征服情海》一個金童加上兩個二貨,居然也是創業最佳團隊?

《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是1996年好萊塢的一部小品浪漫喜劇,在該年度的奧斯卡獎上獲得五項提名一項得獎、金球獎上則是三項提名一項得獎。本片至今在爛番茄網站上有85%新鮮度,在IMDb上維持7.3分,相當不容易。事實上,這部電影在推出的時候只是小品規格,5000萬美金預算並不算高,最後卻創下2.7億美金票房,算是小兵立大功。本片之所以成功,除了劇本不俗以外,男主角湯姆克魯斯(Tom Curise)的明星光芒更是重要因素;該年度同時還有湯姆克魯斯的重要作品《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可以說是確立他好萊塢一線男星地位的一年。 《征服情海》描述年輕的王牌運動明星經紀人傑瑞馬奎爾(Jerry Maquire, 湯姆克魯斯飾演)因為寫了一篇「提升與客戶關係品質更甚於獲利」的文章,而遭到公司解雇,旗下的明星球員也都紛紛改投其他經紀人。傑瑞在突然失去工作、社會地位與女朋友之後,決心自己創業,繼續當球星經紀人。然而,願意跟著傑瑞創業的只有兩個人,一位是二線美式足球球員羅德(Rod Tidwell, 小古巴古丁飾演),一位是不起眼的公司會計桃樂絲(Dorothy Boyd, 芮妮齊薇格飾演)。兩人受到傑瑞的理論感動,決心將未來賭在傑瑞身上。 好吧,一個金童加上兩個二貨要創業,有搞頭嗎?

[管理]《蟻人》你看懂部屬的「使用說明」了嗎?

《蟻人》(Ant-Man)是漫威工作室(Marvel Studio)最新推出的超級英雄電影,同樣承接了漫威工作室的世界觀。雖然相對於其他超級英雄系列,其首周票房僅有1.5億美金只能算是差強人意,但在IMDb上有8.0分、爛番茄網站上80%新鮮度,仍算佳片。《蟻人》是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中的小品之作,格局稱不上太大、創意稱不上太新、戰鬥場景不算太刺激,但其獨特的幽默感在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中仍相當具有特色。 《蟻人》描述神偷史考特朗恩(Scott Lang, 保羅路德飾演)「意外」竊得由皮姆科技創始者漢克皮姆(Hank Pym, 麥克道格拉斯飾演)博士開發的蟻人套裝。皮姆博士的弟子兼皮姆科技的現任執行長達倫克羅斯(Darren Cross, 寇瑞史托爾飾演),不斷想破解蟻人套裝的皮姆粒子(Pym Particles)秘密,最後終於成功開發出第二套人體縮小戰鬥套裝──黃蜂人(Yellowjack)。黃蜂人套裝不僅具有縮小的功能,同時還擁有飛行裝置與強力雷射,戰鬥力比蟻人套裝更上一層樓。克羅斯想將黃蜂人套裝賣給邪惡組織九頭蛇(Hydra),用於實戰,此舉將可能促成大規模毀滅性戰爭。皮姆博士與女兒霍普皮姆(Hope Pym, 伊凡潔琳莉莉飾演)說服史考特成為第二代蟻人與黃蜂人克羅斯作戰。

[管理]《小小兵》你找得到你期待的完美老闆嗎?

《小小兵》(Minions)是2015年的好萊塢3D動畫片,同時也為頗受歡迎的《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系列之外傳作品。本片首日票房4620萬美金,擊敗《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為動畫電影影史第一名;在北美周末營收為1.15億美元,位居動畫影史首周票房第二位,僅次於《史瑞克三世》(Shrek the Third)。目前累積票房已經突破4億美金,成績十分亮眼。 《小小兵》的故事敘述,創世以來人類出現之前一直有著一群小小兵種族,這群小小兵的目標是尋找最邪惡的大壞蛋當主人,如果長時間沒有主人,這個奇特的種族就會滅亡。小小兵們在《神偷奶爸》系列中是神偷格魯(Gru)的手下,《小小兵》的時間背景則在小小兵們遇到格魯之前,仍在不斷尋找主人。 從負面看來,小小兵們可以說是奴性極強的種族,沒有主人就會自我滅亡;更糟的是,小小兵能跟隨的主人甚至不是小小兵之一,還非得是異族(例如:恐龍、吸血鬼,或者人類)不可。但換個角度,小小兵的渴望其實也同時是多數人的投射──我們都在尋找一個完美的老闆,希望這個老闆能完全符合我們的期待。然而,從組織管理的角度看來,「完美」老闆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呢?

[管理]《模仿遊戲》不是把一群人放在一起就會變成團隊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為2014年最出色的電影之一,在奧斯卡獎中總共提名八項大獎,最後拿下最佳改編劇本;同時,本片在爛番茄上維持89%新鮮度,IMDb則拿到8.1分的高分,顯示本片評價相當穩定。本片預算1400萬美金,但全球總票房卻達到1.8億美金,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最重要的是,這部在2014年底上映的電影,直指上個世紀中英國政府漠視同性戀人權的殘忍,到了2015年中,美國就宣布了全國性的同性戀婚姻合法化。這顯示《模仿遊戲》反映了當代的價值觀,更容易引發共鳴。 《模仿遊戲》改編自真人實事。二戰時期,分屬同盟國的英國與軸心國的德國雙方僵持不下;德國依靠複雜的情報密碼系統──恩尼格瑪機(Enigma Machine)──接連出奇制勝,英國於是成立專案小組,試圖透過破解密碼,逆轉戰局。劍橋天才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與修(Hugh Alexander, 馬修古迪飾演)等人受到政府召集組成恩尼格瑪機解碼小組。 這個恩尼格瑪機解碼小組的發展,可以分成兩階段。 第一個階段,解碼小組始終沒有辦法找出合適的方式運作,從管理的角度看來,其初期運作方式是「團體」而非「團隊」,一開始就決定了失敗的下場。

[管理]《軍官與魔鬼》為了組織,你該隱藏真相嗎?

《軍官與魔鬼》(A Few Good Men)是一部1992年的美國劇情片,入圍四項奧斯卡獎、五項金球獎,是該年度的強片之一。本片成本4000萬美金,總票房高達2.4億美金,投資報酬率極高;目前在IMDb上拿到7.6分,在爛番茄網站上拿到81%新鮮度,表現不俗。 就票房與得獎紀錄而言,《軍官與魔鬼》並不差,但如果放在電影史上就顯得並不出色。本片之所以能為人所記憶,有兩點原因。第一點是因為演員,男、女主角分別是當時好萊塢當紅炸子雞、目前仍為第一線巨星的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與黛咪摩爾(Demi Moore)主演;第二點則是因為,《軍官與魔鬼》談論的「軍隊霸凌」以及對真相的法庭辯證,至今仍是重要的議題。 《軍官與魔鬼》敘述海軍中尉丹尼爾凱菲(Daniel Kaffee, 湯姆克魯斯飾演)與海軍少校喬安蓋洛威(JoAnne Galloway, 黛咪摩爾飾演)接手准下士哈洛道森(Harold W. Dawson, 沃爾夫岡博蒂森飾演)和一等兵勞登道尼(Louden Downey, 詹姆士馬歇爾飾演)殺害了一等兵威廉聖地牙哥(William T. Santiago, 麥克迪羅倫佐飾演)的命案。案件的背景是,聖地牙哥因為訓練表現不良並越級申訴,才慘遭同袍不當管教後死亡。凱菲與蓋洛威在幾經探查之後才發現,道森與道尼可能是受海軍陸戰隊上校納森傑瑟普(Nathan R. Jessep, 傑克尼克遜飾演)指示,對聖地牙哥施行「紅色條規」(Code Red)。紅色條規是一種對不合群者的法外懲戒──簡單地說,就是私刑。片中最經典的對話莫過於卡菲與傑瑟普上校在法庭上的最後攻防。

[管理]《侏儸紀世界》賣不出恐龍樂園門票,就賣電影票吧!

《侏儸紀世界 》(Jurassic World)是2015年的科幻冒險片,同時也是《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侏儸紀公園》這個系列始於1993年當時創下10億美金票房紀錄;前作《侏儸紀公園3》(Jurassic Park III)上映於2001年,但也已經是15年前的電影。《侏儸紀世界》口碑不俗,IMDb評比7.5分,爛番茄上有71%新鮮度。然而,最驚人的還是票房,首映週末全球票房5.11億美金刷新影史新片首映全球票房最佳紀錄,目前累積票房已經超過10億美金。 《侏儸紀世界》的故事延續《侏儸紀公園》,頗有致敬意味。努布拉島(Isla Nublar)在22年前發生的恐龍失控暴走的慘劇後,被財團「馬斯拉尼國際企業」併購,又重新建立成恐龍主題樂園──侏儸紀世界。男主角歐文格雷迪(Owen Grady, 克里斯普瑞特飾演)是名前海軍,目前為侏儸紀世界的馴龍師,專門負責馴服迅猛龍。

[管理]《華爾街之狼》你是狼,還是模仿狼?

《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是2013年底由馬汀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傳記式劇情片,劇本改編自90年代爭議人物喬丹貝爾福特(Jordan R. Belfort)的回憶錄。本片全球總票房達3.9億美金,創下大導史柯西斯自身最高票房記錄。《華爾街之狼》的評價也相當出色,IMDb至今維持8.2分的高分,爛番茄也有77%新鮮度;第86屆奧斯卡獎中獲得五項大獎提名,第71屆金球獎中得到兩項大獎提名,最後李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更是一舉拿下最佳男主角獎。 《華爾街之狼》描述1987年時22歲的喬丹貝爾福特(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進入金融證券業這個聲色犬馬之地,歷經1987年10月19日著名的股市「黑色星期一」之後,轉而投身販賣高風險、低價值的「便士股票」(Penny Stock)。喬丹成立史崔坦證券公司(Stratton Oakmont),複製先前的成功模式,遊走在法律邊緣並賺得巨額利潤──暫且不論喬丹在道德上受到的非議與責難,他終究是擁有堅強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成功創業家。

[管理]《美麗境界》──如果普林斯頓大學拒絕雇用約翰奈許...

《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是2001年一部改編自同名真人傳記的好萊塢電影,本片在第74屆奧斯卡獎贏得4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全球總共有3.1億美金票房,是該年度最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美麗境界》至今在IMDb上仍有8.2分的高分,同時在爛番茄網站上也有75%新鮮度,顯示這部片已經是經典。 《美麗境界》是日前因車禍過世(2015年5月23日),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奈許(John Nash )的傳記故事。雖然奈許本人曾表示電影情節與他的真實人生不同,但本片仍使約翰奈許的名氣再攀高峰。我們先不管奈許的真實人生為何,單以電影情節來看這段故事。

[管理]《超人特攻隊》──讓超能媽媽來個愛的鼓勵!

《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是一部2004年由皮克斯動畫(Pixar)工作室製作,迪士尼(Disney)發行的劇情動畫片。本片全球票房為6.3億,在IMDb上拿到8.0分高分、爛番茄上維持97%的超高新鮮度,同時更贏得第77屆奧斯卡獎最佳動畫獎。 本片敘述超人特工「超能先生」鮑伯帕爾("Mr. Incredibles", Bob Parr)跟「彈力女超人」海倫帕爾("Elastigirl", Helen Parr)結婚後引退超能英雄界,並有了小倩(Violet)、小飛(Dash)和小傑(Jack-Jack)等三個孩子。超能先生一家各自遭遇不同的個人問題。鮑伯正經歷中年危機,不甘於只當個平凡的上班族,整天懷念過去超級英雄的生活;長女小倩正值青春期,內向、害羞、悲觀、缺乏自信,認為自己隱形與操控能量力場的特殊能力是一種古怪的缺陷;小飛是個好動調皮的小男孩,卻被母親海倫限制不准在一般人面前使用超能力──高速奔跑與超強耐力,因為無窮精力無法發揮而感到鬱悶。

[管理]《魔球》──「大數據」是萬靈丹還是難打的變化球?

《魔球》(Moneyball)是2011年的劇情片。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同時也為真人真事。本片在第69屆金球獎獲得4項提名、第84屆的奧斯卡獲得6項提名,2015年在IMDb維持7.6分高分,爛番茄指數也仍有95%的新鮮度,可以說是2011年最值得一看的電影之一。 本片描述比利比恩(Billy Beane, 布萊德彼特飾演)在結束球員生涯之後,投身於球探,之後晉升為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球團總經理,帶領球隊贏得勝利的故事。奧克蘭運動家隊當實面臨的問題是:球團經費不足,只得以有限經費運籌帷幄,在一連串交換球員的過程中組成成本最低、實力最強的球隊。比利決定揚棄過去球探慣用的以質性資料為優先的調查法,純以比賽數據作為甄選球員的衡量基準。他甚至不惜逼退隊上的總球探,只為了貫徹其理念。2002年,奧克蘭運動家隊成為大聯盟史上第一隻連續20勝的球隊,但可惜的是卻沒奪下總冠軍;2004年,波士頓紅襪隊採用了比利的方式,成功奪下世界大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