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影評]冰雪奇緣(Frozen)──愛,讓人無懼

《冰雪奇緣》(Frozen)是迪士尼2013年底的年度大作,本片不僅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同時更打敗了1994年《獅子王》成為迪士尼最賣座的動畫電影。迪士尼曾一度陷入低潮,但近年來表現可謂漸入佳境,《冰雪奇緣》更是再創巔峰之作,完全展現出迪士尼動畫王國的氣勢。

圖、冰雪女王(Snow Queen)無中生有,完全依靠魔法造出的冰雪城堡。

冰的世界

本片故事改編自《安徒生童話》中的〈冰雪女王〉,但除了冰雪女王這個爭議性極大的角色以外,劇情已經與最初的〈冰雪女王〉故事幾乎完全無關。我稍微找了一下關於本片劇本的幕後故事,華特‧迪士尼早在1943年就想改編〈冰雪女王〉,可是先後改了幾次都發現故事難以處理成電影結構,同時冰雪女王的形象也太過負面。2008年,克里斯·巴克以《安娜與冰雪女王》(Anna and the Snow Queen)為名重新改編故事,並隨著同一製作團隊在2010年《魔髮奇緣》(Tangled)的成功,才正式確定這個改編計畫,並將最終片名定為"Frozen"。

《冰雪奇緣》的劇本結構非常明快。第一幕敘述了北方港口小國艾倫戴爾(Arendelle)的長公主艾爾莎(Elsa)從小擁有施展冰雪魔法的強大天賦,小公主安娜(Anna)活潑好動卻是個毫無法力的一般人,兩人感情親暱。一次意外中,艾爾莎的魔法擊中了安娜。安娜雖然得著石精長老的協助消除了冰凍魔法,但國王與皇后為了保護公主們,決心消除安娜對冰雪魔法的記憶並隔離兩人,同時驅逐皇宮中的僕人,讓艾爾莎的魔法能力成為秘密。兩位公主長成少女之後,國王與皇后卻因海難過世,艾爾莎必須繼承皇位成為女王(Queen)。傳統的第一幕往往不會太複雜,但《冰雪奇緣》第一幕的劇情非常多而且非常複雜,編劇跟導演能把這段處理到自然流暢實在相當不容易;最困難的點在於,要如何鋪陳兩位公主從親密到被迫疏遠的過程,同時描繪出兩人內心的想法與糾結。

圖、漢斯(Hans)與安娜(Anna)一見鍾情。

第一幕的最後,安娜與剛認識的南國王子漢斯(Hans)定下婚約,但艾爾莎反對安娜用如此輕率的態度決定婚事,兩人發生激烈的言語衝突,也促使艾爾莎意外在眾人面前施展出強大的冰雪魔法。艾爾莎被部分國民視作邪惡女巫,因此倉皇逃出城區奔往北方高山。這時候,艾爾莎才真正化身為冷冽絕美的冰雪女王(Snow Queen),其強大的法力更使整個艾倫戴爾陷入永凍之冬。本片的第一幕非常精采,導演技巧相當洗練,安娜獨唱的""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與艾爾莎獨唱的"Let it go."撐起兩人的情感與心路歷程,情感完整、節奏快速,讓人十分印象深刻;如果要說這部片的第一幕完全是由這兩首歌支撐起來,也完全不為過。

無邪公主安娜──我愛你,為什麼你要拒我於門外?

第二幕則是安娜公主千里尋姐記。失去姐姐曾經傷害過自己記憶的安娜,大無畏地與她快樂的夥伴採冰人阿克(Kristoff)、阿克的馴鹿,以及艾爾莎魔力創造出的雪人雪寶(Olaf)踏上北方山脈。就戲分而言,安娜是本片第一女主角,而安娜也是第二幕開始之後戲份最重的角色;我認為迪士尼選擇讓安娜當女主角是一種相當主流的做法,因為安娜開朗陽光、艾爾莎深沉壓抑,兒童與年輕觀眾更容易對安娜產生投射。

圖、安娜(Anna)。我個人唯一好奇的是,當未來迪士尼將《冰雪奇緣》加入公主系列的時候,安娜的人氣真的贏得了艾爾莎好成為代表本片的公主嗎?

這一幕最重要的部分其實是安娜與阿克等人的互動。由於國王封鎖了皇宮又隔離了艾爾莎,因此安娜向來只能自己一個人玩,缺少人際互動的經驗。這樣的童年發展使安娜變得有點白目,不懂如何與人正確相處、正確應對進退。嚴格說來,是安娜造成了艾爾莎的悲劇。如果不是安娜過度好動,艾爾莎也不會誤擊安娜;如果不是安娜與初次見面的南國王子定下婚約,兩人也不會在舞會上產生衝突。因此,安娜公主的真正課題是社會化,也就是如何適當地與人相處。

雪寶這名字是安娜與艾爾莎從小玩耍的雪人的名字。艾爾莎的魔法賦予雪寶生命,而當安娜遇見雪寶的時候又用紅蘿蔔替雪寶做了鼻子,因此雪寶就是姊妹之情的化身。雪寶帶著安娜前往艾爾莎蓋出的冰城,是重要的嚮導。

圖、雪寶(Olaf)。雖然我喜歡雪寶,但我還是覺得他那段獨唱很適合讓觀眾趁機上廁所。

阿克不僅是安娜的夥伴,同時也是成年後的安娜第一個真正深交的男性。事實上,阿克是比兩位公主更早出場的角色。他在第一個場景還是孩子,跟著成年採冰人們一起採冰。當國王抱著兩位公主找石精長老求援時,阿克也是唯一目擊者。當安娜找到艾爾莎,卻又不小心被艾爾莎的魔法擊中心臟時,阿克帶著安娜找石精長老想解除法術,卻得到「當心被冰凍時,唯有真愛之舉才能解除魔法」。當然,根據迪士尼的老套安排,公主一定會尋求王子的真愛之吻,於是阿克就把自己所愛的安娜送回王國,讓南國王子漢斯吻安娜。

圖、阿克(Kristoff)。從一頭亂蓬蓬的金髮到說話方式都讓我覺得他的原型根本就是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

在這段石精長老第二次見到安娜的劇情中,我原本以為石精長老會認出安娜就是當時的小公主,並且說出艾爾莎曾冰凍安娜的隱情,但編劇卻沒有這樣安排。假設編劇安排安娜知道隱情,那麼之後安娜在解除魔法之後就會主動跟艾爾莎解除心結;安娜在此沒有得到這項資訊,便開始讓故事主線完全分散成兩條:1.破除安娜身上的冰凍魔法,2.解除艾爾莎的心結。

冰雪女王艾爾莎──拒絕你,是因為不想傷害最珍惜的你。

如果說安娜是讓兒童投射的對象,那麼艾爾莎就是成人投射的對象。安娜是天真無邪、未經社會化的存在,而艾爾莎則是從小就面對了自身的異常,不得不依靠高度社會並壓抑自我真正的天賦。換言之,艾爾莎的故事反而更接近《X戰警》(X-Man)中變種人的心理歷程。最近十年,擁有特異天賦的英雄對抗內心恐懼的劇情幾乎成為某種好萊塢偏好的標準腳本,而英雄與反英雄中的分野也變成編劇家們花最多時間處理的主題。冰雪女王最初是善惡未定的角色,完全符合了這類角色的歷程,這也就是為什麼艾爾莎一首獨白"Let It Go"在YouTube上點閱率將近破億。

圖、艾爾莎(Elsa)。氣質出眾、容貌絕美,同時還是迪士尼影史上最強的天才魔法師之一,讓人深深理解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公平。

進入第三幕之後,兩條主線便各自發展。安娜回到王國,卻發現自己遭到漢斯欺騙,此時阿克又匆促回王國拯救安娜;同時,艾爾莎被漢斯關進牢門,即將處死。「門」是一個跟艾爾莎緊密相關的象徵。幼年時期一扇裝飾著粉藍色雪花圖案的房門使艾爾莎活在寂寞之中;舞會後艾爾莎與安娜爭吵時一扇半開的門,顯示艾爾莎沒能隱藏好自己;創造出冰雪城堡後,艾爾莎轉身關上冰門,將自我放逐;一扇不開的鐵牢門則是艾爾莎被視為女巫之後的囚禁。門是自我封閉的艾爾莎的心。

冰雪城堡以及禮服,都是艾爾莎心靈狀態的投射。艾爾莎即位時穿了一套深紫與深綠為主調的禮服,看起來既抑鬱又不舒適;宛如少女英雄變身後則換上一套與冰質感相近的淡藍綠色禮服,極襯她鉑金秀髮與蒼白肌膚,顯示艾爾莎再也不需要扮演乖巧的完美公主,可以完全展現她自己原本的樣貌。城堡不同顏色的變化完全顯示出艾爾莎的情緒,但我唯一不理解的段落是漢斯率領士兵攻入冰雪城堡時,城堡的顏色為何是明亮燦爛的金黃色;如果導演想表現艾爾莎積極主動的情緒,使用紅色可能會比黃色更適合。但除去這點以外,這些象徵的應用簡直天衣無縫。

圖、艾爾莎與漢斯等人激戰,冰雪城堡轉變為華麗的金黃色。

艾爾莎最大的功課始終是恐懼。當艾爾莎唱出"Let it go."決心遁隱雪山時,一瞬之間彷彿那就是艾爾莎能無視一切社會化法則、得以展現真正自我;但假設真是如此,當安娜出現在艾爾莎面前時,艾爾莎又為何動搖?「自我形象」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以定義的概念,所謂的「做自己」,很可能只是成就了一部分的自己、卻又違逆了另一部分的自己。艾爾莎想自在地表現自己所有的天賦與本能,但她也想自在地表現對安娜的愛。因此,艾爾莎雖然能躲進冰雪城堡,讓自己無需反覆演練、控制本能,但仍無法否定自己還是存在更多的情感與原欲。

圖、艾爾莎無法控制自己的恐懼時,冰雪城堡就開始長出刀刃的冰刺。

艾爾莎不斷戴著手套如同拘束器,但小小的手套真的能壓抑艾爾莎強大的冰雪魔力嗎?艾爾莎被關進大牢後,雙手套上鐵甲,最後卻依然能激發魔法,破牆而出。這段顯示出,手套從來就不是一種可以真正壓抑魔法能力的有效道具,只是艾爾莎在精神上用來自我壓抑的媒介。這個道具原本就不可能起任何作用,但當艾爾莎從小到大不斷自我暗示:「戴上手套,停止去感覺」之後,企圖透過剝奪手的觸覺以控制內心的一切感覺,手套才真正變成一種反魔法裝置。一切魔法皆因心靈而生,信念就是魔力的本源。當艾爾莎徹底掙脫手套與牢牆,才是真正從自我設下的囚禁中解放的一刻。

圖、安娜闖入冰雪城堡,艾爾莎卻避而不見。

結語:唯有愛能融化冰雪

艾爾莎逃出監牢而漢斯尾隨其後,同時焦急的阿克與即將化作冰像的安娜正彼此不斷尋找。在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狂風暴雪中,四個人各有目標。漢斯欺騙艾爾莎,使艾爾莎以為安娜已經被自己的魔法凍死並陷入極端的悲傷;阿克與安娜在風雪中聽見彼此細微的聲音,終於見到對方。此時,漢斯手上的劍已經高高舉起,要向艾爾莎刺去。導演用一個廣大的橫幅鏡頭帶出這個畫面。安娜在中間,阿克與即將被殺的艾爾莎分別在兩邊。安娜背對著阿克奔向艾爾莎,徒手彈開漢斯的劍,下一刻便化作冰像;她最後吐出一口白煙,就像是為了慶幸艾爾莎平安無事而鬆了一口氣。

當艾爾莎抱著化作冰像的安娜哭泣時,安娜身上的魔法也解除了。原來真愛之舉並非得是真愛之吻不可,安娜捨己救姐正是愛的表徵。到此,兩條看似歧異的支線終於完美地接合在一起。我非常喜歡最後的設計。當我們期待安娜會因為漢斯或者阿克的吻而破除魔法時,就已經預設了兩件事情:1.只有愛情才是真正的愛;2.受難的公主永遠只能被動地等待救援。然而,相識沒幾天的一見鍾情,真的能超越相處十幾年的家人的羈絆嗎?愛的本質是羈絆。平凡女孩安娜對姐姐艾爾莎公主的愛,破除了最強魔法師冰雪女王艾爾莎的冰封之心魔法,顯示了愛才是真正最強的魔法。

安娜復活之後,一直認為自己無法解除自身大範圍暴風雪法術的艾爾莎,終於理解壓抑恐懼只會讓恐懼擴大,只有愛才能正確引導魔力流動。越想控制就越難控制,唯有順其自然能量才得以平衡。艾倫戴爾脫離了永冬,迎回了他們溫柔強大的女王以及開朗俏麗的公主,從此一同活在幸福之中。又是個迪士尼式的快樂結局;只是,這次迪士尼沒讓公主因王子的一吻而復活,而是用兩位公主之間的愛,說了一個關於姐妹親情的故事。

恐懼是靈魂之冰,唯有愛能融化冰雪。





留言

  1. 我倒覺得這故事很單純,CCR妹妹發現自己做錯了後、把宅女姊姊救出來,然後Happy Ending...

    回覆刪除
  2. 喜歡你的分析,有看續集嗎? ^^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