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管理]《侏儸紀世界》賣不出恐龍樂園門票,就賣電影票吧!

《侏儸紀世界 》(Jurassic World)是2015年的科幻冒險片,同時也是《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侏儸紀公園》這個系列始於1993年當時創下10億美金票房紀錄;前作《侏儸紀公園3》(Jurassic Park III)上映於2001年,但也已經是15年前的電影。《侏儸紀世界》口碑不俗,IMDb評比7.5分,爛番茄上有71%新鮮度。然而,最驚人的還是票房,首映週末全球票房5.11億美金刷新影史新片首映全球票房最佳紀錄,目前累積票房已經超過10億美金。

《侏儸紀世界》的故事延續《侏儸紀公園》,頗有致敬意味。努布拉島(Isla Nublar)在22年前發生的恐龍失控暴走的慘劇後,被財團「馬斯拉尼國際企業」併購,又重新建立成恐龍主題樂園──侏儸紀世界。男主角歐文格雷迪(Owen Grady, 克里斯普瑞特飾演)是名前海軍,目前為侏儸紀世界的馴龍師,專門負責馴服迅猛龍。


如同所有主題樂園,侏儸紀世界得不斷推出新活動、新表演,甚至是新恐龍,才能持續不斷吸引顧客上門。園區經營者賽門馬斯拉尼(Simon Masrani, 伊凡卡漢飾演)要求基因學家亨利吳(Henry Wu, 黃榮亮飾演)混合霸王龍、迅猛龍、瑪君龍、食肉牛龍、皺褶龍、南方巨獸龍、恐爪龍、樹蛙與烏賊的基因,創造出一隻全新的恐龍──帝王暴龍。帝王暴龍除了戰鬥能力相當強悍以外,甚至擁有「智慧」,使努布拉島再次陷入恐怖當中。

侏儸紀世界的悲劇來自於主題樂園或者所有品牌的原罪,創新,任何企業都得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持續刺激顧客。但問題是,利用新產品、新服務等行銷策略去刺激顧客需求,是不是有極限呢?

合理的答案是,「有極限」。

假設美國有2億人口,其中有200萬人口(總人口的1%)周間會到遊樂園玩;假設侏儸紀世界每周能服務4萬名遊客(暫不考慮海外遊客),那就是市場的2%。美國很大,遊樂園市場非常具有地域性,能抓住2%的市場已經相當不容易。再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侏儸紀世界每周能服務4萬名遊客,相對的就等於每年能服務200萬人,相當於:假設每個美國人每年只會去一次遊樂園,那麼必須要有1%的遊客得到侏儸紀世界才行。換言之,在市場規模有限、地域性強的前提之下,即使是國際知名的迪士尼或者侏儸紀世界,主題遊樂園要能持續成長都很不容易。

極限,其實就是市場規模,而市場規模來自於人口、平均年收入、觀光人口、消費者偏好等數值。

另一個同樣合理的答案是,「沒有極限」。

我們總是有許多假設,但如果我們假設「沒有假設」呢?暫且不談人口、平均年收入這些硬數據,消費者的習慣與偏好是有可能改變。事實上,侏儸紀世界(以及多數品牌)的行銷策略核心,都是試圖創造更多新花樣,進而改變人類的消費行為。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刺激」而改變,但這些改變並不一定會是長期穩定的結果。例如買二送一、每周限時6折特價的行銷手法,一定能刺激出短期的衝動型購買(Impulse Buying),但這類行銷手法就像是吃禁藥一樣,第一次效果很好,第二次之後就開始效果遞減,就得依靠增加刺激強度才能產生效果。

這就是侏儸紀世界採取的策略:不斷增加新的恐龍、新的表演。但考古學家與科學家不一定能夠持續發現新的恐龍基因,增加新恐龍這件事情總有極限,因此經營者馬斯拉尼才會要求園區的基因學家進行基因混合──這個嘗試如果成功了,就能持續創造出源源不絕的「新亮點」。侏儸紀世界鋌而走險的行動顯然失敗了,但即使成功,長期還是會遇到瓶頸。

簡單地說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確實可能因為出色的行銷戰術而改變,但如果只是刺激出衝動型購買,效果就不長久,無法形成有意義的商業策略。

然而,「行銷戰術只能刺激出衝動型購買」這個結論背後也有假設,這個假設是「產品或服務不能改變或者調整」。如果我們更進一步,調整產品或者服務,改變既有的商業模式,那麼就可能長期改變消費者行為。例如7-11便利商店原本以販賣包裝食品與飲料為主,但後來逐漸增加鮮食與現煮咖啡,就讓更多消費者願意在7-11用餐,使7-11的業績找到全新動能,店數反而在看似飽和的市場中繼續成長。

如果侏儸紀世界意識到,推出新恐龍並不能天長地久地抓住遊客的眼球,或許更好的方式是尋求更多可能的商業模式與營收來源──換句話說,就是多角化(diversification)。傳統上,多角化不脫以下四種類型:集中型(Concentric diversification)、垂直型(Vertical diversification)、水平型(Horizontal diversification)、混合型(Conglomerate diversification)。其中前三類多角化通常具有顯著的綜效(synergy),

1.集中型多角化:以「技術」為核心的多角化。例如汽車廠開始生產商用小貨車、水果硬糖工廠開始生產口香糖。這類多角化最容易被忽視,因為最理所當然,同時難度也最低。

2.垂直型多角化:以「生產」為核心的多角化。例如電腦組裝廠開始製造機殼、螢幕或者主機板。整合上下游生產具有規模經濟效應時所產生的多角化。

3.水平型多角化:以「銷售」為核心的多角化。例如化妝品公司開始販賣保養品以及卸妝用品給原本的客戶。這些產品對於客戶的某種特定需求而言具有互補作用,利於成套販售。

4.混合型多角化:以「策略」為核心的多角化。這類多角化往往沒有顯著綜效,實質理由千奇百怪,但往往與外部環境的改變或者組織內部的長期策略目標相關。

多角化,其實就是以不同的商業組合,創造出更多需求。對於侏儸紀世界最好的發展方式,或許可以模仿迪士尼或者環球影城,結合主題樂園與影視製作,反而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多角化的策略,就是讓企業營運沒有極限的方式。

給侏儸紀世界的經營者:別再培養新恐龍了,快去拍電影吧。

延伸閱讀
[管理] 想吃蜂蜜蛋糕,真的得買下一之鄉嗎?
[管理]IBM真的只會裁員一萬人嗎?
[影評]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愛情,是不能讓你解開的謎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