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影評]羅根(Logan)─不老不死的終結

《羅根》(Logan)於2017年初上映,是Marvel的《X戰警》(X-Men)系列中、《金鋼狼》(The Wolverine)三部曲的終章。本片上映後,在IMDb跟爛番茄網站上都拿到相當不錯的分數,甚至有影評將本片譽為「《X戰警》系列最佳作品」。

《羅根》的主題是「傳承」,雖然屬於《X戰警》系列,但其本質並非英雄電影,而是帶有強烈公路電影氣息的西部片。

「西部片」不容易定義,可以視作是時代片的一種特殊變形,時間地點設定是明確的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舊美國西部,風格大都為以槍戰為主的動作片。導演詹姆士曼高德(James Mangold)本身就很喜歡西部片,為了怕觀眾看不出這是一部西部片,還特別直接置入了1953年《原野奇俠》(Shane)的片段,並大量引用台詞。將超能力英雄的故事拍成西部片是一步險棋,但《羅根》做了相當好的結合。




如果金剛狼非死不可,你會讓他怎麼死?

理論上,本片故事時間點應該是接在《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之後,金鋼狼改變了未來之後;然而,《未來昔日》的世界觀中,仍有許多變種人新生兒誕生,與《羅根》故事背景中描述的「已經有25年都沒有變種人小孩誕生」有不小衝突。對我而言,我傾向把《羅根》當成獨立於《X戰警》系列故事線的外傳來看。

《X戰警:金剛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與《金鋼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其實都在談「不老不死者的孤寂」。在《金剛狼》中,金剛狼面對的是不斷失去摯愛的孤獨感;在《武士之戰》中,金剛狼面對的議題是「自殺」。金剛狼活了兩百年,曾被摯友與愛人的背叛、曾殺死過自己珍惜的人、曾屬於X-Men、但最後只有他活了下來。因此,金剛狼會想死,不是沒有道理。

《羅根》是金剛狼三部曲最後一集,無可避免地一定得討論到死亡。

但問題來了,金剛狼的能力是「不老」的超高速恢復力加上「不死」的細胞老化速度極慢,即使金剛狼真的得死,也不見得要老化。金剛狼是英雄,最適合英雄的死法就是死在戰場上。每一集《X戰警》都會有英雄死掉,只要安排在某場戰役中死掉,大概也沒什麼問題。

換言之,不管是「自殺」或者是「戰死」,金剛狼都處於主動,都會讓金剛狼像是個英雄;如果金剛狼是因為衰老而死,那就是一種非主動的狀態,一點都不像英雄。編劇在這裡採取了最有趣的設定,就是同時顛覆金剛狼的兩種能力,讓金剛狼面臨老化與死亡的威脅。


當金鋼狼老去、X教授大腦病變

《羅根》的故事建構在一個非常漂亮的衝突點上:如果不老不死的金剛狼老去會如何?這個衝突,構成了電影的基調:陰暗、絕望、腐朽。電影的第一個場景,是金剛狼被小混混揍個半死,第一幕呈現的質感,跟過去的系列作品完全不同。

在第一幕中,金剛狼照顧生病的X教授,隱居在一座廢棄的大水塔。號稱毀滅性武器的X教授,大腦發生病變,能力一旦爆走,就會造成大規模的傷害──一年前,X教授一口氣殺死除了金剛狼以外的所有X戰警。水塔成了囚禁X教授的監牢,金剛狼就是守門的獄卒。衰老,是他們共同的罰,死亡,是他們共同的罪。

第一幕的結尾,神祕的墨西哥小女孩蘿拉現身,開啟電影主線。蘿拉是金剛狼的複製人X-23,擁有跟金剛狼一樣的超恢復力,同時也被灌注了亞德曼金屬、拳頭能伸出金屬爪。金剛狼的任務,就是與X教授將蘿拉送到加拿大邊境,讓蘿拉與其他複製人小孩會合。到這裡,電影的主軸已經相當明確:金剛狼面對衰老與死亡的威脅,無法依靠酗酒解決,他必須處理好跟蘿拉的關係,才能得到救贖。

在旅程中,X教授、金剛狼與蘿拉假扮成爺孫三人,暗示了金剛狼必須處理好的關係,就是家庭關係。金剛狼的人生始終處於顛沛流離,沒有享受過穩定的家庭關係。金剛狼的救贖,不是陽光遊艇,而是蘿拉。


結語:不老不死神話的終結

金剛狼最大的恐懼,無非是無止盡的生離死別,所以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心靈封閉起來,讓自己陷入孤獨。肉體的毒是亞德曼金屬,心靈上的毒是孤獨,金剛狼的不老不死、所向披靡,就是其自身最大的詛咒。沒有人應該永生,每個人都終須一死。

沒有人能真正不老不死,面對生命終結的時候,人還是想相信自己會留下些什麼──具體的,例如基因,抽象的,例如信念。金剛狼是位戰士,最後選擇為了女兒死在戰場上。他在死前終於成為一位父親,終於有他在乎的人送他離開。

終於,他不再是最後被留下來的那個人。

最後一幕,蘿拉將金剛狼目前的十字架放倒,轉成X的形狀,象徵金鋼狼與第一代X戰警時代的終結。沒人知道Marvel是否真的會把《羅根》的故事當作是承先啟後的作品,還是只是單純的平行世界外傳,搞不好之後又宣布《X戰警》系列重拍,到時候又會有一批新的金鋼狼、風暴女、火鳳凰、X教授、萬磁王,但不論如何,《羅根》將成絕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