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房地產垮台,媒體也重傷

我們在各媒體上看到的廣告,其銷售方式也是訂價之後再依據各種情況(例如購買數量、淡旺季等)配合不同的折扣與搭售方案;簡而言之,我們如果將廣告量乘上媒體公布的訂價,得到的數值將會大於媒體的廣告營收。因此,潤利艾克曼這家公司設計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數據叫做「有效廣告量」,將免費廣告與各種折扣扣除,最後得出的數值就會相當接近於媒體不會也不需要告訴觀眾的實質廣告營收。潤利艾克曼的有效廣告量不僅揭露了媒體的營收,更同時揭露了營收組成的方式。這份資料揭露的五大媒體(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報紙、雜誌與廣播)營收組成內容,還以產業別、企業別與商品別切分,因此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根據這份資料,今年一月到四月建築相關的廣告都高居榜首,第二名以降則變化甚大;顯示多數產業都廣告預算都會隨淡旺季而變化,只有建築業完全沒有淡季,簡直是現金流充沛月月皆旺季。我將一月到四月的資料揀選,將整體以及前五大產業的有效廣告量整合成以下表格,結果發現有趣的事情。首先,五大媒體的廣告是一個客戶極端分散的組成,前五大產業相加僅佔27%,第四名之後的產業佔比都在2.5%以下;唯一的異類就是建築業,佔了整體13.82%,遙遙領先第二名汽車業的5.01%。換言之,建築業是台灣五大媒體的最重要廣告客戶,就絕對值來看,光是2013年前四個月就貢獻了34億廣告費用

表、五大媒體廣告收入前五大主要產業佔比。(單位:千元NTD)

圖、五大媒體廣告收入前五大主要產業佔比。

再者,如果細分五大媒體各自佔比單獨拆出報紙,可以看出建築業佔報紙廣告收入比高達48.34%,而第二名的3C賣場僅佔6.37%;第四名以後總和為其他,也不過41.46%,仍低於建築業這個單一產業。再換言之,建築業毫無疑問地就是傳統報業最重要的廣告客戶,從絕對值來看,2013年前四個月貢獻了將近29億廣告費用。同時,建築業在電台也以25.29%高居首位,在雜誌雖然屈居第二但也佔了8.12%。相反的,建築業在有線電視與無線電視皆不到1%,顯示建築業的廣告策略是將主力放在非電視媒體上

表、報紙廣告收入主要前三大產業佔比。(單位:千元NTD)

圖、報紙廣告收入主要前三大產業佔比。

真正關鍵的問題在於:為什麼建築業要把廣告主力放在非電視媒體上?從各媒體佔比看來,有線加上無線電視就佔了64%的比重,絕對金額高達160億:如果建築業把非媒體的廣告經費全投入在電視上,金額將會達到194億,而建築業比重將達到17.43%,也居於首位。但假設建築業想在電視媒體也取得40%以上的比重,則得付出64億,廣告費用立刻增加一倍,。建築業終究無法對電視媒體產生絕對的影響力;反之,把主力放在佔比較低非廣告媒體,則能明顯增強對這些媒體的影響力。因此,建築業決定廣告策略的第一個因素是:如何分配才能有效控制媒體


話雖如此,但在報紙、雜誌、廣播這三個媒體中,報紙佔比為24.20%僅低於電視,既然要控制媒體,為何不完全吃下雜誌與廣播?潤利艾克曼2013年第一季媒體大調查報告指出,在複選的情況下,目前電視仍為一般觀眾最主要的消息來源,比重高達66.73(即三分之二),其次為網路38.29%、報紙17.87%,電台跟雜誌並非主要來源。對於廣告主而言,控制電台與雜誌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因此,建築業決定廣告策略的第二個因素是:哪些媒體具有影響力

表、受訪者媒體接觸來源與信賴度。資料來源:潤利艾克曼網站。

根據以上兩個理由,將廣告經費用在報紙上是最有效率的策略。但再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建築業廣告的目的只是希望讓人「購買產品」,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付出這麼高的廣告費用在報紙上。更合理的推理是,建商除了希望你「購買產品」更希望控制資訊,讓大眾更相信他們說的「房價只會漲不會跌」的故事。關於房地產的資訊,各位認為主要來自於哪裡呢?是網路?電視?事實上是報紙。台灣的電視媒體除了報導一些哪邊的魯肉飯漲五塊之類的新聞之外,一大部分的報導內容都來自於報紙,因此報紙的立場決定電視的立場;而一般人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的新聞資訊,也受到報紙跟電視影響。也就是說,報紙的觀點基本上決定了電視跟網路上的主流觀點──特別是需要專業判斷的資訊,受報紙預設立場的影響更大。報紙可能開罪自己最大的廣告金主嗎?當然不可能。因此,即使是經濟日報與工商時報這兩大財經報紙,也鮮少看到任何關於台灣房地產可能泡沫化的報導,更不用說其他報紙。報紙幾乎一面倒地喊多,電視當然沒有理由喊空,於是乎絕大多數人接觸到的資訊就在建商的精密算計之下變成現在這附模樣。

今天是星期五。每到星期五就發現為何報紙幾乎滿滿都是各大建案的廣告,那是因為建商希望你周末去看他們賣的房子。這些都是精密的行銷計算。如果無法理解這些策略背後的意義,那麼就無法看清事實;可惜的是,這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想主動追尋事物背後的意義,白白浪費了自身的權力。我不怪建商、不怪報紙、不怪電視,他們也不過是順勢而為。資訊透明化是自由主義最大的假設,資訊越透明可信,市場機制就越容易發揮功能:因此,只要能控制資訊,就能阻止市場機制正常發揮。建商的做法完全掌握住資訊時代的本質,自然效果絕佳。報紙說謊了嗎?其實並沒有。所謂「有效的資訊控制」並不需要說謊,只需要適當隱藏不想讓大眾看到的事實就好。因此,如果我們想了解事實,就得看出報紙沒說的故事。

讓我們預設,如果有一天房地產崩盤:有本事的建商早就用各種方式把房子賣出,只有沒本事不玩手段以及過度貪婪買太多地的建商會受創;房仲最終只怕沒量,價格下滑不過是讓過度旺盛的產業回到原本的平衡;銀行承受重大風險,可能會被房貸搞垮。過去我們沒想到的是報業。報紙產業早就經營得苦哈哈,光靠銷售收入根本難以支撐經營,廣告收入是絕對必要的來源;如果報業失去了將近50%來自於建商的廣告收入,恐怕有許多小報會面臨倒閉風險。因此,當所有主流媒體都不斷告訴你房市又恢復了動能、某新建案又立刻秒殺完售,或許你可以抱持質疑的態度對事實追根究柢──畢竟,他們也得對背後的金主負責。

延伸閱讀

留言

  1. 您好 :
    "這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想主動追尋事物背後的意義,白白浪費了自身的權力"這句話覺得有點爭議...
    其實,有時不是不想追尋事物背後的意義,是不容易找到資料來佐證自己合理懷疑的正確性。
    不知版主是否能提供一些方式或書籍來訓練自己呢?
    感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