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3的文章

從推薦信抄襲談信任機制

台灣碩士申請機制是這個樣子,學生必須附上自己的大學成績、自傳(相當於外國學校要求的SOP)、研究計畫以及推薦信。最近新竹有位大學畢業生請教授替自己寫推薦信好符合碩士申請規定,教授要求學生自己擬好推薦信之後自己再付上簽名;沒想到這位學生連推薦信都在網路上找範本,同時還剛好抄襲到書審資料的教授寫出的推薦信。在台灣,這個故事有兩點並不罕見。1.教授不願意親自寫推薦信,把自己當作橡皮圖章;2.學生寫自傳或者推薦信都得靠抄襲。 以國外碩士班而言,SOP與推薦信的重要性非常高,特別是MBA;SOP可以看出一個學生的動機有多強與人格特質,推薦信可以看出身邊的人如何看待這名學生。簡單的說, SOP與推薦信可以讓審查者看出這名學生對自我了解是否與他人對其了解相符 。台灣的篩選機制完全不重視自傳與推薦信,這兩者往往都不是影響書審成績的關鍵。特別是推薦信,教授同時是撰寫者與審查者,卻大都用一種敷衍苟且的心態面對,長期下來也就越來越沒有公信力可言── 連教授都敷衍了事、自我欺瞞,學界任憑自我墮落 。 當然,教授們也有苦難言。台灣各大學的教師學生比遠高於歐美,多數課程都是50人以上的大班級,教授根本沒有時間好好認識每一位學生;同時,由於教授們的課程設計與學校安排的時數總不契合,因此許多老師往往只能不斷趕課才能把課程教完,根本無法與學生有所互動。 在相處時間極少的情況下,教授對學生的理解幾乎為零,即使教授想自己寫推薦信也無能為力 。再者,即使教授們愛惜羽毛想拒絕學生,但在考慮到絕大多數老師與學生幾乎都沒有什麼互動、學生需要推薦信才能申請學校、學校又不重視推薦信的情況下,不如就叫學生自己寫好,再昧著良心簽個名吧。 反正學界裡面沒有太多人真的重視推薦信這回事,學生又是這個推薦信制度(通常兩封推薦信是門檻)的受害者,給學生一個方便有何不可 ?

福禍未依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

台灣與中國之間即將簽訂一份可能是過去二十年至今影響彼此命運最深的合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不管是取消關稅壁壘也好、暢通金流也好,這些商業合作某種程度上並不會讓多數台灣人與中國人產生實質接觸,但開放服務業卻是串連彼此人民的生活,再也沒有人能拒絕或者無視這樣的連結。在沒有公布細項的情況下,其實很難評估這協定到底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目前看起來是福禍未依。 從傳統貿易學理論看來, 最先受益的一定是兩地消費者 。中國服務業品質之參差不齊頗為顯著,如果能開放台灣廠商到中國,有助改善當地服務業品質;而台灣服務業開始收斂在一個平衡點上,增加競爭之後會讓市場進入完全競爭,有助於促使消費者滿意度提升。然而,消費者的另一個身分是勞工,是創造服務並獲得薪資的人。兩地自由競爭的結果,長期而言將使競爭力弱的廠商退出市場,進而形成新的市場平衡,而這當然會影響所有受雇的勞工。因此,更重要的問題是: 台灣與中國,哪邊的產業會是最後贏家 ?

請先寫好中文作文

每年大考過後總會有幾篇滿分作文範例流出,每年都可以看到有許多網友不斷譏諷這些國高中生的作文陳腐、八股、虛構故事、了無新意、為文造情等,最後總會補上一句「台灣教育就是教出這些學生寫這種作文所以才會沒有競爭力」。這類說法不僅毫無邏輯,結論也極端可笑。 作文教育的本質是「正確地表現自我」,關鍵字是「正確」而不是「自我」 。因此,作文教學是一種「如何使用工具」的教學,文字在這裡只是一種工具。我們都知道文字可以是一種藝術但並非所有文字都是藝術,人類創造文字的目的是溝通,只有極少數的人類能夠將文字這項工具運用在藝術或哲學層次──但這已經超越了學習作文的目標。 將文字視作工具,意謂著文字有其使用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基本技術」;作文教育的目的從來就是在訓練文字的基本技術,讓每一位國民都能正確地使用母語,而不是訓練一個人成為哲學家或者文學家 。 許多人認為作文評分很主觀,但並不完全正確。 作文評比的標準建構於基本技術,因此具有客觀性 ;例如台灣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寫作評分的要點有四: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以及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立意取材是 「理解力」 ,能不能在切合題意的情況下選取適當的素材;結構組織是 「邏輯性」 ,能不能流暢地表現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遣詞造句、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是 「精確性」 ,是否能毫無錯誤地使用字、詞與標點等符號,甚至能在多種同義字詞中挑選出最適切的字詞。依照這樣的標準,絕大多數的作文在兩位不同閱卷老師的批改之下,都能得到相近的分數或者相同的等級。 換言之,作文根本就不是藝術而是技術 。任何人都可以說這些高分的國高中生作文沒有藝術價值、沒有啟發性,但這跟「這些文章在技術上近乎沒有瑕疵」完全是不同層次的事情。

你為什麼不該當公務員

台灣所有人(除了公務員以外)都知道公務員(即事務官)體系出了問題,但是在台面上大談公務員議題的人沒有幾個抓到真正的關鍵。 台灣公務員制度最大且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沒有明確的淘汰機制 。任何組織都一樣,只要一段時間沒有適當流動就會有某些人開始腐化,而部份腐化就會很快造成整體腐壞。在組織行為學研究中,有相當多研究都指出一個現象:組織中的惡劣員工(例如因循苟且、搞小團體、玩政治手段)造成的破壞力可能遠超過一個天才型員工帶來的增益;也就是說, 除去組織中的不良分子比找到擁有異常能力的天才更為重要 。有趣的是,天才很少爛人很多, 實務上除去這些毒瘤卻遠比找出天才來得困難 。 台灣的公務員雖然不至於全部都是糟糕的爛人,但的確充滿一種被動苟且的氛圍──反正只要不明確違法,所有工作都做到剛好及格就好,反正這是一份終身雇用制的鐵飯碗。「及格就好」對於組織而言是最為可怕的心態,而 終身任用的鐵飯碗只有以下幾種少數情況下得以避免員工產生這種「及格就好」的心態 。 1.員工必須與組織共存亡,而組織遭遇到極大威脅有毀滅的可能 。日本企業的終身僱用制曾經為世人津津樂道,然而在創造出一段黃金榮景之後,安逸的日子也終究使這些企業走向腐化衰老。 2.員工具有非常強烈的內在動機,完全不受任何制度影響 。小組織有可能達成這種氣氛,但組織一旦開始成長之後,總會有些壞員工混水摸魚進入公司,如果沒有適當制度強化員工動機,好員工非常難不受干擾。但國家公務員體系不可能是小型組織,同時絕大多數人都相信國家不會倒掉(所以國家公債的利率才如此低),因此公務員體系採用終身雇用制,幾乎不可能會是一個能長久維持高績效的策略。 台灣最初採取終身僱用制、18%優存,本質上是把「高度優惠」與「穩定」當作激勵手段,藉此吸引優秀人才。在那個動員戡亂都還沒終止又正值經濟成長期的時代,相對於其他更多具有爆發力的職業,這種高度優惠的還是具有吸引力,因此當時吸收到的公務員水準確實不差。然而, 隨著國家經濟成長越趨緩慢,理論上高水平又穩定的公務員待遇應該會吸收到更多優秀人才,但是為什麼台灣公務員的相對素質卻沒有提升反而下降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二。 1.對於已經在組織內的人而言,任何長期穩定的福利最後都會被視作理所當然,因此就不俱備激勵效果 。例如過去科技業獲利豐碩每年給員工很高的年終獎金,因此年終獎金就被當作是整體薪資的一部分,不會被視作...

房地產垮台,媒體也重傷

我們在各媒體上看到的廣告,其銷售方式也是訂價之後再依據各種情況(例如購買數量、淡旺季等)配合不同的折扣與搭售方案;簡而言之,我們如果將廣告量乘上媒體公布的訂價,得到的數值將會大於媒體的廣告營收。因此,潤利艾克曼這家公司設計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數據叫做「有效廣告量」,將免費廣告與各種折扣扣除,最後得出的數值就會相當接近於媒體不會也不需要告訴觀眾的實質廣告營收。潤利艾克曼的有效廣告量不僅揭露了媒體的營收,更同時揭露了營收組成的方式。 這份資料 揭露的五大媒體(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報紙、雜誌與廣播)營收組成內容,還以產業別、企業別與商品別切分,因此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根據這份資料,今年一月到四月建築相關的廣告都高居榜首,第二名以降則變化甚大;顯示多數產業都廣告預算都會隨淡旺季而變化,只有建築業完全沒有淡季,簡直是現金流充沛月月皆旺季。我將一月到四月的資料揀選,將整體以及前五大產業的有效廣告量整合成以下表格,結果發現有趣的事情。首先,五大媒體的廣告是一個客戶極端分散的組成,前五大產業相加僅佔27%,第四名之後的產業佔比都在2.5%以下;唯一的異類就是建築業,佔了整體13.82%,遙遙領先第二名汽車業的5.01%。 換言之,建築業是台灣五大媒體的最重要廣告客戶,就絕對值來看,光是2013年前四個月就貢獻了34億廣告費用 。 表、五大媒體廣告收入前五大主要產業佔比。(單位:千元NTD) 圖、五大媒體廣告收入前五大主要產業佔比。

新聞台與觀眾,雞生蛋蛋生雞?

我曾經在〈 人民該替爛媒體的形成負多少責任? 〉提出一個觀點: 台灣新聞台之所以爛成這樣,那是因為台灣觀眾的品味就是差,是台灣人的選擇型塑出了現在的媒體。 我舉了2004年年代新聞台的改革,但因為時間久遠,因此似乎不被當作很有證據力。但非常有趣的是,現在出現了一個節目,足以堪當觀察對象。TVBS新聞台勇敢地從4月8日起,於每周一到周五19:00到20:00的黃金時段推出〈FocusFocus全球新聞〉;這個節目由方念華策畫,內容相當具有水準,整整一小時都是本日最重要的國外新聞,同時還具有不帶過度情緒的觀點。 雖然說穿了,這個節目的水準大概就是國外一般正常新聞台該有的水準,但比起同時間內容同質性極高的台灣新聞台而言,簡直就是鶴立雞群、雲泥之判。如果根據在臉書還有一堆號稱熱血青年的文章,台灣人的素質之所以日趨下流,是因為新聞台不斷做出濫節目,因此可憐的台灣人只能被動地接受這些「媒體霸權」。現在非常好, 終於有個主流新聞頻道願意在黃金時段願意製作高品質的新聞節目,而且非常明顯地跟所有新聞台走不同路線,這樣看起來可憐的台灣人終於是能擺脫劣質新聞的噩夢了吧 ? 更棒的是,我還找到一個網站, 潤利艾克曼 ,這個網站可以直接找收視率。有人宣稱,台灣的廣告商都是白癡,只相信那些被裝設了收視率檢測器的幾千、幾萬人觀眾的收視結果。但是這家公司採取的研究方式是電話訪問,也就是說,並非這些人宣稱的「幾千、幾萬個品味奇差的觀眾」。2013年6月7日這天,晚上19:00~20:00的新聞節目收視率,民視新聞居首2.28、中視1.83、台視1.3、東森0.87、中天0.8、華視0.77、年代0.65、三立0.55、非凡0.28、TVBS Focus 0.22。以上周資料來看,從5月3日到5月7日的收視率分別為:0.32、0.29、0.24、0.28、0.22, Focus全球新聞幾乎每天都是敬陪末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