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影評]阿嬤的夢中情人──台灣有個好萊塢

去年的《大藝術家》(The Artist)對美國黑白默片致敬、《雨果的冒險》(Hugo)對法國影人喬治梅里耶(Georges Méliès)所拍的《月球之旅》致敬;今年台灣的《阿嬤的夢中情人》則是對70年代台灣黑白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致敬。本片的編劇具有很強的企圖心,以一段跨越四十年的愛情喜劇作為包裝,探討了台灣電影產業的問題。雖然年輕觀眾並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且讓我們從這部電影中找到過去台灣黑白台語片的風華痕跡。

台灣有個好萊塢

編劇王莉雯對台灣黑白台語片的歷史下了一番功夫,將那段年產百部電影的黃金時光重現──台灣曾經有過好萊塢,北投。《大藝術家》描述了美國黑白默片為彩色有聲電影取代,《阿嬤的夢中情人》也稍微描述了台灣黑白台語電影沒落的過程;一幕女主角蔣美月進入北投片廠的畫面,幾乎完全跟《大藝術家》的女主角Peppy Miller走入好萊塢片場的設計完全相同。那該是極盛極華美的時期,只可惜台灣好萊塢可以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明星們只能安棲於小小的溫泉旅館,男女各睡一間通舖。

更加腐敗的是整個電影產業。製片完全金錢導向並且控制一切,只要能對觀眾與金主獻媚,即使是當紅女明星也得說著下流台詞公然置入性行銷。編劇的劇本怎麼胡言亂語都無所謂,5只要西抄一點007、東抄一點哥吉拉,劇情人物台詞都不重要,七天就得寫出劇本,如果能三天完稿最好。至於導演睡著醒著都沒有差別,佈景搭了、燈光打了、攝影機開了,只等導演被助理叫醒機械式地喊出「開麥拉」與「卡」,十天就能拍完一部片。當製片、編劇、導演這並立的三角完全傾向製片,而製片對電影基本技術完全不感興趣,只想著賣明星賣廣告的時候,這個系統最後終於是抵抗不了大環境的變化。彩色電視、國語電影,再到之後的美國正統好萊塢大片紛紛入侵,觀眾的選擇最終仍回歸到娛樂的本質──品質穩不穩定、內容好不好看。於是這些粗製濫造的黑白台語片,完全失去活路。

商業無罪。無法產生獲利的產業根本沒有存活的可能,但為了獲利而犧牲最基本的技術與品質,只想著賣明星、賣廣告,無疑慢性自殺。台灣有個好萊塢,曾經。但這個好萊塢抵抗不住環境變化,只消一、兩年,就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男主角劉奇生被狡獪的製片公司老闆蕭智高所矇騙,簽下本票,1969年鋃鐺入獄,四年後出獄,台灣的電影產業已經是完全不同的風景。

「四年的時間,就判了台語片死刑。」「現在的人,不是躲在家裡看彩色電視,就是出門看國語電影,已經沒有人要看台語片了。」「敬我們在北投拍片的那段美好時光!」奇生出獄之後,與同為劇組的白漆、黑輪,感概地聊著。編劇寫了這麼長的劇本,最終目的無非是想為了鋪陳這段話。台灣電影的黃金時代、台灣好萊塢的北投,萬般鉛華皆洗盡,終究是一段褪色的回憶。

導演、編劇、製片:失衡的三角

雖然劇情主軸帶出了製片至上同時無視導演與編劇的荒謬,《阿嬤的夢中情人》很可惜地也是一部失衡的電影。本片編劇的野心很強,想處理的議題很大、想處理的元素很多,可惜在人物描寫與劇情推展上仍有很明顯的瑕疵。例如蔣美月到底為什麼要當演員?是怎樣的家世背景可以讓她對古典樂如此知之甚深,卻又接受她獨身跑到台北生活?劉奇生到底設定為外省人還是本省人?為何年輕時代台詞皆以國語為主,年老又變成台語為主?編劇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劇情與所有角色的動機與行為顯得合理,然而本片編劇卻連女主角的動機跟行為的聯繫都處理得不完整更糟的是,導演跟製片的能力完全跟不上編劇,不但無法補足這些空缺,反而讓這些盲點更加明顯。劉奇生對蔣美月一見鍾情,但蔣美月何時開始對劉奇生動心?一方面編劇鋪陳不夠,另一方面導演在該強調演員表現的時候又輕輕放過,以至於蔣美月陪劉奇生去地獄谷散心的那句「我陪你呀」變得很突兀。製片挑選演員的時候,完全不考慮飾演同一角色的年輕演員與老演員之腔調差異也讓人無法理解,說服力大減。

導演北村豐晴就是飾演黑輪的日本人,導片技巧之粗劣完全稱不起這個劇本。例如開頭用口白帶出部分故事背景,如果是以口白為主、畫面跟音效為輔,而不是畫面與音效為主、口白為輔,同時又過度冗長,就會非常直接地暴露出導演能力不足。影片最後半小時那些穿梭時空的蒙太奇交疊處理並不出色,不論是行動、構圖或者色彩都沒有夠強的聯繫,顯得破碎無力;搭配電影歌曲雖然節奏流暢、鼓點精確,但導演任憑音樂帶動畫面,讓人恍然以為是在看陳正道拍的MV。電影整體色調太過混亂,從頭到尾畫面的彩度、飽和度、亮度都毫無規律可言,像是後製的時候完全沒有調整過一樣,無法讓人留下明確的整體印象。

製片最大的問題就是行銷主軸概念不清,沒想清楚這部電影的賣點是什麼、該如何賣這部電影。首先,片名不知所云以外。看完本片之後我想所有觀眾都想問:所以,阿嬤失智後念茲在茲的夢中情人是萬寶龍嗎?其次,電影海報的設計更是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為何把戲份最多的藍正龍與安心亞放在次要位置?而海報中角色的人物互動更是莫名其妙,我原本還以為安心亞是龍劭華的女兒、天心是美艷親家母(?)之類的角色。整體而言,這海報充滿一種《嚦咕嚦咕新年財》的賀歲片氛圍,但放在過年檔之後又顯得不倫不類;但更重要的是,這根本不是一部賀年片。

圖、《阿嬤的夢中情人》海報。

結語

《阿嬤的夢中情人》終究是部未盡全功的作品──雖然以國片而言已經相當不錯了,但以電影的基本功而言還可以更加精進。只能說,觀眾看見了努力,但還是可惜了一個好題材。台灣曾經有個好萊塢,但卻因為當時電影人們視基本功於無物而失敗;如果未來台灣電影能夠記取教訓並不斷努力,相信即使未來環境改變仍有永續經營的機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評]親愛的──沒有人錯了,每個人都痛了

《親愛的》是2014年一部由中國與香港合拍,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劇情片。本片票房表現不俗,在中國創下3.4億人民幣佳績;在各大電影獎中雖然並未拿下驚人的成績,但女主角趙薇的表現卻令觀眾以及影評印象深刻。 就技術而言,《親愛的》只能說是中上水準。還不錯的劇本、還不錯的導演、水準以上的演員,但整體而言並不突出。我對《親愛的》的簡評是:配角太多、支線太多、設計太多、狗血太多、哭戲太多,觀影當下很容易因為演員們爆發性的演技而感動,但情緒太滿,看完以後反而失了餘味、失了後勁。但《親愛的》仍屬強悍,強悍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幾乎是真人實事,當電影最後,導演陳可辛將這個故事中的真實原型搬出來給觀眾看的時候,還有哪個人能不為之動容? 圖、田文軍(黃渤飾演)差一點就趕上被誘拐的兒子所搭的火車。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並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影評]攻敵必救──你想二刷,是因為劇本太弱

《攻敵必救》(Miss Sloane, 又譯槍狂帝國、斯隆女士)是2016年的政治驚悚片。本片成本1300萬美金,最後票房300萬美金,屬於慘賠;IMDb拿到7.3分、爛番茄新鮮度71%,評價普普。本片女主角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 Chastain)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除此以外沒有得到什麼重要獎項肯定。 對於這麼一部票房不佳、評價普普的電影,其實我沒有太大興趣寫評論,但從去年上映至今,我至少在我的FB上看過三個人強力推薦此片,認為此片是去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奧斯卡居然完全不提名真是太奇怪了云云。同時,也有許多人表明想二刷該片。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二刷呢?這是個有趣問題。 先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結論好了。這是一部劇本很差的電影,沒有入圍奧斯卡很正常。唯一可以討論的,可能是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但她也提名金球獎了),其他大獎根本想都不用想。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並不差,但是劇本有很嚴重的硬傷,本片導演也完全無法挽救。到底《攻敵必救》有哪些硬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