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為今年代表台灣參賽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也是台灣這幾年來極為少數的類型片。從基本技巧看來,《失魂》的電影語言非常到位,不論是畫面或者聲音的表現都沒有太多瑕疵,節奏流暢明快、氣氛驚悚懸疑,在一片毫無技巧可言的國片之中,可謂難得之作。
圖、殺了姐姐後的阿川在浴室清洗身體,冒出的蒸氣有如沸騰的殺意,恍然之間竟像是阿修羅。
瘋狂與正常之間
本片談的是主角阿川得到某種精神疾病失去記憶所發生的懸疑故事,故事結構也符合三幕劇。故事開始是阿川殺魚的畫面,一開始就是隱抑的瘋狂狀態接著就一連串殺人事件,先是阿川殺了姐姐,父親王伯伯為了隱匿真相因此殺了姐夫,最後阿川又殺了錢來追查的楊警官。第二幕開始於阿川殺了姐姐,第三幕則開始於阿川殺了楊警官。最後一幕阿川與王伯伯說的那三個獵人的夢貫穿了整部電影,三個獵人暗示著三個死者,阿川的姐姐、阿川的姐夫以及楊警官。而這個故事結構要能成立,最重要的要素是「阿川為何殺了姐姐」。
導演處理第一場殺人的手法非常巧妙,上一幕是姐姐回家之前手指焦慮地捏著一片葉子,下一幕就是阿川渾身是血捏著同一片葉子。兩幕之間用葉子串接,雖然劇情跳得很快,但觀眾還是能迅速意識到「阿川殺了姐姐」。父親回家看到倒在鮮血中的姐姐,問了阿川:「這是怎麼回事?」阿川回答:「她想害我。」緊接著就是吳警官前來拜訪,父親極力隱瞞事實。
雖然導演處理得很好,但編劇沒處理好阿川的殺人動機仍然是個問題──雖然導演與編劇都是鐘孟宏。首先,這一幕提供的資訊主要有三點:1.阿川殺了姐姐;2.阿川似乎在沒有太強烈的動機之下就殺了姐姐,因此阿川可能是個無差別殺人狂;3.王伯伯看到女兒的屍體卻異常冷靜,暗示王伯伯必然有隱藏的過去。前者是表層的「事實」,後兩者則是隱藏在事實背後的「真相」,觀眾在乎的永遠是真相而非事實。單就這幕而言,編劇提供的資訊已經相當密集,但後續資訊則與這段資訊相互矛盾。假設阿川是個無差別殺人者,就應該會早早殺了父親與吳警官趁機逃亡,但阿川後來的表現卻顯示他仍具有區辨誰對自己有利的理性,並不輕易殺人。然而,假設阿川並非無差別殺人者,那麼阿川殺了姐姐的理由就顯得相當無力。
瘋狂與正常的界線該是什麼,這問題連精神科醫生可能都無法完全確定。阿川一幕洗澡後蒸氣不斷冒出的背光裸身,竟讓人聯想起殺戮之神阿修羅。殺人是瘋狂嗎?王伯伯親手殺了因病厭世的結褵之妻,那麼王伯伯是瘋狂的嗎?不殺人是正常嗎?吳警官最後能跟已經完全變了個人的兒時玩伴一起種蘋果,那麼吳警官是正常的嗎?編劇沒有給我們答案,導演沒有給我們答案,或許我們也不需要答案。本片中大量出現的拉背,似乎暗示了每個人都有另一面,每個人都潛藏著一些秘密、一些瘋狂。
圖、吳警官(左)與阿川(右)最後一起接下王伯伯的果園賣蘋果。
光影與虛實之間
《失魂》的許多畫面都在深夜或者清晨的山中取景,因此打光的難度很高。然而,本片的光影效果表現極佳,成功地利用光影表現了本片在瘋狂與正常、幻想與現實、死亡與生存之間擺盪的迷離氣氛。鐘孟宏身兼導演與攝影,個人的美學概念相當完整明確,處理光影變化的技巧讓人目不暇給。例如一幕阿川玩電燈,不斷開開關關,結果開燈時突然出現了一位「森林來的送信人」,關燈時又瞬間消失。這是真實的嗎,或者只是幻覺?阿川是真的精神病患嗎,還是被附身了?
這些技術上的努力,都確實反映在電影的品質中。以驚悚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不斷利用事件、畫面與聲音等資訊牽動觀眾緊張的情緒,導演鐘孟宏成功做到了。我們隨著導演的視角一步一步探索故事真相。我們得以進入那個深林氤氳的鐵皮小屋,隨著阿川拼湊道具密室脫逃,我們也拼湊出阿川的過去。
可惜的是,王伯伯看醫生的兩段,實在是太過淺白。任何一個受過訓練的醫生,在被問到「什麼是精神疾病」的時候,絕對不會回答出「那就像是一個人失了魂」這種答案。這是編劇想說的話,而不是醫生會說的話。事實上,醫生這個角色是本片唯一清明之人,他站在故事之外看故事,並代替《失魂》這個世界的創造者發聲──醫生接近創造神,或者說他就是創造神。利用醫生這個角色解謎無可厚非,但是醫生的台詞就像是突然照亮這個幽暗世界的太陽,一下子就揭露了真相,反而失了意境。我認為阿川在夢中躍身入井看見自身分裂出的人格,那段從顯意識進入潛意識的隱喻以及處理多重人格在精神中彼此接觸的手法相當精巧,實在無需畫蛇添足。然而,這些缺陷實在瑕不掩瑜,導演出色的技巧與獨到的風格,在一片把電影當電視拍的台灣導演群中,已經堪稱卓越。
雖然《失魂》叫好不叫座,但導演追求拍出更好電影的企圖心仍相當值得讚賞。畢竟以產業的角度看來,技術就是基本功。產業需要賣座的電影帶來物質的回饋,同時也需要具有前瞻性的電影帶來更好的技術與語言,兩者互相挹注形成正向回饋,產業才能強大。我相信鐘孟宏知道怎樣讓電影賣座,例如張孝全洗澡的那一幕根本可以來個背部全裸,不僅不違背整部電影的美學意識,也更能製造話題性;然而鐘孟宏卻選擇不這麼做,讓觀眾更聚焦在氣氛的流動。票房與藝術之間的界線終究也像是虛實之間,幽微且沒有定律。期待鐘孟宏能堅持自己道路,同時也期待觀眾能給這樣的好導演更多掌聲。
圖、殺了姐姐後的阿川在浴室清洗身體,冒出的蒸氣有如沸騰的殺意,恍然之間竟像是阿修羅。
瘋狂與正常之間
本片談的是主角阿川得到某種精神疾病失去記憶所發生的懸疑故事,故事結構也符合三幕劇。故事開始是阿川殺魚的畫面,一開始就是隱抑的瘋狂狀態接著就一連串殺人事件,先是阿川殺了姐姐,父親王伯伯為了隱匿真相因此殺了姐夫,最後阿川又殺了錢來追查的楊警官。第二幕開始於阿川殺了姐姐,第三幕則開始於阿川殺了楊警官。最後一幕阿川與王伯伯說的那三個獵人的夢貫穿了整部電影,三個獵人暗示著三個死者,阿川的姐姐、阿川的姐夫以及楊警官。而這個故事結構要能成立,最重要的要素是「阿川為何殺了姐姐」。
導演處理第一場殺人的手法非常巧妙,上一幕是姐姐回家之前手指焦慮地捏著一片葉子,下一幕就是阿川渾身是血捏著同一片葉子。兩幕之間用葉子串接,雖然劇情跳得很快,但觀眾還是能迅速意識到「阿川殺了姐姐」。父親回家看到倒在鮮血中的姐姐,問了阿川:「這是怎麼回事?」阿川回答:「她想害我。」緊接著就是吳警官前來拜訪,父親極力隱瞞事實。
雖然導演處理得很好,但編劇沒處理好阿川的殺人動機仍然是個問題──雖然導演與編劇都是鐘孟宏。首先,這一幕提供的資訊主要有三點:1.阿川殺了姐姐;2.阿川似乎在沒有太強烈的動機之下就殺了姐姐,因此阿川可能是個無差別殺人狂;3.王伯伯看到女兒的屍體卻異常冷靜,暗示王伯伯必然有隱藏的過去。前者是表層的「事實」,後兩者則是隱藏在事實背後的「真相」,觀眾在乎的永遠是真相而非事實。單就這幕而言,編劇提供的資訊已經相當密集,但後續資訊則與這段資訊相互矛盾。假設阿川是個無差別殺人者,就應該會早早殺了父親與吳警官趁機逃亡,但阿川後來的表現卻顯示他仍具有區辨誰對自己有利的理性,並不輕易殺人。然而,假設阿川並非無差別殺人者,那麼阿川殺了姐姐的理由就顯得相當無力。
瘋狂與正常的界線該是什麼,這問題連精神科醫生可能都無法完全確定。阿川一幕洗澡後蒸氣不斷冒出的背光裸身,竟讓人聯想起殺戮之神阿修羅。殺人是瘋狂嗎?王伯伯親手殺了因病厭世的結褵之妻,那麼王伯伯是瘋狂的嗎?不殺人是正常嗎?吳警官最後能跟已經完全變了個人的兒時玩伴一起種蘋果,那麼吳警官是正常的嗎?編劇沒有給我們答案,導演沒有給我們答案,或許我們也不需要答案。本片中大量出現的拉背,似乎暗示了每個人都有另一面,每個人都潛藏著一些秘密、一些瘋狂。
圖、吳警官(左)與阿川(右)最後一起接下王伯伯的果園賣蘋果。
光影與虛實之間
《失魂》的許多畫面都在深夜或者清晨的山中取景,因此打光的難度很高。然而,本片的光影效果表現極佳,成功地利用光影表現了本片在瘋狂與正常、幻想與現實、死亡與生存之間擺盪的迷離氣氛。鐘孟宏身兼導演與攝影,個人的美學概念相當完整明確,處理光影變化的技巧讓人目不暇給。例如一幕阿川玩電燈,不斷開開關關,結果開燈時突然出現了一位「森林來的送信人」,關燈時又瞬間消失。這是真實的嗎,或者只是幻覺?阿川是真的精神病患嗎,還是被附身了?
這些技術上的努力,都確實反映在電影的品質中。以驚悚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不斷利用事件、畫面與聲音等資訊牽動觀眾緊張的情緒,導演鐘孟宏成功做到了。我們隨著導演的視角一步一步探索故事真相。我們得以進入那個深林氤氳的鐵皮小屋,隨著阿川拼湊道具密室脫逃,我們也拼湊出阿川的過去。
可惜的是,王伯伯看醫生的兩段,實在是太過淺白。任何一個受過訓練的醫生,在被問到「什麼是精神疾病」的時候,絕對不會回答出「那就像是一個人失了魂」這種答案。這是編劇想說的話,而不是醫生會說的話。事實上,醫生這個角色是本片唯一清明之人,他站在故事之外看故事,並代替《失魂》這個世界的創造者發聲──醫生接近創造神,或者說他就是創造神。利用醫生這個角色解謎無可厚非,但是醫生的台詞就像是突然照亮這個幽暗世界的太陽,一下子就揭露了真相,反而失了意境。我認為阿川在夢中躍身入井看見自身分裂出的人格,那段從顯意識進入潛意識的隱喻以及處理多重人格在精神中彼此接觸的手法相當精巧,實在無需畫蛇添足。然而,這些缺陷實在瑕不掩瑜,導演出色的技巧與獨到的風格,在一片把電影當電視拍的台灣導演群中,已經堪稱卓越。
雖然《失魂》叫好不叫座,但導演追求拍出更好電影的企圖心仍相當值得讚賞。畢竟以產業的角度看來,技術就是基本功。產業需要賣座的電影帶來物質的回饋,同時也需要具有前瞻性的電影帶來更好的技術與語言,兩者互相挹注形成正向回饋,產業才能強大。我相信鐘孟宏知道怎樣讓電影賣座,例如張孝全洗澡的那一幕根本可以來個背部全裸,不僅不違背整部電影的美學意識,也更能製造話題性;然而鐘孟宏卻選擇不這麼做,讓觀眾更聚焦在氣氛的流動。票房與藝術之間的界線終究也像是虛實之間,幽微且沒有定律。期待鐘孟宏能堅持自己道路,同時也期待觀眾能給這樣的好導演更多掌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