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和平造就了腐敗的軍紀

洪仲丘之死造成台灣社會強烈的憤怒,讓中華民國國軍紀律之腐敗成為關注的焦點。國軍內部藏汙納垢早已不是什麼新聞,洪仲丘之死一方面讓國人了解軍隊不透明調查審理過程葬送了多少青春,另一方面也激起一片要求國軍自我肅清的聲浪。然而在目前台灣這種情境下,國軍不可能突然變得廉潔又有效率。

每個組織都有其存在意義,失去存在意義的組織,即使未遭到環境淘汰,也終將自我崩解。軍隊的存在意義是戰鬥,然而台灣已經和平太久,久到已經沒有人相信台灣會發生戰爭──即使我們有個強大的鄰國虎視眈眈。這段時間以來,許多人在電視上或者社群網絡上積極發言,但鮮少以「軍隊必須作戰」為基本假設。以作戰為目標的軍隊,本來就得完全服從上司所有合理或者不合理命令。軍隊面對的核心議題是「死亡」,輸了戰爭所有人都得死,贏了戰爭還是有一群人得死;軍隊沒時間也沒能量處理個人的憤怒與恐懼,為了贏得戰爭讓國內摯愛的家人與朋友活下去,必要時候連生命都得奉上。軍隊從來不是讓人展現個人意志與特質的環境,軍隊非常獨特,無法完全以一般組織的角度衡量。

數十年的太平盛世後,台灣政府沒有淘汰軍隊,軍隊卻已經變了樣。現在的中華民國國軍如同從小被馬戲團豢養的老虎,只需要跳跳火圈、作作樣子,無需獵捕也有鮮美的食物可食。國軍的戰力可以說是名存實亡,我們需要軍隊,需要一隻紙老虎擋在海峽兩岸之間,但所有台灣人根本心知肚明,要是發生戰爭,這個軍隊大概連第一波猛攻都擋不下來。不然,我們該期待什麼?職業軍人普遍身材嚴重走樣變形、智力遠低於常人、同時還滿口謊言人格卑劣;義務軍人與後備軍人根本沒受過什麼戰鬥訓練,做得最多的事情除了職業軍人該處理好的公務之外,就是拔草以及一堆沒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拔草可以贏得戰爭,台灣大概已經征服世界了。

然而這種情況並非只發生在台灣。911事件之前,美國人對美國大兵的嘲諷並不比現在的台灣來得少或者來得友善。一個國家對軍隊的尊敬程度其實並不來自於軍隊有多開放透明或者多公平正義,而是來自於「人民對敵人的仇恨、憤怒與恐懼有多強烈」。國家不需要溫良恭儉讓的軍隊,只需要驍勇善戰的勝利之師。相對的,一支受到戰爭威脅的軍隊,根本不需要人民與媒體整天嘲諷,自然就會有精實的軍紀。即使是做好赴死準備的軍人都有生存的欲望,在死亡的威脅之前,即使一群陰險無能的廢物再怎麼結黨營私也終究走向自我毀滅,只有真正的強者得以存活。

說穿了,好日子過太久,軍隊很難有軍紀。軍隊所有的訓練原本都該為了戰鬥而設計,但當一個國家從上到下都不相信戰爭會發生的時候,軍隊裡面的主政者長期下來就會變成公務員心態。說更難聽一點,沒戰爭的時候,哪有人會有什麼「戰功」?一堆根本沒打過仗的高級軍方將領哪來的資格把星星、梅花掛在肩膀上,我不知道。這些人只是穿著軍服的公務員,嘴裡把國家主義說得好聽,事實上根本沒有軍人的樣子可言。而二、三十歲的年輕一代,大都是在社會上活不下去、智力跟人格本來就糟到讓人眼眶泛淚的底層份子才想入伍,這些人更是讓所有義務役深刻鄙視軍隊的主因。取消服義務役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決定,至少不要讓太多民眾看到這些職業軍人有多爛。

國軍衰敗的因素很簡單,第一是和平盛世無戰無亂,第二是職業軍人素質低落。中國民國國軍會廢除嗎?不可能。除非多數國民已經打算將國土與主權拱手讓給中國。因此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在和平盛世中,維持這麼一支大多為三流貨色所組成的軍隊的士氣與戰技?國軍問題的本質,其實是組織重整,而組織重整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換掉錯的人、補上對的人。三軍各有統帥,三軍總司令就是總統,除非總統有心而且有能力大幅替換掉三軍各自統帥,同時利用強大的控制手段徹底摘除軍隊高層的毒草,否則國軍腐敗就是無解。更重要的是,在沒有戰爭、沒有敵人的情況下,使這些正確的人維持正確的動機,否則長久下來,要不就是這些對的人離開,要不就是這些人跟著墮落。所有制度都必須透過人才能加以執行,因此法治只是表象,不可能脫離人治的本質。不了解人治的手段,就不可能達到法治的目標。

和平太久,衰敗就成了必然的結果。台灣現在充斥著一種末日感,每個人眼見著國家社會不斷衰敗,卻無能為力。溫水煮青蛙。軍隊不過是台灣敗象的映照,真正的問題在人。洪仲丘之死或許無法即刻改變國軍的腐敗,但如果能讓台灣人民醒覺,了解所有的改革都得從每一個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開始做起,那麼他的死亡便有了意義。

最後,那些軍法官要是再把台灣人民當白痴,而馬英九也把自己當白痴不敢直接把權力之手伸入軍隊的司法審判中,我想下一個人民會想推動的法,就是台灣民主政治始終缺少的罷免法。


留言

  1. "911事件之前,美國人對美國大兵的嘲諷並不比現在的台灣來得少或者來得友善。" => (請問出處?)

    回覆刪除
  2. 問題是馬擔心自己都來不及了,怎可能向軍隊開刀,或向任何部門開刀。自己都需要被改革,怎會有能力改革別人。人民自發性的行動代價是很大的,1911年的時候成功過一次XD。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