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上有篇放在Taiwan Politics的新文章篇名是"Ma the bumbler",我個人想到好幾種翻譯法,例如「馬的白癡」(一語雙關說出台灣人的心聲)、「馬笨笨了」(音譯兼意譯兼賣萌裝可愛)、「跛腳笨馬」(進階具體形象化)或者「蠢馬非馬」(偷渡名家思想);不過不論這些翻譯,標題原文的核心意義就是「傻逼馬英九」。
大學時代,我尊敬的李吉仁教授在課堂上提出過這麼一個問題:「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會知道自己最適合的位置有多高?」答案是「當這個人開始不適任時,上一個階段就是最適任的最高位置。」這問題的答案對於連續選出幾任爛總統的台灣人而言,想必是格外悲傷。但換個角度思考,對於核心價值混亂的台灣而言,要用民主直選的方式選出一個具有核心價值的總統,本身不也是一件笨笨的(bumbler)的事情嗎?
延伸閱讀
Ma the bumbler(The Economist)
這篇文章提到很多點,但基本上就是針對馬英九施政的結果去談。我認為本文中有幾個點還蠻有意思。第一個是提到台灣舉國皆認為馬英九是個無效率的白癡(Mr Ma is an ineffectual bumbler),民意對總統的滿意度也下降到只有13%,這也是文章標題來源。這點雖然是經濟學人直接引述TVBS的評論,但這也意味著經濟學人大致上同意這樣的看法。其次,馬英九不斷因為反對者與媒體的批評而頻繁調整政策,對經濟學人而言,這樣猶豫不決的態度是最糟糕的事情。以上兩點分別意味著:馬英九無能以及無德,不具備一個領導者該有的特質。第三,馬英九最重視的清廉形象已經不再。最後,文章居然提到「卓越的政治家連勝文」(Sean Lien, a prominent politician)提出的丐幫幫主說。這固然點出了國民黨內部雜音,但經濟學人會如此稱讚連勝文我真的相當無法理解,到底什麼時候連勝文已經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了?對於與我同名為Sean的連勝文先生能否稱得上是政治家我都感到疑惑,經濟學人的這個評論到底是怎樣下的實在讓人深感疑惑。
經濟學人會下這麼重的標題,只能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馬英九這四年多來像是頭蒼蠅亂竄的表現,許多外國政治觀察家大概也都看傻了眼。我認為總統最需要的兩種能力是策略以及領導,但馬英九用四年證明了他完全沒有這兩種能力。馬英九的智力並不高,但卻又異常自我感覺良好,以至於他完全不懂經濟又不努力做功課,大概只是聽聽他幕僚的說法,毫無個人的洞見以及想法。我可以接受一個領導者不聰明,但我無法原諒一個領導者不努力;然而,事實很明顯的是,馬英九虛耗了四年半的時間,而且接下來還會再虛耗三年半。許多再次投票給馬英九的人認為他在沒有連任壓力之後就會放手一搏,不過馬英九的表現卻像是他根本不知道要怎樣用他的權力──即使他已經擁有這個權力整整四年。
身為領導者到底該不該跟隨群眾的意見?全然不跟從者可能是「獨夫」也可能是「霸王」,順應民意者可能是「昏君」也可能是「明主」,所以賢庸與否似乎只能是結果論?這也不然。問題的根本性在於,領導者到底有沒有明確的核心價值觀,並以這個價值觀做為一切施政的依據。這個價值觀不能是空洞的口號或者標題,必須要有見解、要有取捨。而整部經濟學在談的,不正是取捨嗎?「取」是想要什麼,「捨」是不要什麼,只有平衡這兩股力量,施政才有準則。某種程度上馬英九是強欲之人,因為他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想捨棄,但由於他個人能力太差又沒有察覺自己內心的強欲,所以這股慾望就變成了愚妄──就只是個天真的傻逼。所謂霸王與明主,都是深諳核心價值之重要性的人,本質上沒有太大差異,只是選定價值觀不同的問題;換言之,所謂獨夫跟昏君,也不過在一線之間。
馬英九其實就是一個好學生,你告訴他該做什麼,他就會做好什麼──前提是,你必須給他很明確的框架。框架,意謂著限制,但同時也就是價值觀。我相信如果他是在蔣經國之後接總統的位置,在那種國家政策方向都已經確定、人民的價值觀又一致的時代,他也能做得很出色。可惜的是,現在的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價值觀混亂,需要的是一個能立下準繩的領導者,但馬英九並不是這樣的人。
我相信這幾年來始終困擾著馬英九的事情是:為什麼我都已經依照人民的意思去做,但是人民都還是不滿意呢?這個問題也可以套用在ASUS的沈振來與HTC的周永明身上,即:為什麼我們都依照市調結果去設計產品了,消費者卻還是不買單呢?這問題真正的答案是:因為人民/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東西,他們說不出來。真正的領導者必須比跟隨者看得更深更遠更透徹,並主動創造價值觀,而不是等待人民/消費者給你價值觀。
馬英九其實就是一個好學生,你告訴他該做什麼,他就會做好什麼──前提是,你必須給他很明確的框架。框架,意謂著限制,但同時也就是價值觀。我相信如果他是在蔣經國之後接總統的位置,在那種國家政策方向都已經確定、人民的價值觀又一致的時代,他也能做得很出色。可惜的是,現在的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價值觀混亂,需要的是一個能立下準繩的領導者,但馬英九並不是這樣的人。
我相信這幾年來始終困擾著馬英九的事情是:為什麼我都已經依照人民的意思去做,但是人民都還是不滿意呢?這個問題也可以套用在ASUS的沈振來與HTC的周永明身上,即:為什麼我們都依照市調結果去設計產品了,消費者卻還是不買單呢?這問題真正的答案是:因為人民/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東西,他們說不出來。真正的領導者必須比跟隨者看得更深更遠更透徹,並主動創造價值觀,而不是等待人民/消費者給你價值觀。
大學時代,我尊敬的李吉仁教授在課堂上提出過這麼一個問題:「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會知道自己最適合的位置有多高?」答案是「當這個人開始不適任時,上一個階段就是最適任的最高位置。」這問題的答案對於連續選出幾任爛總統的台灣人而言,想必是格外悲傷。但換個角度思考,對於核心價值混亂的台灣而言,要用民主直選的方式選出一個具有核心價值的總統,本身不也是一件笨笨的(bumbler)的事情嗎?
Ma the bumbler(The Economist)
"對於核心價值混亂的台灣而言,要用民主直選的方式選出一個具有核心價值的總統,本身不也是一件笨笨的(bumbler)的事情嗎?"這句話點出真正的問題,人民的價值核心。現在這些對馬英九的批評,倒覺得是台灣在「大政府」與「小政府」之間的選擇。
回覆刪除一方面,希望藉由「大政府」的能力,達到自己看不過去或得不到的東西。另一方面,又想要「小政府」的少干預,以獲得自己在社會活動的高自由度。簡單地說,好處全都要,該負的責任和風險,全部丟給別人。或許您會說,政府的責任必須要有核心價值。可是真的能有核心價值嗎?當政府擬定以A方式進行,因為A方案對絕大多數人有利。擁戴B方案的人努力地吵,冠上背離民意等帽子。那些A方案得利的人噤聲,甚至到最後和B案擁戴者一起罵政府。這就是台灣的狀況!千萬不要忘記現在是民主時代,沒有那種一人決定道理。
很多人都會說孫運璿如何如何、小蔣如何有魄力......。可是那是那個時代背景造就,而不是建築在民主的基礎上。孫運璿的政策,在當下,只有受益,沒有人受害?
小蔣的魄力,在當下,只有對人有益,沒有影響到誰的利益?只是多年後,回頭再看,才知道這是對的。那些讚美,也不過都是馬後砲。文內所謂真正的領導者的特質,這是許多人的期待。可是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呢?
最近過世的佘契爾夫人,不斷地被媒體譽為有魄力有遠見,似乎很符合文內所描述的領導人特色。可是當年媒體如何修理她,其他政治人物如何討厭她,英國勞工多恨她。做時光機回去那段時間,將今日的讚美之詞,告訴當時的英國人民。應只會得到訕笑,甚至覺得這些讚美者瘋了。「真正的領導者」是歷史學家給的評價,社會學家的統計分析結果,但在當時只是被罵而已吧!
台灣人民總是給這些一再傷害台灣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不也是 bumbler(s) 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