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向挺官的郭台銘,為何槓上柯文哲?

鴻海總裁郭台銘與台北市長柯文哲這兩位性格同樣強硬,但價值信念大不相同的自走砲終於不意外地槓上了。

事情的開端是,柯文哲近來針對前任台北市市長郝龍斌任內的大型開發案與建案進行徹查,這颱風尾自然掃到了鴻海集團所承接的「台北秋葉原案」。柯文哲真的查出什麼弊端了嗎?其實倒也還不至於,只不過是他「覺得」怎麼案子都是某幾家財團拿走,其中必然有詐。這邏輯乍聽之下是有點道理,但難道其他可能性就更合理了嗎?例如重大標案標給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或新創公司,這更合理嗎?或者,同一類型的重大標案總在一到三家企業之間流轉,這更合理嗎?顯然並不是如此。

我們該先質疑的或許是:柯文哲到底想談的是一種「通則」,還是特定「個案」?如果柯文哲想談的是一種通則,那就應該要求立法,不得讓某些企業連續取得同一標案,例如TVBS的轉播權;如果柯文哲想談的只是個案,那麼最低底線應該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我認為柯文哲從上任之後許多次帶有強烈批判性的發言,似乎都直指前市長郝龍斌所帶領的團隊有「結構性的問題」,包含行政流程不清楚、組織文化過度鬆散、甚至是大規模式的官商勾結,這是不是通則我們都不知道,但我們都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就太快接受了柯文哲的想法。

然而,但我們更該理解的是向來親政府的郭台銘的反應。郭台銘是位非常親近政府的企業主。不論黑道出身或者白道出身、中國政府或者台灣政府,郭台銘總把所有政府官員打點得很好,因為他深深理解「民不與官爭」這個道理。事實上,郭台銘雖然偶爾也會抱怨政府管太多,但基本上這個人心中永遠有個大政府,凡事皆以「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為前提──單看這點,郭台銘恐怕跟柯文哲很像。面對這次事件,網路上幾乎一面倒地支持柯文哲,認為郭台銘不該「要求」台北市政府提出證據,甚至連「以商逼政」的論點都跑出來了。我很同意翟本喬的看法,「郭台銘那篇廣告如果把48小時那句話拿掉,其實是一篇 『光明磊落,支持政府公開透明』的贊助文」,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重點是,這篇廣告不僅言之成理,我們更可以看出郭台銘的情緒。郭台銘火大了,而且還火大到要跟政府明著對嗆,這件事情本身很不尋常。

這是一個關乎企業信譽的問題。暫且不論鴻海在經營官商關係這件事情上向來不吝於使力,鴻海本身的企業實力與企業規模絕對有資格拿下政府標案,要說鴻海得標不合理,真的需要很充分的證據才能下這個結論。我無法在此刻說鴻海一定清白或者必然貪腐,我只能說:我們需要更多證據。柯文哲現在身為台北市政府首長,好歹得告訴我們形成這結論的理由吧?許多人認為郭台銘為什麼不是選擇打電話到台北市政府抗議、沒對柯文哲提告,而是選擇大幅度登報反擊,正是因為這是個「企業信譽」的問題,這是得立刻處理的危機。我們可以說郭台銘的發言過度激烈反倒引來社會負面觀感是件「白目」的事情,但不能說郭台銘這麼做不對。郭台銘把商譽寫在聲明中,但我認為這是一個表層的原因。

更本質的原因是,這是一個信任問題。郭台銘想要進一步提醒社會的是:政府與企業之間必須要有基礎信任關係,柯文哲不依法論法、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態度,已經破壞了這層關係。郭台銘甚至願意自負虧損,堅持在台北市政府提出證據、給個說法之前,鴻海都要停止動工。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假設在一個官商勾結極其嚴重的情況下,許多標案即使「檯面上」合法,背後都很可能藏著貪腐;換言之,即使鴻海以及各大財團在法律上沒有瑕疵,也不見得真的沒有問題。但法治的基礎概念就是如此,沒有證據,就不能妄下定論。

柯文哲隨即於當天下午反擊,絲毫不向郭台銘妥協。雖然柯文哲有相當明確的邏輯缺失,也就是:如果柯文哲當初拿了郭台銘的錢,今天是否就不需要公事公辦?但真正的問題顯然不在於此。鴻海的回應雖然稍嫌強勢但還算是合理的危機處理,柯文哲完全不留情面又混雜太多情緒的發言才是真正的隱憂。柯文哲上任沒多久就到處引發戰火,內部、外部風波不斷,延長戰線到一種神乎其技的地步。是的,柯文哲得民心,即使是爆彈發言都得民心。如果他是立法委員那倒沒有問題,然而柯文哲身為地方首長,其內部夥伴是市府公務員、外部夥伴是中央政府以及企業,他倚恃著民意卻無視與合作夥伴的信任以及規則,長期而言,恐怕難以成事。

我個人十分認同柯文哲上任之後想迅速改變北市府陳舊的政治文化,因此大鳴大放地宣示其決心與目標,這確實有效。但柯文哲如果真的想「成事」,而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地光說不做,最好還是把目標確定在一、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個案上,一口氣取下戰果。柯文哲應該針對各種沉痾各個擊破,而不是讓戰線延長到自己與團隊都分身乏術,最後被逐一反制。

我們是個用法律用制度管理的國家,而非用情緒用臆測;唯有制度,才是民主的基石。我的一位朋友在FB上如此評論這件事情:「如果今天一口氣講了這麼多,但最後都發現沒人被法辦,到時候就會跟阿扁總統當初也對拉法葉艦案宣示『動搖國本也要辦到底』而最後也不知道辦到哪裡去了。」歷史終會給出經緯、給出定位,我們期待柯文哲能風行草偃,而非只是風聲鶴唳。

留言

  1. 1.企業信譽?鴻海當初靠哪些招數崛起的?產業界都知道,閣下不可能不知道吧。
    2.台北市政府從頭到尾沒有對於三創公開指名道姓批評有弊案,柯市長也是說要再去瞭解。放砲的是名嘴,這能算在台北市政府頭上?鴻海該嗆的是名嘴,而不是市政府,閣下有搞清楚來龍去脈嗎?很明顯沒有。這也就是為何柯市長說,三創的priority沒很前面,最有問題的是美河市和大巨蛋。
    3.尹清楓是誰殺的,大家都知道,是民進黨政府辦不出來,還是下面的人不辦?
    閣下根本不瞭解鴻海的歷史,不瞭解鴻海登報嗆台北市政府真是一點道理都沒有,請加油好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年的跳樓事件,中國官民媒全面一面倒,鴻海(富士康)敢這樣嗆中國人嗎?要知道,富士康的福利和對員工的照顧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勒。
      鴻海有沒有罵過中國政府,有,但是中國完全不甩,他們還不是摸摸鼻子就算了。
      今天最讓台灣人民不爽的是,對待中國人和台灣人完全是兩張嘴臉。台灣人比較低賤就是了?

      刪除
    2. 鴻海當然有權利表達意見,但是他完全找錯人發洩怒氣,他該嗆的是名嘴,該告的是名嘴,而不是只是說要再去多瞭解的台北市政府。
      講難聽一點,選舉輸不起啦。

      刪除
  2. 「若沒拿錢=公事公辦」只能推論為「若沒有公事公辦=沒有沒拿錢」,而非「若有拿錢=沒有公事公辦」。很遺憾,您的意識型態讓您見獵心喜,犯了這最基本的邏輯缺失。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