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真的如此貪腐嗎?

最近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出了報告,結論是台灣在東亞國家中貪腐嚴重,而且十年處於惡化趨勢──其中最為惡化的項目為司法。根據這份報告的結果,台灣不僅從2005年時與韓國、日本等鄰國的1%低貪腐狀態惡化到烏克蘭、埃及水準,貪腐比例36%甚至高於全球平均27%。台灣貪腐狀況整整成長了3600%

這份研究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人民對貪腐行為的「觀感」,另一部分是實際貪腐「行為」。值得一提的是,這份研究測驗「貪腐行為」採取八種領域分項(教育、司法、醫療、警察、許可證、公共事業、稅、土地服務),但在測驗「人民觀感」的時候卻採取十二種分項領域(政黨、國會、軍隊、非政府組織、媒體、宗教、私部門、教育、司法、醫療服務、警察、公務人員)。我認為這是十分不良的研究設計,這會使得「觀感」與「行為」無法直接連結,更無法看出每一種分項中「觀感」與「行為」的落差有多大。但這畢竟瑕不掩瑜。根據日本研究結果,日本有48%的人認為自己國內貪腐現象嚴重,其中最嚴重的領域是政治(80%)、司法(76%)、宗教(74%),但實際上日本卻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國家之一實際貪腐行為僅為1%──意思是,日本人以為自己的國家很貪腐事實上卻很清廉這結果同時表示,「人民觀感」這種東西沒有太大意義,真正重要的數據是人民行為

測驗人民觀感很簡單,但實際了解貪腐行為卻很難,這份研究如何計算實際貪腐行為的比例呢?這份研究的設計方式是:訪談民眾是否在一年內聽過身邊的親朋好友賄賂過?自己是否在一年內賄賂過?自己在一年內賄賂過的是八大領域中的哪些領域(可複選)?因此,假設某個受訪者在三個領域行賄過,仍將只會計算為一個人數而非三個人次──重點是「人數」。這個研究取向非常有趣,研究者針對潛在的行賄者而非潛在受賄者訪談──即使行賄有罪,但誠實以告的機率總是比受賄者來得高

釐清這點之後,讓我們來看台灣貪腐研究的內容。從問卷設計與資料拆解的方式來看,總貪腐比例為各分項貪腐比例的交集,台灣總貪腐比例為36%其中司法體系就有35%,也就是說:這份台灣貪腐研究幾乎等於是台灣司法貪腐研究從人口2300萬人口有35%的人司法貪瀆比例看來,表示台灣去年有超過800萬人對司法體系行賄過。如果根據行為動機來看,其中有48%(也就是將近400萬人)是基於「加速處理速度」而行賄。暫且不論要如何透過行賄加快台灣司法審理的速度,光是根據台灣司法年報的統計結果看來,2011年(目前尚無2012年資料)地方法院受理案件(含舊案)約230萬民事案件、48萬刑事案件,高等法院處理21000件民事案件、45000件刑事案件,最高法院則處理6700件民事案件、11000件刑事案件,總體加起來不超過290萬件案件。就算這290萬件案件都完全沒有重疊、是人數而不是人次,表示台灣人訴訟比例也不過12.6%,何來35%行賄比率的可能性?更何況,台灣民事案件佔8成以上,而多數民事案件都不是非常大的爭議,根本沒有行賄的動機。從統計的觀點看來,以台灣收了1000份樣本而言統計偏誤(statistic bias)不會超過3%,這意味著本研究的錯誤根本不可能是單純的統計偏誤造成的結果,是更根本的問題──要不就是抽樣異常,要不就是資料造假

從中文版的研究資料中更有一項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數據錯誤。在原文版本中,第7題第一個問題A是「你或家人有沒有接觸過這些分項(In the 12 months, have you or anyone living in your household had contact or contacts of one of the following?)」(1到8,複選題),其次B再問「你或家人對哪些領域行賄(If yeses to QA7,in your contact or contacts have you or anyone living in your household paid a bribe in any form in the 12 months?)」(複選題);在中文版本中的兩個問題是「有接觸經驗」,其次再問「且有行賄者」,翻譯無誤。根據語意,因此第二題的數據不可能比第一個問題高,但台灣版本的研究結果,居然在司法這項出現第二個數據(35%)比第一個數據(18%)高的結果光是從這項不可能發生的數據看來,這份資料就已經完全沒有校度可言。況且,如果以「是否接觸過該單位」與「是否行賄過」的數據來看,台灣在各分項行賄的比率分別是:教育29%、司法194%、醫療34%、警察46%、許可證38%、公共事業35%、稅33%、土地服務33%,幾乎所有分項都在三成以上這與台灣現況真的切合嗎總而言之,光是這項資料問題,就可以確定這份問卷毫無校度(Validity)可言

追本溯源,這份研究收資料的方式一共有三種:當面訪談(Face to face)、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談(CATI)以及線上問卷(Online),每一國家皆採取單一資料收集方式,台灣部分的資料則採取線上問卷。線上問卷絕對是問題最大的一種資料收集方式,因為這種方式說謊的機率最大、重複受試的可能性最高、更幾乎沒有隨機性可言,可信度並不高──順道一提,在本研究107個國家中,僅有14個國家(比利時、加拿大、賽普勒斯、丹麥、法國、以色列、日本、盧森堡、瑞士、台灣、英國、美國)採取線上問卷法。既然採用線上問卷法,那麼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式與信度就值得了解。本研究機構為蓋洛普國際(Gallup International),但蓋洛普國際卻以「在台灣沒有合作單位」為理由,找了一家位於中國北京的世研公司代為調查,而世研公司又找了另一家Jisiba公司合作;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蓋洛普把案子交給世研時,並未知會國際透明組織總部。簡而言之,兩家北京公司居然以線上問卷的方式做了台灣部分的研究,而且做出來的結果離譜到讓人不敢相信,品質極為低劣簡單說來,這份研究根本毫無信度(Reliability)可言

即使我們能相信其他106個國家的研究結果,但至少台灣部分的資料毫無信度與校度可言,最好的方式是拿掉資料並且重新收集數據。我們國家的尊嚴就這樣被兩家北京的公司踐踏至極,甚至被冠上亞洲第三貪腐國家的惡名,這實在是讓人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台灣外交部立刻對刊登此研究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去函抗議是絕對無誤的做法,我認為所有台灣人都應該對此感到憤怒,經濟學人雜誌更該對台灣公開道歉。

延伸閱讀
台灣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Taiwan)之2013 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中文新聞稿
Sticky fingers(Economist新聞報導)
國際透明組織官方網站
司法統計年報網站
國際透明組織致歉 但說36%沒錯

留言

  1. 格主你好,
    你在文中說台灣的調查方法是 Online,
    但國際透明組織官網提供的文件寫的卻是 CATI,
    不曉得是哪一邊出錯了 ?

    文件網址:
    http://www.transparency.org/files/content/pressrelease/GCB2013_Methodology_EN.pdf

    回覆刪除
  2. 版主提出來的所謂「不可能發生的數據錯誤」,如果版主去下載國際透明組織提供的dataset,就會發現,這個數據並沒有版主所說的錯誤喔。(http://files.transparency.org/content/download/615/2602/file/GCB2013_DataPack.zip)

    35%這個數字指的是有接觸司法部門的人中,行使賄賂的百分比。
    英文敘述:PEOPLE THAT PAID A BRIBE HAVING SAID THAT THEY CA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SERVICE(Contact rates in table below)(Judiciary)

    18%這個數字是過去一年有接觸司法部門的人口比率。
    英文敘述:%OF PEOPLE THAT CA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SERVICE IN EACH COUNTRY

    過去一年,家庭有和司法部門接觸者18%(Q7A);在這18%家庭和司法部門有接觸的回應者,其中有35%的人有賄賂作為(Q7B)。只要仔細看dataset,35%大於18%一點都沒有問題喔。

    注意Q7B的問題如下:

    Q7B:If yes to Q7A, in your contact or contacts have you or anyone living in your household paid a bribe in any form in the past 12 months?

    回覆刪除
  3. 報歉回一個與文討論無關的,我有個朋友犯罪出了事要上法院、一出法院門馬上有白手套跟過來、說只要二十幾萬就不會被關、然後那父母就花了錢、那位朋友也沒得到教訓繼續作錯事。以上

    回覆刪除
  4. 我親舅舅靠行賄擺平了明顯有罪的官司 我親眼看到4位警察在台北日本料理店白吃白喝 我沒有任何學術研究背景與能力 純經驗分享

    回覆刪除
  5. 政府或者是專家學者說, 高薪可以養廉. 如同最近的ㄧ個比喻, 你給22K會引來一群羊, 你給高薪, 你會引來一群狼, 但是我覺得, 你給一群狼公務人員的福利制度, 狼不只會變成羊, 最後還會變成蟑螂.....即拿了高薪, 又貪腐.....胡蘿蔔跟棒子若沒有同時具備, 任一個制度都會毀壞......

    回覆刪除
  6. 臺灣貪腐問題凸顯臺灣教育的百密一疏https://www.storm.mg/article/859878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