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生日創立blog至今已經四個半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突破十萬點閱人次,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特別是在這十萬點閱數中,有將近四成皆來自於電影相關的文章(包含影評以及對電影產業的觀察),這一方面表示電影相關的文章比較受到關注,但另一方面也讓我相當遲疑:我該增加電影相關文章的比例嗎?
這世界最困難的事情是,莫忘初衷。
我重新看了我去年創立blog時的第一篇文章,是的,我最初的動機是想發表一些我對世界的想法與洞見,「閱讀之後再加以分析」。Read and Analyse. 原本一直想寫書評,但始終寫不出什麼。第一個問題是,書與書評的形式都是文字,如果書評沒辦法寫出超過文字的厚度或者廣度,那讀者不如直接去看書。其次,現在看書的人很少,剛好跟自己讀到同樣一本書的人更少,寫這樣的文章自我抒發的成分遠大於被人閱讀,這也與我最初的動機相違背。最後,這個世界上值得閱讀的「文本」並不是只有書籍以及報章雜誌,所有現象以及故事都是蘊藏無限豐富性的文本;如果只是拘泥於閱讀文字,反而是種自我設限。
影評完全沒有書評的問題。首先,電影與文字的形式不同,好的影評本身就應該要有獨特的價值。其次,看電影的人多,我的影評能夠與更多人產生互動,無非是件好事情。最後,電影當然是可以分析的文本,隨著每個人的解讀,都會有不同的風景──眼界越是深遠的人,就能寫出超脫於故事以外的精準詮釋。
我有位非常好的朋友在電影產業工作,我們時常聊「如何看電影」這件事情。久而久之,雖然我並非電影人,但也耳濡目染一些電影知識;這些知識自然影響到我看電影的方式,於是不再只是憑著感覺進行評論。
因此,作為十萬點閱數的紀念,我決定來寫個系列,探討如何從電影中看出「技術」;例如,某個優秀的處理手法,到底是導演出色、還是編劇出色,抑或是其他工作人員的表現?這系列的文章我會與好朋友合作,以避免太明確的缺失與錯誤。我希望在三個月內完成這個系列的文章,敬請期待。
最後,感謝你喜歡閱讀我的文章,也希望你喜歡這個新系列。
那要不要寫一篇「如何看電影」呢?
回覆刪除非常期待可以看到您對夢遊大都會的觀後感!
回覆刪除