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管理]《高年級實習生》──老闆比員工年輕50歲,沒問題嗎?

《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是2015年的美國好萊塢喜劇片,首周在IMDb上即拿下7.6分,表現不俗。本片的導演、編劇、製片皆為南西梅耶斯(Nancy Meyers),因此充滿濃濃的女性意識,說故事的方式也相當細膩;如果硬要挑缺點的話,就是細節太多,稍嫌繁瑣了一些。本片最大功臣是男主角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他完全以個人演技支撐起全片;女主角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在本片的演技並不突出,但氣場驚人,能跟勞勃狄尼洛對戲仍維持存在感,相當不容易。

本片敘述年輕的女性創業家兼執行長茱莉(Jules Ostin, 安海瑟薇飾演)啟動了「高年級實習生」計畫,找來70歲的班(Ben Whittaker, 勞勃狄尼洛飾演)當她的助理實習生。班過去在電話簿公司工作了一輩子,最後以副總裁(VP)的身分退休,在老年喪妻之後仍想追求成長以及與人的連結關係,因此積極重新投入職場。




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男女主角的對比。20歲對比70歲、女性對比男性、創業執行長對比實習生、服飾電商對比電話簿出版商、不擅處理人際關係對比善解人意、自我意識對比團隊意識,這些條件都在反轉各種傳統刻板印象以及這些刻板印象在組織運作中的實踐。相對於早就被討論到爛的性別議題(女主管對男部屬),本片提出更有趣的議題是: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該如何相處?

在組織中,年紀往往會成為領導力與權力的重要背景因素之一。特別是在華人企業中,年齡差距往往與權力位階成正比,如果長輩不是主管,那往往會產生很多麻煩,例如年輕主管不敢指揮年長部屬、年長部屬不服從年輕主管、其他團隊成員不知道該聽誰的話。簡單的說,受儒家文化影響強烈的組織,年長者很容易成為非正式領導者(Informal leader),與組織賦權的正式領導者(Formal Leader)起衝突。

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的運作是否能順利──或者說,正式領導者與非正式領導者之間是否能和諧相處,第一個因素取決於年長部屬願不願意服從年輕主管。組織規範的權力結構,在能力相符的前提之下,不管放上誰、彼此的背景條件如何,都應該要能運行;如果部屬基於年紀、年資、性別、種族等因素而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構,短期會造成衝突、無法運作,長期則會影響績效。

在《高年級實習生》中,班在職場上所展現出的最大的特質,就是服從性。他迅速地融入組織、與組織其他成員打成一片;許多組織成員遇到生活問題時都會找班討論,班確實影響著辦公室氣氛。班擁有強大的人格感染力,完全是個充滿智慧、受人敬重的長者,如果他不想完全順著茱莉的意思行動,就可能會讓茱莉的決策與執行受阻。班深諳組織最忌諱多頭馬車,即使他自己有非常完整的職場經驗,卻不會質疑身邊這群只有二十歲、可能跟他孫子一樣大的年輕創業者的思想與行動。

從另一方面看來,即使部屬能服從主管,也不表示主管就能買單;因此,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年輕主管能不能認同年長部屬。茱莉一開始對於這位高齡70歲的實習生也相當束手無策,完全不知道要如何配合,甚至一度想把班調走。在本片中,茱莉一開始對班的質疑來自於她自身與父母不順利的相處經驗,但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主管對年長部屬的質疑,更大一部分來自價值觀的差異。例如班過去在電話簿公司工作,但電話簿是已經被淘汰的產物,而班也不會使用臉書(Facebook)等新科技產品,茱莉當然可以有充分理由懷疑班無法理解她身處的電子商務產業。

《高年級實習生》畢竟是傳統好萊塢喜劇,茱莉與班的職場互動幾乎沒有任何衝突,也建立了私交。兩人結成忘年之交,茱莉甚至把班視作人生導師,對他坦承自己的婚姻危機;班協助了茱莉做出決定,最後兩人都很幸福美滿,可喜可賀。

換言之,年紀差異帶來的「權力認知」是問題的核心,而「信任」則是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的合作是否順利運作的唯一解方。

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的互動可沒這麼簡單。《高年級實習生》設定的情境畢竟較不那麼傳統,一種常見的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的互動情境,往往是「第二代接班」──老臣輔佐新少主。老臣對公司瞭若指掌,不見得會對新少主第一時間展現服從性(或者是表面上服從、私底下另有異心);新少主急於重新建構自己的團隊、佈署自己的人馬,對老臣有所忌憚。另一種常見的情況則是,年輕主管是為了解決某種組織變革危機而找來的空降部隊。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主管不僅難以建立威信,甚至沒有親屬關係作為後盾,面臨的衝擊與挑戰往往更大更難,要建立信任關係也越加困難。

《高年級實習生》終究給了我們啟示:如果你不打算信任你的主管或者部屬,不管他的年紀有多大或者多小,這段關係絕對不可能長久。信任是關鍵。


延伸閱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