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寫在大選之後──只因為自由是人類最深的渴望

九合一大選結束了。從台北市看來,柯文哲贏了連勝文;從台灣看來,民進黨贏了國民黨;從世代價值來看,後1976世代贏了嬰兒潮世代;從政治發展來看,台灣民主更進一步。

政治版圖重新分配

這場選舉帶動的政治版圖重新分配影響相當大,特別是民進黨這次在全台灣總共贏了一百萬票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的機率大幅度攀升,這將成為藍綠雙方未來一年的政治假設。

就國民黨輸得如此慘烈,連從來沒有輸掉的外島都輸了大半看來,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理當負最大責任。事實上,馬英九也確實沒有任何藉口。第一,他身為總統卻沒把中央政策搞好,帶壞地方選舉選情,不要說沒有幾位候選人敢打馬英九牌,甚至連他支持的年輕愛將陳以真最後都拒絕與其同台試圖挽救選情。第二,他默許空降的連勝文取代耕耘已久的丁守中出馬競選台北市長,而這次台北市長的氣氛又影響到整個北台灣甚至全台灣的選情。第三,馬英九去年底不好好擘劃今年的選舉策略,居然還把重心放在內鬥王金平,國民黨內部的雜音只會越來越強烈。我去年評論馬英九鬥王金平時特別提到,隨著馬英九的任期越來越短,他的政治控制力只會越來越弱,再加上這次選舉大敗,2015年肯定是馬英九完全跛腳的一年。馬英九當機立斷斬掉行政院長江宜樺,以政治手段來說這招相當高明,一邊保住了自己黨主席的身分,同時還讓江宜樺變成活棋;但就大方向而言,不論金溥聰的策略再怎麼精妙都難挽馬英九的政治頹勢。

這次連勝文輸得如此慘烈,最不開心的人一定是連爸爸連戰,因為連家接連兩代都是台灣大選史上的票房毒藥,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更丟臉。連家在國民黨的實質影響力恐怕江河日下,連勝文雖然能維持其國民黨高層的地位,但不太可能在幾年內就能直接再次披上國民黨戰袍參選。朱立倫勉強守住新北市,是國民黨2016年總統大選唯一的希望,但以朱立倫判斷時局向來精準,恐怕會拒絕出馬競選總統寶座。這次朱立倫差點落敗,對黨中央一定有很大不滿,特別是馬英九居然不辭黨主席放手讓朱立倫掌舵國民黨。馬朱這前後兩代國民黨明星之間到底是真和諧還是假和諧,2015年必見分曉。

民進黨此次壓倒性大勝,短期內士氣必然大振,但半年之後內部氛圍一定相當詭譎。這次選舉最大功臣恐怕來自民進黨外部:執政能力很差的馬英九、權貴形象重挫選情的連勝文以及素人超級政治明星柯文哲,內部如何論功行賞、2016年該由誰出任競選,都有很大討論空間。在危急時刻出來撐住黨務的蔡英文當然還是民進黨不錯的首選,但陳菊、賴清德這兩位南霸天不可小覷,甚至或者會有像柯文哲這樣的政治超新星出現。簡單地說,蔡英文雖然稱得上是政治明星,但卻沒有超級明星的光環,與馬英九調性過度接近更是她取得2016年總統大選入場券的致命傷。相反的,對於陳菊跟賴清德這兩位政治人物而言,也許只有一次這樣天時絕佳的好機會可以讓他們登上總統大位,我認為即使他們不努力爭取大位,他們的幕僚與支持者也會不斷簇擁他們持續往前。民進黨會不會再度上演一場政治內鬥,相當值得觀察。


「世代衝突」將不斷延燒台灣政治

我一直認為這次台北市選舉有相當重大的意義,這個意義不只是政治素人挑戰政治世家、無黨籍挑戰國民黨,更是一場從檯面下的太陽花學運翻上正式政治檯面的世代衝突。「世代衝突」是今年台灣一切重大政治議題的主軸,這個主要基調已經從2008年醞釀至今,未來會持續好幾年的時間,甚至可能會一路延伸到2020年。

在這次選舉中,後1976世代已經很擺明地拒絕了政治裙帶關係──關於這一點,不只是國民黨要深自反省,民進黨最好也大幅度自我檢討一番。看看這次出線的年輕議員中仍有許多政治或者財團第二代,例如光是台北市北投士林區議員就有薛凌的兒子何志偉、謝長廷的兒子謝維州與陳碧峰的女兒陳慈慧,而這幾位全都是民進黨籍。我認為不只是國民黨,包含民進黨也都還在玩過去那套裙帶政治的老把戲。

這次選舉,證明了台灣第二大世代後1976世代已經有實力取得政治主導權,在政治論述的高度上更是把嬰兒潮世代打到潰不成軍;台灣接下來幾年的所有重要政治議題恐怕都將持續圍繞在世代衝突這個主軸上,而且後1976世代會逐漸蠶食鯨吞取得最終勝利。我個人認為,目前所有後1976世代所代表的法案中,最具象徵性的莫過同性婚姻,在美國各州都逐漸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台灣有超過50%支持度認同同性婚姻的氣氛下,這個法案何時通過,就意味著後1976世代何時超越嬰兒潮世代。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外,我想特別談陳文茜今天發表的〈你的一票,並不完全屬於你自己〉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我認為可以跟選前郭台銘「民主不能當飯吃」言論拿來一併討論。什麼叫做優質民主?什麼叫做劣質民主?這可能是一種結果論。換言之,如果一個國家的民主政治能替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那就是優質民主;如果不能,那就是劣質民主。但問題是:什麼叫做「更好的生活」呢?每一個人定義的「更好生活」都不一樣,甚至在同一個國家中的不同人民也都會對生活有不同感受。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定的民主,應當是票票等值。

我們無法定義、也不該定義他人對於美好生活的想望,我們只能不斷討論、辯論,試圖在每一場論述中找到更加平衡的方向,而不是死死地朝著一個方向猛衝,完全不顧已經有人被拉在地上拖著走。陳文茜提到的「蠅頭小利超越大政策是一種錯誤」,某種程度上並沒有錯,但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不是每一個人都想要享受「我們擁有一座歌劇院」的優越感,我們真的應該犧牲這些「裝假牙式」的蠅頭小利,換取某些只有少數人才想買門票入場的建築奇蹟嗎?這些問題,不應該有任何預設的答案。這就是「票票等值」的民主可貴之處──讓那些被拖在地上傷到渾身是血的人,有機會說出他們的想望。

郭台銘與陳文茜都是相當效用主義(Utilitarianism,又譯功利主義)的人,事實上我並不反對效用主義,但效用主義在邏輯上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種價值觀,能夠定義所有人的幸福。郭台銘與陳文茜顯然選擇了一種經濟為核心的論述,這也沒錯。我認同經濟對台灣的政治獨立性而言是最重要的要素,如果台灣沒有強勢的經濟實力做為依靠,政治獨立撐不久──我在〈沒有硬實力就沒有軟實力〉中就強調過這個概念。如果陳文茜與郭台銘的態度是「我認為是這樣,但大家還是可以自己考慮一下,做出選擇」,那我無話可說,但這兩位抱持的態度卻是「你們都瘋了嗎,只有我說的才是對的啊」,這就讓我無法接受。

事實上,這也是目前世代衝突中一個極大的引爆點:嬰兒潮世代的父母/主管/企業家/政治人物,多數都是控制狂,他們無法接受有晚輩挑戰他們的意見。這些人一邊批評子女或者部屬不夠積極,卻又一面打壓這些人展現自己的想法與意見,然後讓整個國家充斥一種反創新、反思考的氣氛,這才是產業無法升級的主因。台灣真正的問題,就是嬰兒潮世代象徵的威權主義,以及這整個世代普遍差勁、無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能力。

我想告訴所有嬰兒潮世代的威權父母,如果你們還以為你們後1976世代的「孩子們」只是孩子,只能拿出上個世代的狹隘價值觀壓迫這些年紀已經30歲的晚輩,那麼,你們注定會吃苦頭。想想你們30歲的時候,你們如何對待你們的上一輩、你們有多厭惡他們的壓迫與威權,在想想你們在我們眼中的樣子,我想你們就能稍微懂我們有多辛苦。你們出生在一起供給不足的世代,你們童年貧窮,但這同時也給予你們在青年時代能透過努力就獲得成功的客觀條件;我們出生在一個供給過剩的時代,我們童年富裕,但我們成年之後卻發現努力與學歷都沒有用,唯有家世才是一切。

且讓我引用我在〈親愛的嬰兒潮世代,請祝福,但切莫道歉──回應「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的結語:「親愛的嬰兒潮世代,我們感謝你們給與的庇蔭以及困挫,請別把我們當作是長不大的脆弱嬰兒或者命中註定的失敗者,我們真的不需要你們道歉。如同你們父母那輩不需要解決你們的困境,這世界上也從來沒有誰能真正解決其他人的困境。你們的成敗都將隨著時代化為歷史,我們的時代才剛要開始。親愛的嬰兒潮世代,請祝福,但切莫道歉。」陳文茜小姐,你在約莫一年前才跟年輕人道歉,但現在又在電視上公開以諷刺地語氣說著:「這是太陽花學運的勝利。」我想告訴你,你的道歉與諷刺,說的是同一件事情──你們是個控制慾過剩又精神分裂的世代。我們愛你們,我們能包容你們,但並不表示我們得接受你們所有價值信念;你們擁有權力,因此球現在在你們身上。我們正等著你們能真正愛我們、包容我們,並且用一種把我們當作與你們一樣是成人的對等立場,與我們對話。

衝突永遠是一種對話的形式,世代衝突,仍會持續。這場選舉,只是正式開始。


選舉過後,未來台灣會怎麼走?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這個月初的一篇文章〈台灣不再受人關註?〉相當有趣,他在文末指出:「台灣選民甚至可能會在2016年把國民黨趕下臺,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反對黨民進黨(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從這次民進黨大勝的結果看來,我認為各國在評估台灣政治走向時,都將認為2016年民進黨拿下大選的機率很高。

問題來了:即使台灣2016年轉為民進黨執政,那麼台灣的後續發展會怎樣改變呢?請你先把這問題放在心中,提出你自己的看法。

先說我的結論,我認為不會有任何改變。台灣這十年來遭遇的真正問題並不是內在環境有什麼太大改變,而是外在環境的變化太過劇烈。中國經濟崛起,在生產方面取代台灣產業鏈的位置;韓國集中資源壓重注在大型企業,迅速成為有實力挑戰日本地位的科技大國;讓台灣賺取大筆財富的電腦時代已成歷史,而台灣在智慧型手機時代並非主要贏家。因此,不論台灣的選舉結果為何,都不會改變這個外在情勢不利的局勢。台灣早就進入一個缺乏天時的時代。

對於缺少天時地利的台灣而言,唯一的解藥是人,是所有人民都必須改變思考,用與過去不同的思維面對未來。過去十年來台灣人總愛談產業轉型,但所謂產業轉型並不是資本競賽,不是政府承諾要開幾個科學園區、文創園區就會帶來相對應的財富;產業轉型是一種大規模的思想革命,是一種不斷自我創新、自我挑戰、自我革命的運作模式。如果台灣人的思想真的開始大規模轉變,那麼最快只要花上十年就能改頭換面。

你可能會覺得我很奇怪,既然這次選舉已經看到了改變,那為什麼我又認為台灣的未來不會有任何改變呢?因為我看到的是,多數台灣人仍將未來寄託於政治結果,以為只要投下一票、換一群人,我們的未來就能有所改變。這是百分之百錯誤的想法。如果多數台灣人,包含後1976世代都還抱持這種「改變只能由上而下」的思維,那這個國家的漫漫黑暗只能說是剛入夜而已,還看不到黎明盡頭。越是嚴重的問題就越是複雜,越無法依靠單一手段就能否極泰來,這世界上從不存在著不經苦難不需思考的萬靈藥。

民主從來就是一條很長的道路,沒辦法加速,也沒辦法回頭。我們並非不能理解陳文茜或者郭台銘對於外在環境、對於大時代的擔憂,但即使如此,時代仍不會倒退。我們不像嬰兒潮世代,年輕的時候可以堅信著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一定能帶來平等富裕的生活;我們現在終於知道民主政治可能變得民粹、知道自由經濟可能讓貧窮者更貧,我們甚至不知道民主的終點是什麼,只能依循著人性本能中對於自由的渴望,執著往前走。親愛的嬰兒潮世代,感謝你們把國家帶上民主之路,你們現在不能停下腳步,我們正等著你們一同前行,即使前方滿是荊棘,我們也當勇敢攜手前進。

只因為,自由是人類最深的渴望。


延伸閱讀
你的一票,並不完全屬於你自己(陳文茜)
沒有硬實力就沒有軟實力
親愛的嬰兒潮世代,請祝福,但切莫道歉──回應「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
台灣不再受人關註?(戴維皮林)

留言

  1. 想請教一下,為何會認為同志婚姻的法案會是兩個世代交接點的像徵,
    就明面上來說,同志婚姻的法案和世代衝突其實沒那麼相關不是?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許還是有一點世代差異吧, 也許年輕世代因為資訊開放的關係對於多元性傾向的包容力會較大, 上一個世代心態上會較保守, 但這都只是也許我沒有數據

      刪除
    2. 這些我相信,但我想不通的是為何作者會認為這事能站到主要位置來而成為象徵,是有哪個重點我沒注意到嗎?

      刪除
  2. 文膽集體創作, 老大要訂出Solution阿

    回覆刪除
  3. 「改變只能由下而下」應該是「改變只能由上而下」?

    回覆刪除
  4. 個體經濟學裡一個主流就是以效用函數來對選擇做分析。
    但在總體經濟學裡,Arrow的不可能定理已經證明不可能存在一個效用函數代表社會總合效用─獨裁社會除外。

    回覆刪除
  5. 如果從邊際效益遞減的法則來說, 是否可以說所得重分配其實可以提高整體社會總效益?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