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奧運引人注目的選手很多,但這兩天最吸引中國、香港與台灣目光的選手無非中國的游泳選手傅園慧。傅園慧拿下了女子100公尺仰泳銅牌,在半決賽之後受訪一句「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以傻大姐的形象迅速引發討論,總決賽拿到銅牌之後又積極地以「想對以前那個在絕望邊緣掙扎的自己說,妳以前的堅持和努力,其實都沒有白費」回應,迅速在中國、香港與台灣贏得讚賞。
傅園慧具有強烈的明星氣質,爆紅理所當然。我相信傅園慧未來即使拿不到金牌,也會持續因為其性格與外表得到支持,搞不好還順勢進入演藝界。真正值得玩味的是,中國目前拿了8面金牌僅次於美國的9面金牌,但傅園慧卻以一面銅牌,就贏得比這些金牌得主更多的支持。
你能想像過去的中國,會舉國稱讚一名銅牌選手嗎?
我很喜歡的一部日本運動漫畫《奧運高手》(港譯:我要高飛),當中描述中國運動員與教練的樣子,都尖銳而傲慢,一旦沒有拿到獎牌,就會迅速被棄之如敝屣。這是一部90年代的漫畫,某種程度上可能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反映了中國體育界的現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金牌光芒耀眼,銀牌的光芒是金牌的百分之一,銅牌的光芒又是銀牌的百分之一。那麼為什麼這次中國人會讚賞90後的傅園慧這種「輸了我一樣高興」的態度?
理由很簡單,因為中國有自信了,而且是真正的自信。
中國黨官方機構新媒體《共青團中央》在官方微博發了《傅園慧火了,竟然沒人給這屆人民點個讚嘛?》,說:「那時我們還弱小,因為弱小,所以急於證實自己的強大,所以每一塊金牌都隱含著國家的尊嚴…直到如今,我們終於發現,我們已經強大到不需要用金牌來證明自己的強大了。即使不用大聲吶喊,也不會再有人說我們不是體育強國。所以我們終於關注金牌背後運動員的拼搏與努力,並相信體育精神是比金牌更重要的東西。」從傅園慧出生時的90年代,到現在不過20年,中國的自信已經翻轉了。
假的自信是「自卑偽裝成的傲慢」,非得從他人的讚譽與稱羨當中才能確認自己的價值與存在意義。真正的自信則是,我不管你覺得我好不好,我自己能清楚地知道我已經很好,並且還能從中得到自我滿足。中國對傅園慧的支持,顯示中國已經很清楚知道自己是真正的強國,不是只能靠壓抑運動員的個性、壓榨運動員的職業生涯,透過拿獎牌,才能證明他們的強大。
那台灣呢?台灣有「台灣之光」。在台灣努力的時候默默無聞,沒有媒體報導、沒有人在乎,直到在國際贏了比賽拿了獎,就迅速被封為「台灣之光」。然後呢?沒有然後。我們只是不斷等待,什麼時候會再出現一個台灣之光。
台灣的自信是淺薄的,而且從來沒有厚實過。可悲的是,隨著經濟力量的衰退,台灣人的自卑越來顯得越來越明顯,就像充飽了的氣球,只要稍微一刺就會爆破。台灣人最喜歡嘲諷中國人是「強國人」,老愛拿中國人在網路上的激烈回應用來自我滿足,好像台灣人的水準比中國人高很多──事實上,這就是一種自卑。現在中國經濟強了,各個產業都起來了,特別是跟「文化」相關的產業簡直迅速進化,例如:電影、體育、飲食,都把台灣打到體無完膚。
客觀上,台灣的競爭力相對由盛而衰,更可怕的是主觀上的「自信」,現在幾乎低到谷底。
即使現在處在谷底,台灣的自信也隨著價值觀的轉變而有機會重塑。自信除了客觀的強弱之外,更重要的是價值觀──認為什麼事情至關重要,並且在這些事情上付出努力,才是關鍵。謝淑薇為了堅持自己的信念而退賽之後,雖有一部分輿論認為國手們應當「相忍為國」,但也有另一部分輿論認為,國家不應該靠著壓迫國手的短暫的職涯生命拿獎,這種獎項寧可不要。
直率真誠的傅園慧拿了銅牌卻享有金牌的榮耀,顯示了中國真實而強悍的自信。台灣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