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鬍鬚張與黃湘怡看台灣市場機制

鬍鬚張與黃湘怡的Black as Chocolate(以下簡稱BAC),一家賣本土高檔滷肉飯,另一家賣洋派高檔巧克力蛋糕,相同且不幸的是,這兩家店今年都因為負面事件上了新聞頭版。鬍鬚張將店內明星商品大碗魯肉飯從64塊漲到68塊,讓作家劉克襄先生氣得跳腳甚至寫文章大罵鬍鬚張。我不知道劉克襄先生對於鬍鬚張(限定64塊)的大碗滷肉飯有多深的情感,但媒體與民眾也都一面倒地撻伐起鬍鬚張,乍看之下似乎可能有些道理。至於BAC則被爆出蛋糕並非新鮮現做,這與店主黃湘怡一向對外宣稱的有所出入。蛋糕這東西不能久放,賞味期限也有一定限度,不過這個故事的重點顯然不是沒切開的蛋糕放多久還可以吃,而是關乎一家店對於品質的要求以及品牌的價值。

兩則新聞都帶來媒體(沒有任何意義)的極大關注與社會大眾(毫無邏輯)的不滿,但是這兩個事件的本質卻大不相同。黃湘怡的BAC事件關乎品質,鬍鬚張則關乎價格。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挑選產品不會單看品質或價格,而會在品質跟價格之間取得平衡,也就是所謂性價比(capability/price)。錯誤且低估的訂價會如何改變消費者認知,這我在之前的blog文章〈Groupon賣得很便宜不表示消費者認為自己賺到〉中提到過。但如果是過高的訂價呢?有種價格高得離譜反而引發消費者購買慾望的東西叫做奢侈品,這在經濟學中是個老議題,這裡請允許我先去掉這個特例。基本上,相對於產品本身品質(除了客觀條件外,也包含稀有性等主觀條件),過高的訂價將會使消費者失去購買動機

以品質(capability)/價格(price)這個性價比公式而言,BAC的分子變小(品質被發現其實很差)、鬍鬚張的分母變大(價格提高了),兩者的性價比值變小,而這兩家企業也都被消費者抵制以至於業績大降數成。然而,即使在數學上1/2與2/4是一樣的事情,在性價比公式上顯然出的市場定位卻並非如此1/2的產品可能打到低階市場,而2/4的產品可能打到中階市場,兩個市場顯然不同;某些消費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還會暗自設定「品質不得小於某個數值」或者「價格不得大於某個數值」的條件以做選擇。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吃得到100塊一客的我家牛排,也可以吃得到3000塊一客的茹絲葵。

BAC犯下的錯誤在於:他們使消費者以為自己買到的是茹絲葵,事實上卻是我家牛排。這種惡劣的性價比的謊言被拆穿之後只有兩條路:提升品質或者降低價格。很多人會以為品牌只是一種形象塑造,這是非常膚淺的詮釋與理解,品牌的本質應該是信任與承諾。品牌對消費者說謊,通常只要爆發出來就是一刀斃命、再也無法翻身,最佳例子就是之前爆發造假的swissweda。BAC選擇了提升品質,想藉此挽回消費者。我不知道BAC能不能重獲消費者信任,但我想他們至少應該會想辦法改善品質,同時也會好好對待他們的員工;因為像這種被員工爆出問題的企業,通常都不只是品質出問題,在管理上也都有很大漏洞。我很難想像這種管理出問題的企業從此之後都能無風無浪,不過基於我在十年前也是黃湘怡Fans(咦)的份上,在這裡我還是祝她能一切順利。加油好嗎Stella。

但鬍鬚張犯了什麼錯呢?從經濟學的角度理性看來,鬍鬚張沒有犯任何錯誤。鬍鬚張認為自己的產品品質值得這個水準的價格,所以把價格調整到他認為的位置,這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然,消費者百分之百可以選擇不買單,就像我絕對不會花300~500塊的價格去吃西堤一樣。同時,消費者也可以利用口耳相傳的力量,影響市場上其他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與行為,例如我在blog上公開說我覺得西堤不值其訂價價格。我個人完全不可能去買鬍鬚張的大碗滷肉飯,因為不管64塊或者68塊,都超過了我能接受的一碗滷肉飯的價格;然而,這跟我是否要寫一篇文章、製作一連串的新聞或者在現場直播的談話性節目大聲撻伐鬍鬚張,是完全不同的事情。重點在於,台灣市場機制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反對任何形式漲價的力量,而這股力量來自於仇恨情緒與非理性當然是市場機制的一環,然而這種充滿過多負面情緒的市場,卻可能會讓這個系統產生原本市場並不樂見的質變

仇視漲價,長期下來只會逼迫企業降低質或者量。例如孔雀捲心餅過去一包以塑膠板隔成兩小盒,單盒裡面有7塊,而現在只剩下5塊──這意味著,即使價格不變,但數量也降為過去的71%。當然,如果真的很愛吃孔雀捲心餅,消費者仍可以靠著多買以增量,但真正可怕且難以彌補的是:降低品質。我有個很愛喝超甜的麥香紅茶的朋友跟我抱怨,他說他覺得以前的麥香紅茶比較甜。當然我是很想從統一企業基於愛護國人健康想減少大家發胖的立場減糖,但根據我一個在食品業界工作的朋友證實,他們的確會因為成本提升偷偷修改產品配方,有時候會因為成本降低而調整回來,有時候不會。好吧,或許降低糖的比例可能還不至於影響人體健康(頂多降低某些喜愛甜食者的滿意度),但如果是把白砂糖改成便宜的代糖呢?以成衣為例,消費者又是否能接受一件用了可能含毒素的染料的便宜成衣?僵化的銷售價格會成為增加成本、提升品質的阻礙,廠商的選擇必然是不擇手段降低品質,而高端產品將銷聲匿跡。簡而言之,品質與種類的多樣性是消費者的重要需求,但仇恨漲價卻會根本性地扼殺多樣性

再換個角度想,仇恨漲價、仇恨追求高品質的企業以高價格差異化,不就是台灣工資始終難以推高的原因嗎?因為台灣市場不覺得品質或服務的改善是有價值的啊!如果大家對行政院推出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這個爛廣告有印象,應該會記得後來有人號稱用1488元拍出一模一樣的廣告。我在這裡沒有要替這個品質極低的爛廣告護航,只是想提出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些號稱用1488元拍出相同廣告的人,只列出了物品跟道具的成本,卻沒有列出他們自己的時間成本。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人用白米的價格提升的幅度來比對滷肉飯漲價的幅度,這是一模一樣的邏輯;台灣市場只看得到物質價格的變化,卻看不到人帶來的價值變化。鬍鬚張是台灣少數願意將滷肉飯這樣的本土小吃變成品牌連鎖店的企業,我認為他們產品的優化上做了相當的努力,而這一切不都是必須透過人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達成嗎?也許你我可以不認同這樣的努力、這樣的經營策略或者這樣的產品訂價,但這不表示高端的滷肉飯品牌不應該存在。

市場一點也不虛無飄渺,市場就是個體的集合──充滿仇恨的台灣市場,其實就是我們自身。市場不可能抱持也無需保持理性,但市場可能避免也必須避免仇恨。嘿,那我們是不是需要開始多點理性思考了呢?


延伸閱讀
Groupon賣得很便宜不表示消費者認為自己賺到(本部落格文章)
新鮮食/黃湘怡為蛋糕現身 手捧聖誕新品 澄清過期風波
鬍鬚張調回原價 客人卻回不去... 店家:需時間恢復!
swissweda 貴婦化妝品 爆假貨

留言

  1. 仇恨漲價、仇恨追求高品質的企業以高價格差異化,不就是台灣工資始終難以推高的原因嗎?這邏輯不完全如此吧!

    工資問題除了賺多賺少以外,分多分少更是重點,今天大家會不滿的是:低的誇張!但卻還是得就業啊,只能領低薪+長工時啊,如果高品質帶來高毛利以及員工也高分紅,那單價高無妨啊!

    回覆刪除
  2. 格主,跟您報告,代糖很貴的........砂糖最貴的時候都還比代糖便宜...

    回覆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鼎泰豐不就是將屬於菜市場的小吃做成一個高端食品的企業嗎?我從不曾看到有人發言謾罵鼎泰豐,甚至是因為它的"服務品質"而專程去吃;
    而您說您絕對不會去吃西堤,是因為您無法接受它的價格(意思就是您認為商品與價格不符),但為何西堤仍是一家一家在開、仍是每天都有人排隊?客人不就是去吃它的服務上的品質嗎?您後來說,鬍鬚張做了優化的努力,只是這個努力客人看不到,但是一客西堤要價500,不就也是因為它提供的"服務"?難道客人是專程為它的牛排去吃而不是為了"服務"?西堤將這個服務轉為定價的一部份,您卻又說台灣市場不能接受因為追求高品質而拉高價格的產品。這讓人看起來似乎前後矛盾
    我認為台灣人反的並非因為要追求品質而拉高的價位,而是拉高了價位卻看不見品質調升,就如同您說的,消費端對於供給端是一無所知的。消費端要如何知道供給端究竟真的是為了提升品質而漲價、還是純粹想要斂財呢?

    回覆刪除
  5. 其實重點是~~魯肉飯~~
    君悅排骨比他誇張可惡的貴服務品質更爛有人要罵嗎?
    重點是魯肉飯就是不准漲

    回覆刪除
  6. 重點是大作家打知名度,君不見,只要跟這位大作家有關係的鳥布拉機事件,都上新聞了,接下來就是大作家的新書準備要出版了吧。(個人猜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