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影評]鋼鐵人三(Iron Man 3)──破繭重生

〈鋼鐵人三〉(Iron Man 3)的劇情並非僅只接續一跟二兩集,〈復仇者聯盟〉(Avengers)對本作品的劇情的影響更大。復仇者聯盟擊退索爾(Thor)的弟弟洛奇(Loki),為了拯救紐約市,鋼鐵人東尼史塔克(Strak)決定犧牲自我衝入蟲洞,卻在千鈞一髮之際跌回地球。然而,這段經驗卻使東尼產生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併發恐慌症(panic disorder),時常陷入極度焦慮的狀態,夜晚難以成眠,並對鋼鐵衣產生強烈的依附感。故事就從這個完全不英雄主義的時間點揭開序幕

圖、東尼與鋼鐵衣們。這張海報的設計暗示了東尼面對鋼鐵衣卻不知所措的焦慮,非常引人注意。

顛覆想像的第一幕劇

太過習慣好萊塢三幕劇的觀眾一定非常不習慣〈鋼鐵人三〉的劇本,因為故事的起始點已經完全背離了前兩部〈鋼鐵人〉與〈復仇者聯盟〉中的東尼史塔克的形象──東尼不再是花花公子,同時罹患了嚴重的PTSD與恐慌症,只要聽到關鍵字「紐約」、「蟲洞」、「復仇者聯盟」就會引發強烈的呼吸困難與盜汗。這卻是三幕劇本中的第一幕:日常生活。英雄理當無所懼,但東尼卻無法從差點死於宇宙中的恐懼中解脫。但與其說東尼恐懼死亡,不如說東尼恐懼失去當下與小辣椒(Pepper)共有的幸福生活。人如果沒有打從內心值得珍惜的東西,就不會理解什麼叫做「害怕失去」;過去的東尼玩世不恭,擁有超絕的智力、財富以及數不盡的女人,然而這些事物得來太容易,根本沒有值得珍惜的必要性。然而小辣椒卻不同,她給了東尼最缺乏的溫暖與安全感,只有小辣椒完全理解、包容並完全無私地愛著東尼,這對東尼而言產生強大的衝擊──如果我死了該怎麼辦?如果小辣椒死了該怎麼辦?

東尼的恐懼,轉化成強化鋼鐵衣的動能。鋼鐵衣是守護目前生活的力量,只有不斷強化鋼鐵衣才能減輕東尼的焦慮與恐慌。在前兩部系列作中,東尼與鋼鐵衣的關係一向是「人役物」,但第三部的起點卻是「物役人」,鋼鐵衣支配了東尼的生活。在這第一幕中,最重要的一場戲是東尼睡眠時恐慌症發作,自動系統召喚了鋼鐵衣馬克42號,讓小辣椒驚慌失措。小辣椒要東尼把鋼鐵衣切離生活,但東尼則說:「鋼鐵衣是我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幕劇最重要的一句台詞,貫穿了整個東尼的日常生活。東尼設計了自動合體系統(這根本是聖鬥士星矢中的聖衣著裝)以備隨時招換鋼鐵衣、跟羅德上校(Lt. Colonel James Rhodey Rhodes)吃個飯也要把鋼鐵衣放在餐廳外、就連送禮物給小辣椒也是遠端操控鋼鐵衣,東尼已經無法割離鋼鐵衣,就像科技怪胎(geek)無法沒有電腦。第一幕日常生活的終極象徵是鋼鐵衣,關鍵字是安全感,整部〈鋼鐵人三〉其實是在討論安全感這個議題,並提出東尼英雄之旅的第三段:英雄回歸
圖、絕對不是聖衣合體的鋼鐵衣自動著裝系統實驗中。

鋼鐵人系列的主題轉變

鋼鐵人至今三部曲,可以視作是英雄啟程、英雄歷險以及英雄回歸;第一部的主題是「創造」,第二部的主題是「傳承」,第三部的主題則是「重生」,這三部曲當然都圍繞著鋼鐵衣發展。在第一部中,東尼創造出鋼鐵衣但卻有缺陷,驅動鋼鐵衣的方舟反應爐必須使用劇毒元素;第二部中,東尼原本自認未得父愛,爾後才承繼父親不坦率的愛的智慧改進了方舟反應爐。第三部,編劇從本質上挑戰了鋼鐵人這個概念:到底是鋼鐵衣塑造了鋼鐵人,還是鋼鐵人塑造了鋼鐵衣?失去了鋼鐵衣的東尼史塔克還算是鋼鐵人嗎?

說到底,〈鋼鐵人〉三部曲與〈復仇者聯盟〉處理的是東尼史塔克的人際關係:與自己的關係(包含自我理解與成長)、與父親的親子關係、與小辣椒的伴侶關係、東尼與復仇者聯盟的夥伴關係、東尼與其他人的泛眾關係。而如果說〈鋼鐵人二〉主要處理的是親子關係、〈復仇者聯盟〉主要處理的是夥伴關係,那麼〈鋼鐵人三〉主要處理的就是伴侶關係與泛眾關係

圖、滿大人。原本應該是個中國形象的超級恐怖分子,最後卻只是個搞笑角色。這並不讓人意外,畢竟這次有中國金主,不能把中國人的形象搞得太壞。

從完美女人到完美伴侶的小辣椒

小辣椒絕對是個經典且討人喜歡的女主角,她是所有男人心中的理想嬌妻:美麗、聰明、溫柔而且還充滿智慧,出了家門足以堪任世界最大能源企業的CEO,回了家中還可以處理胸口方舟反應爐的換機問題,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完美女人──特別對東尼而言。小辣椒在前幾部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仍相當扁平,第三部才正式以「東尼的伴侶」影響劇情走向;整體而言,小辣椒在本作的存在感幾乎僅次於東尼

小辣椒一開始就挑戰了東尼與鋼鐵衣之間的關係:東尼醉心於改造鋼鐵衣是為了保護小辣椒,但是不夠完美的鋼鐵衣卻襲擊了擔心東尼受困於噩夢的小辣椒。鋼鐵人是防禦的盔甲、守護的盾牌,同時也是自傷傷人的雙面刃。當東尼與小辣椒的家全毀時,東尼召喚了鋼鐵衣,沒想到卻是在小辣椒身上自動組合,保護了她。小辣椒遭襲被抓,並被本作的最終反派齊禮安(Dr. Aldrich Killian)當作絕境病毒(Extremes virus)的實驗品。故事的前百分之九十,小辣椒的基調仍是「完美女性典範」,她溫柔卻堅毅,卻永遠是只能等待英雄拯救的公主

到了故事尾聲,東尼第一次拯救小辣椒的時候,穿著鋼鐵衣的手沒能握住小辣椒;這一幕戲暗示著,如果東尼始終只能躲在鋼鐵衣裡面,根本不能成為拯救公主的英雄。東尼第二次拯救小辣椒的時候褪去了鋼鐵衣,他對小辣椒說:「放開手,相信我,我會接住你!」小辣椒稍微遲疑了一下,鐵櫃崩垮,小辣椒從兩百五十英呎的高空落入火海。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張力的轉折,也把小辣椒的地位提高到與東尼相當:完美的女人可以不是公主,可以在英雄終於能完整地坦承自我的時候,選擇遲疑與拒絕。我與你具有對等的主動權力、可以不只是回應你的話語、可以溫柔拒絕你並昂然獨立,因為我們是伴侶。是的,當完美的公主從絕境中瀕死卻能以堅強的意志力存活下來之後,就會進化成女英雄。馬克42號鋼鐵衣包住齊禮安並啟動自爆程式,是東尼的最後一張王牌,於是當燃燒著赤眼的齊禮安從灰燼中重生時,再也沒有什麼能擊敗齊禮安──除了同樣燃燒著赤眼的小辣椒。

我相信有人會認為,〈鋼鐵人三〉這部非常男性主軸的電影最後居然是原本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主角打敗了最終反派,實在是非常突兀且不可思議的事情,但請特別注意小辣椒變身之後的戰鬥設計細節是如何完美地貫穿本片。首先,小辣椒並非片中唯一一位具有變身能力的女性,第一個襲擊東尼的刺客就是女性,小辣椒擁有力量卻未失去理性的姿態正好與其形成強烈對比。其次,小辣椒以第一波攻勢擊退齊禮安之後,遲來拯救東尼的鋼鐵衣卻將受絕境病毒感染的小辣椒視作敵人,襲擊了小辣椒;這段呼應了第一幕中鋼鐵衣襲擊小辣椒的劇情,然而小辣椒的反應不似第一次驚慌失措,而是以華麗的戰技迅速擊落鋼鐵衣。最後,小辣椒從鋼鐵衣身上拆下飛彈,將飛彈射向齊禮安並同時以高熱引爆,因此我們可以說是東尼與小辣椒這兩位英雄合作擊退了齊理安。不論如何,如果沒有東尼先將齊理安炸得遍體麟傷,小辣椒不可能輕易擊敗齊理安。總之,我認為最後讓小辣椒完成最後一擊是非常精密的設計,值得讓人玩味。

小辣椒掉入火海時,齊禮安說:「太可惜了,她原本可以成為完美的女人。」東尼則回應:「有件事情你搞錯了。她天生完美。」這是兩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不同詮釋。而驚恐的小辣椒在擊敗齊禮安之後對著更加驚恐的東尼說了一句:「我好暴力!」暴力又何妨?誰說與英雄最為匹配的伴侶只能是公主而不能是另一位英雄?事實上,當小辣椒從公主進化成女英雄的時候,她的視野從此與東尼對等,於是她說:「我想我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麼需要鋼鐵衣,以後我不能罵你了怎麼辦?」過去的小辣椒只能做到「包容」,現在卻能「理解」,這層轉變終於使她從東尼心中的完美女性進化成東尼真正的完美伴侶

圖、完美嬌妻小辣椒。

殼,也是繭

東尼是個非常自我中心的人,在他眼中世界根本是繞著他而轉,其他人類只有兩種類別:可以一夜情的正妹以及比他弱的廢物。然而經歷了前幾部作品之後,東尼有了改變;在本作中,導演跟編劇卻花了非常多的篇幅描寫他與普通陌生人之間的互動。在這些泛眾關係中,最核心的角色當然是田納西的小男孩哈利,他是推動劇情的要角;但更讓人值得注意的是東尼入侵新聞車時遇到的「鋼鐵人頭號粉絲」。這一段戲異常冗長而且對劇情推展沒有太大作用,基本上可以剪成十秒輕輕帶過,然而導演卻刻意強調這段劇情;如果不是為了推展劇情,最合理的推斷就是為了強調東尼的心理轉折。

片中出現的第一個重要普通陌生人(女性不計),是十三年前瑞士伯恩的中國醫生吳博士(Dr. Wu),第二個就是齊理安。當時東尼為了與植物學家馬雅博士(Dr.Maya Hansen)共度春宵,於是對齊理安撒了一個謊:「你在頂樓等我,五分鐘後到。」這個謊言為東尼樹立了強敵。我們該對陌生人好並不是基於期待對方有所回報,而是有一天當我們發現自己曾對眼前的恩人無禮時,會感到無限內疚。我們沒有人知道,眼前的陌生人未來會對自己產生怎樣的影響,不論正面或者負面,就像東尼並不知道在伯恩的那個晚上錯身的兩個人,一個差點奪走他所擁有的一切包含生命,另一個則為他完成難度極高的手術取出血液中的鐵片

英雄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無數無助的陌生人等待救贖沒有群眾,就沒有英雄。這是過去東尼矛盾之處:他無私愛國並享受群眾給他的一切掌聲與光芒,卻無法真正與這些陌生人產生正面互動。追根究柢,東尼是個缺少愛的男人。童年時他缺少親情,成年後他缺少愛情,加上他異常超凡、少有人及的智力,幾乎也沒有能讓他平視的朋友。但他終於得到凡人擁有的情感之後,與陌生人的泛眾關係就立刻變得重要:如果不真心在乎這些人,為什麼要冒著犧牲生命危險,成為他們的英雄

這些心結與情感糾葛成理不清的矛盾,東尼的恐慌症來自於缺乏安全感,同時缺乏坦率面對世界的自信,所以他只想躲在地下室、躲在鋼鐵衣裡,盡可能減少與世界的連結。描述東尼過去的世界崩壞的最大象徵,莫過於東尼那棟豪宅的崩壞。房子是一個人內心的延伸,家更是多數人安全感的最大來源。東尼的第一個心靈之殼是家,第二個心靈之殼就是鋼鐵衣。第一幕之後,東尼失去了所有的保護殼,而且還被拋到遙遠的田納西州,等於完全置身於陌生環境,他不得不求助於陌生人。

去掉所有束縛,就是一個人回歸本質的時候。哈利對東尼說:「你是技工嗎?」東尼說:「是的我是技工。」去掉富豪、英雄、鋼鐵人這些虛假的頭銜之後,東尼其實就是個技工技工的存在意義是創造便利的器具,即使失去鋼鐵衣,他也依然擁有創造器具的能力。於是東尼用一堆大賣場可以買到的普通材料製作出足以入侵滿大人宅邸的道具,這才是天才技工的真正本領。是的,並不是因為擁有鋼鐵衣才使東尼成為英雄鋼鐵人,即使沒有鋼鐵衣,東尼依然是東尼。當東尼以技工重新定義自我的時候,「物役人」立刻翻轉成「人役物」,因此鋼鐵衣的存在意義又恢復到器物層次,而非精神層次的依賴感與安全感

殼,也是繭。殼雖然讓人充滿安全感,卻也同時阻礙成長,說穿了不過是作繭自縛每個人都必須離開自己的舒適圈(comfort zone),自己決定從繭中蛻出,才能進化成更完整的靈魂

結語:煙花燦爛時

〈鋼鐵人三〉非常勇敢地挑戰了一個困難的主題,成功地維持系列作中的幽默諷刺,並無懼於前作光芒,打造出全新格局──不只是單純爽片的深厚概念。最後東尼擁著小辣椒時啟動了自爆系統,將自己一手打造出的鋼鐵衣摧毀。火光絢爛,如同十三年前那晚瑞士伯恩的煙火,只是此刻的東尼已經與當年不同,終於成為更加完整的「人」。所謂重生。那年他留下絕境病毒的方程式,徹底將馬雅、齊理安、小辣椒與自己逼入絕境,但能從毀滅的火焰中重生的人,終究是擁有堅強心靈的人──只有進化並重生,才能堪稱英雄。

 

備註情報

東尼與羅德找滿大人的時候,電視上正在播利物浦(Liverpool)對戰切爾西(Chelsea),比數是四比一再比對慶祝畫面,可以推斷出這場球賽的時間是2012年5月8日,與片中時間點為聖誕節並不相符,此為劇情漏洞(Bug)。」以上堪稱神等級的豆知識由神人我朋友提供。

留言

  1. 鋼鐵人這麼受歡迎也呼應現代人潛意識裡被身份,工作,責任組成的盔甲保護和役使;渴望和tony一樣活的精彩,重生:)

    回覆刪除
  2. 想請問版主 , 片尾曲後的一小段插花東尼看心理醫生的場景 , 那個醫生是浩克嗎? 這樣有什麼意涵呢?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是浩克沒錯。那段的確很有意思,一方面當然是為了把復仇者聯盟的其他角色串在一起強化系列之間的關連性,另一方面我認為是呼應東尼的改變。要是以前的東尼,怎麼可能跟其他人大談自己的心靈創傷?這根本不酷,過去的東尼不做不酷的事情。
      復仇者聯盟剛聚集的時候,東尼提出對報告書的看法,所有人都聽不懂除了浩克以外,因此對東尼而言,浩克絕對是少數在智力上能與之匹敵的人。這次的段落我認為像是「復仇者聯盟英雄們的日常生活」,讓觀眾得以窺視這些英雄私底下的互動,同時也更加展現每一個人的個性與特質。雖然我有朋友覺得這段不如前兩部埋的伏筆來得有張力,但我個人倒是非常喜歡這段。

      刪除
  3. 寫得精辟入理,絲絲入扣,謝您無私的分享。

    回覆刪除
  4. 東尼在瑞士時 不是也有遇到在第1集幫他的那個伊申嗎?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